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鳍东方鲀又名河豚、艇巴,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硬骨鱼。红鳍东方鲀是大型鲀类,体亚圆筒形;口小,端位;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身体背面和上侧面青黑色,腹面白色;胸鳍后上方体侧有一白边黑色大斑,斑的前方、下方及后方有小黑斑。臀鳍基部红色,拉丁文rubripes亦示此意,故名。
形态特征
红鳍东方鲀
背鳍17;
臀鳍15;
胸鳍17-18;
尾鳍10(8分枝)。体长135-515毫米。体长形,头胸粗圆向后渐尖;尾柄锥状;头体下方有一纵皮棱;体长为体高1.9-3.5倍,为头长1.8-2.9倍。头后半部似方形;头长为吻长2.2-2.5倍,为眼径6.4-8.2倍,为眼间隔1.8-2倍。吻钝圆,约等于眼后头长。眼稍小,侧上位。二鼻孔位鼻囊突起两侧。口小,前位。唇发达。上下颌骨与牙合为4个大牙状。鳃孔侧中位,短横月形。无鳞;除吻、头体两侧及尾部外,均有小刺。侧线在尾柄近侧中位,向前渐很高,到头部有项背枝、头侧枝、眼上下枝及吻背枝;体后半部下方有腹枝、头部下侧有下颌枝。
背鳍小刀状,位肛门后上缘。臀鳍与背鳍相似而略后。胸鳍侧中位,近扇形。尾鳍圆截形。背侧黑色,腹侧白色,沿腹棱艳黄色;胸鳍后上方体侧有一白缘眼状大黑斑,其后到尾部尚有数个小黑斑。背鳍及尾鳍黑色;胸鳍灰褐色;臀鳍红黄色,基部较红。
栖息环境
为底层肉食性
洄游鱼类。栖息于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冬居近海,春夏间入江河产卵索食,秋末返海。
生活习性
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于近海海洋鱼类。有少数进入淡水江河中。幼鱼常在沙泥底质的近海区域活动,游入河口域或汽水域,一年後则移往外海区栖息。成鱼於秋季时向外海洄游越冬,春季初再向近岸洄游。最适温为14至25℃,属於广盐性鱼类。游动缓慢,受惊吓时会吸入大量空气或水,将鱼体鼓胀成圆球状,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以吓退掠食者。
主要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棘皮动物及鱼类等为食。河鲀游得很慢。这是因为大多数鱼通常在身体的后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鲀只好利用左右摇摆的背鳍和尾鳍划水。河鲀的牙齿与刺豚的牙齿很相似。河鲀的牙齿融合成一个喙。上下腭的牙齿用来咬碎软体动物和珊瑚。河鲀将这些生物活的部分连同蟹、蠕虫和
藤壶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由日本、韩国及俄罗斯沿海至东中国海。台湾分布於北部、东北部及东部海域。
繁殖方式
红鳍东方鲀是大形鲀类,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冬季末期性腺开始成熟,春季产卵,每年春季由近海至沿岸
产卵。黏著性卵,会附著於海底物体,4-5月即开始出现仔鱼。
产卵场一般在
盐度较低的河口内湾地区,水深20米以内,水温17℃左右,3-5月产卵,海州湾地区在5月上旬,盛产期很短,沉性卵且具有粘性,球形,卵径1.09-1.20毫米,多油球,
卵膜厚。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而定,3千克怀卵量20-30万粒。
受精后2小时形成
胚盘,2.5小时形成第一次分裂4-5天后未受精卵变为黄色或紫色,好的卵为乳白色且有光泽,发眼期前后出现
色素细胞。孵化时间13℃15天,15℃10天,17-18℃度7-8天。仔鱼孵化出膜。
种群现状
野生种群因受海洋污染,船舶航行等因素种群缩减。因肉质鲜美,已有大量人工养殖供应市场需求。2016年10月,中国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提出养殖河鲀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加工企业的河鲀应来源于经农业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这意味着,首批16个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出产的河鲀鱼,正式拥有了加工后在市场上流通的资质。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主要价值
营养
研究人员对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33.68%、39.06%-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为40.49%-41.79%,∑EAA/∑NEAA为80.74%-85.89%,均高于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100倍,达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显著低于DL和DD,表明HB有更长的货架时间。肌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DL。
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养殖对象;而养殖模式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腌藏和干制品可供食用;鲜鱼去掉皮、内脏及血等后,亦可食用。
医药
肝脏及卵巢具剧毒,小肠具弱毒不宜食用,肉、皮肤及精巢无毒。
河鲀毒素有用于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和止血、止痛的效能。河鲀的毒素虽毒却是无价之宝,用极小剂量即可止痛,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强16万倍;若制成强镇痛剂,对癌症病人止痛常有奇效。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萎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国际上“河鲀毒素”每克售价高达5万多美元,比黄金贵2万倍。
另外,除鲀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亦有特效。用鱼籽同蜈蚣烧焦研末,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用卵或肝焙干研末,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若被刺毒鱼类刺伤,可用它的鱼血外涂患处。
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