红花鹿蹄草
鹿蹄草科鹿蹄草属植物
红花鹿蹄草(学名:Pyrola incarnata Fisch. ex DC.)是鹿蹄草科鹿蹄草属常绿草本植物。产于中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省区。
形态特征
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15-30厘米;根茎细长,横生,斜升,有分枝。
叶3-7,基生,薄革质,稍有光泽,近圆形或圆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6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圆楔形,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浅齿,两面有时带紫色,脉稍隆起;叶柄长5.5-7厘米,较叶片长达1倍,稀近等长,有时带紫色。花葶常带紫色,有2(-3)枚褐色的鳞片状叶,较大,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宽3-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头。
总状花序长5-16厘米,有7-15花,花倾斜,稍下垂,花冠广开,碗形,直径13-17(-20)毫米,紫红色;花梗长6-7.5毫米,果期达7-12毫米,腋间有膜质苞片,披针形,长约7-8毫米,长于花梗,稀近等长,先端渐尖;萼片三角状宽披针形,长3.5-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宽1.5-2毫米;花瓣倒圆卵形;雄蕊10,花丝无毛,花药长2.5-2毫米,宽1-1.2毫米,有小角,成熟为紫色;花柱长6-10毫米,倾斜,上部向上弯曲,顶端有环状突起,伸出花冠;柱头5圆裂。
蒴果扁球形,高4.5-5毫米,直径7-8毫米,带紫红色。
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河南、山西、新疆。
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林下,性喜阴湿,森林一经采伐,则很难正常生长发育。
朝鲜、蒙古、苏联、日本也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贝加尔湖以东达乌里地区。
主要价值
【用途】: 全草供药用,有祛风湿、强筋骨、解毒、止血等功效。
【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红花鹿蹄草的全草。
【功效】:祛风除湿、补肾强骨、收敛止血。
【主治】:可用治风湿痹痛;可用于治疗虚劳腰痛、腰膝无力诸症;用于寒凝胞宫之子宫出血症。
【性味归经】:苦,温。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考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药化学成分】:茎含喜冬草素约0.026%、蒲英赛醇、B一谷甾醇对一甲氧基桂皮酸及少量高熊果甙;全草尚含水晶兰甙 0.21%。
本种提示
本种的分布中心在黑龙江,其主要特征为叶柄和花葶常带紫色,花冠为紫红色,花药为紫色,萼片为三角状宽披针形,与其他相近种,如P. dahurica (H. Andr.) Kom., P. rotundifolia Linn., P. macrocalyx Ohwi, P. calliantha H. Andr., 等易于区别。
保护现状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参考资料
红花鹿蹄草.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9 23:5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