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民族乡,隶属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芒康县,地处芒康县东南部,滇、藏交界处,是滇,东与徐中乡接壤,西与左贡县碧土乡毗邻,南与木许乡连接,北与曲孜卡乡相邻。距县城112千米。辖区总面积374.8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纳西民族乡户籍人口为5192人。
历史沿革
1997年,芒康县辖2个镇、1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纳西民族乡为民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纳西、上盐井、觉龙、加达4个村民委员会,设有2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纳西民族乡辖4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纳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纳西民族乡地处芒康县东南部,滇、藏交界处,是滇、贵方向入藏的首个驿站,东与徐中乡接壤,西与左贡县碧土乡毗邻,南与木许乡连接,北与曲孜卡乡相邻。距县城112千米。辖区总面积374.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纳西民族乡地处澜沧江河谷,以山地为主,澜沧江穿境而过。河谷地带土地肥沃。
气候
纳西民族乡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夏季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0℃,年均降水量350~450毫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486人,主要由藏族、纳西族、汉族、傈僳族等多民族组成。
2019年末,纳西民族乡户籍人口为519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纳西民族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28.3元。
2019年,纳西民族乡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4个。
农业
2011年,纳西民族乡耕地面积3252.2亩,其中双季地2143.2亩,林地面积15.5万亩。盛产小麦、青稞、玉米、贝母、虫草、菌子等。
畜牧业
纳西民族乡以饲养牦牛、犏牛、骡、马、羊、藏猪、藏鸡为主。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28.3元。
商业
2011年末,纳西民族乡有商户121家。
交通运输
2011年末,纳西民族乡有214国道穿境而过,通往外省、市、县。乡域内村村通公路。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纳西民族乡有乡级中学1所,小学普及率100%。医疗卫生2011年末,乡卫生院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以上。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纳西民族乡村村通宽带。
社会保障
2011年,纳西民族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纳西民族乡又称盐井,盐井纳西族的繁衍生息,相传在元朝时形成的。10世纪后期时的纳西族非常强盛,占领西藏,西藏到处都有羌宗、碉堡等建筑的遗迹。从此在此安家落户,盖了格萨拉贡,在《格萨尔王传》里有羌岭争夺盐田之战,格萨尔王占领了盐田,占领了盐井,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友拉后成为格萨尔王的大臣。格萨尔王将盐田归还给友拉。
风景名胜
扎谷西石刻群
扎谷西石刻群位于纳西民族乡纳西村扎谷西山沟内,是由石刻群和拉康两部分组成。根据当地人士介绍,该石刻群系文成公主进藏时所刻,2006年,经自治区有关专家鉴定,该石刻群确系吐著时期所刻,还具有藏汉工艺特点,对研究吐蕃时期石刻特点及雕刻技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石刻群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共计4尊造像,分别刻于两块岩石上。岩石一高2.4米、宽4.1米,底部中央刻有松赞干布,两侧为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松赞干布像通高1.34米、坐高0.28米,头戴长巾帽,身着长袍,大翻领。岩石二高1.40米、宽0.90米,刻有吐蕃大臣禄东赞造像,通高0.96米、坐高0.21米、结跏跌坐,着长裙,大翻领。盐井古盐田位于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千米。
盐井古盐田
盐井古盐田位于纳西民族乡, 距县城107千米。“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古道峡谷扎谷西的唐朝石雕证明盐田的历史。茶马古道成为唐蕃文化来往的重要渠道,滇藏茶马古道从丽江开通至盐井,川藏茶马古道从巴塘延伸到盐井。盐井盐田食盐成为古道商品的精品,商贾集聚盐井,盐井成为古道的重镇。
盐井烈土陵园
岗达寺
岗达寺位于纳西民族乡觉龙村委会。该寺建于明代中期,属格鲁派,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该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1988年,进行维修。主体建筑由集会大殿和护法神殿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10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十亿元镇和亿元村(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