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龙鸣剑烈士
吴玉章诗作
《纪念龙鸣剑烈士》是近代诗人吴玉章先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以龙鸣剑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沉痛悼念,以及对他们高尚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赞扬。
作品原文
纪念龙鸣剑烈士①
锦江饯别发高音,举座沉吟感慨深②。
智借激流传警报,愤归故里起民军③。
出门拔剑誓除赵,病榻遗言速灭清④。
毕竟英雄人敬仰,万千父老哭忠魂⑤。
注释译文
①龙鸣剑:四川荣县人,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前,即1911年七八月间,为荣县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是辛亥革命烈士之一。
锦江饯别发高音,举座沉吟感慨深:1907年,川籍同盟会员王仰思、秦彝鼎等前往云南地区发动革命,行前会员曾在东京的锦江春饭店为他们饯别,龙鸣剑于席间引吭高歌,举座为之感动。
③智借激流传警报,愤归故里起民军:1911年夏四川保路斗争达到高潮的时候,龙鸣剑等于成都城南农事试验场裁成木板数百片,写上要求各地响应成都人民斗争的号召,涂上桐油,包上油纸,然后投入河中,让其顺着四通八达的河流漂至下游各地。这种有效的通讯方法被称为“水电报”。1911年8月,龙鸣剑等于四川荣县起义,这支起义军后与其他起义军合并,组成东路民军,龙任参谋长。
④出门拔剑誓除赵,病榻遗言速灭清:龙鸣剑率领起义军离开荣县城门的时候,曾拔剑起誓道:“不杀赵尔丰,决不再入此门!”龙鸣剑于军中积劳成疾,临死前仍念念不忘革命工作。他对如何杀赵灭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按:赵尔丰,是清朝派到四川去镇压革命的刽子手,任四川省总督。
⑤万千父老哭忠魂:龙鸣剑病死下葬时,当地群众自动前往送葬者达一万二三千人。
作品鉴赏
龙鸣剑是一位有智有谋又有勇的革命英才,他为辛亥革命奔波,积劳成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怀念他,为失掉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万千父老哭忠魂”。作为同学、战友的吴玉章更是分外痛惜和怀念。1961年,当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来临之际,亦是龙烈士捐躯五十周年祭日,抚今追昔,吴老自不能不忆起那些为创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们,没有他们披荆斩棘、流血牺牲,哪会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然而,纪念不是如世俗的祭典,烧上一柱香,仅表达对先烈的感激之情。重要的是发掘和发扬、继承先烈精神,完成先烈未竟之志,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开拓、前进。这样,一首好的悼念诗作就要求不是一般追悼死者的例行传辞,说一些好话或表彰几件好事,而是应抓住烈士思想品格中最精纯、最崇高之点、最闪光最感人处加以展示,让烈士的精神通过诗篇传达到后世读者心中,不期然而然地产生感染力,于无形之中褒扬烈士精神,使读者以烈士为楷模,走烈士之路,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主义出谋献力。吴老的这首以七律形式写成的悼念诗便具有这样的效果。诗哭死者,而决无伤感之意;语慰忠魂,却并非一般安魂曲,而是一首极精炼地道出了龙烈士革命精神品格、鼓舞人踏着烈士足迹前进的战歌。诗短而意赅,却又十分具体可感。作者从烈士一生中选择了5件典型事例熔之于诗作中,构成骨架。
其一是在东京锦江春战友们为龙鸣剑等回国赴云南发动起义壮行,龙引吭高歌,震惊四座,表现了一个青年革命者激情满怀为拯救中华民族献身的决绝精神;其二是在四川保路运动高潮中,为发动群众,龙想出被誉为“水电报”的奇妙方法;其三便是作为辛亥革命前奏曲的荣县起义,龙率军出城门时的拔剑宣誓(此二事,前者表现了足智多谋,后者则接第一件事进一步表现了龙的骁勇和坚决态度);其四,则藉病榻遗言说明烈士不达目的死而不已,一息尚存仍想着革命的可贵精神;其五变换角度,从万千父老为烈士送葬痛哭忠魂一事,写出了烈士精神已在人民心中开花,必将得到继承和发扬。
全诗充满对战友先烈的痛悼、怀念的真情,而这真情又主要通过烈士的事迹表现出来。情因事而具形象化更加感人;事因情的灌注而血肉愈益丰满,更令人不忘而倍增对先烈的怀念与敬仰。
作者简介
吴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号树人,四川荣县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始人。1948年任华北大学校长,1950年一196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吴玉章历史文集》《吴玉章回忆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14 08:3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