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面女
少数民族独龙族的习俗
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曾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仅剩下36名纹面女。据当地相关领导介绍,以后开发独龙江旅游时,会以“贴画”的形式再现纹面女的风采。
面纱女来历
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
少女十二三岁时就要纹面,有表示成年之意,而且出嫁前必须纹面。36位纹面女最大年龄10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72岁。纹面时的年龄最大31岁,最小6岁,平均纹面年龄14岁,以12岁左右纹面最多。
面纱女起因
多种猜测
纹面女们的纹面原因,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上血管、神经丰富,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
纹面样式基本相同,不分氏族和家庭。在独龙河谷里,男子是不纹面的,而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需要纹面。纹面时,少女先洗脸后直卧躺于地,一妇女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以小木棍不断敲击一根荆棘上的硬刺,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破脸庞,再用锅烟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让其渗入皮下。一周左右,红肿消失,青蓝色的纹样便永留脸上。
但是在独龙江上、下游面纹有较大的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了。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了整个脸部,仅仅是花纹图案不一样。有些老年妇女不但满仍面纹,连头发也剃光,只剩额前小小的一撮。如果不是纹面的特征告诉我:这是女性,我真会叫她一声“老大爷”呢!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是某个部落或民族的。
述说真相
李林高带我去见他纹了面的奶奶“孔千柒尼”,闲谈中了解到纹面的习俗是为了躲避从察瓦龙过来的藏族土司的抢掠。
独龙人
独龙人的姓名也是十分奇特的。按照独龙族的古老习俗,男孩出生七天命名,女孩出生九天命名。独龙人没有姓氏,一般用家庭的名称(也是地名)加上父名、爱称及本人排行,就是这个人的名字。如某男名为“孔敢·朋松·阿克洽·顶”,那么“孔敢”就是家庭名,“朋松”是父名,“阿克洽”是爱称,“顶”就是排行,意为第四。简称“孔敢·顶”。如果是女子,除了加父名以处,还需加上母名。不过,我在独龙江结识许多朋友,他们除了独龙族名字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们会给自己取了汉姓。这姓来源于村寨的名称,如马库寨的就姓马,齐当寨的就姓齐,孔当寨的就姓孔。“马库”是指森林多的地方;“孔当”意即一块宽大的坝子。
独龙族还有很多奇异的习俗。比如寨里死了人,全寨的人就要三天不能下地干活,大家都来帮忙处理丧事。他们把尸体屈肢侧卧于由本板合成的棺内,坦在住房附近,但不垒坟,只在上面插一根木杆,把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挂在上面。男的大多挂弩弓、箭包、挎刀之类,妇的则大多挂背篓、独龙毯之类。挂上之后,绝无人再去动它,任其风吹雨淋,自行毁坏。还有下种的日子忌讳别人来访。万一遇见别人下种,千万不能讲话,否则种子就会“不发”!还有屋子里火塘上的三角架以及酒筒、床板等,外人是不能移动的。
解放前,按照独龙族的老传统,女孩子一旦进入成年期(十二、三岁)。都必须接受民族的洗礼──面纹,打下民族的烙印。
刺面纹是痛苦的。面纹时,先用竹签蘸烟灰在姑娘脸上描绘好纹型,然后一手持竹签,一手拍打针棒,沿纹路打刺。待线纹刺好后,打渗出的血水擦去,敷以锅烟类拌和的“墨汁”,几天以后,肉皮上留下黑色和青绽色的斑纹,便成了永远洗擦不掉的面纹。据说,这样做以示民族和集团的区别,防止别族土司的奴役,可以避邪。
解放后,这种面纹习俗已基本消除了。郭沫若曾赋诗深刻提示它的历史和阶级根源,并祝贺独龙族姑娘们的解放。
独龙河谷
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
��每年11月间,独龙河谷就几乎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十几米厚的积雪把一切住处都阻隔在雪山之外,只有到来年8月冰雪消融的时候,才是河谷最热闹的季节。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在云南由北向南蜿蜒150公里,江面平均宽度约40米,东西两岸的独龙寨人们“隔岸谈话听得见,见面握手走三天”,这绝不夸张,有的地方哪怕走十天也难握手言欢。而且江水湍急,暗礁横斜,渡船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只有“飞”过峡谷,才能不断绝两岸间的联系。
��怒江峡谷的天气多变,日夜温差很大,要注意保暖。当然,带好常用的药品是必须的。
��有人亲眼见过,独龙族人真的能“飞”过峡谷,而且还有多种“飞”法呢:第一种被人们称为吊桥,独龙族人无论背多少东西,无论白天黑夜都能从“吊桥”飞身过江,动作轻盈,如履平地。
��另一种过江的方法就是溜索。其实,无论是走吊桥还是溜索都是十分危险的,但生存的力量使独龙人练就了特技,所以沿独龙江旅行,单是看独龙人过江就可让人感到莫大的满足。
��而在独龙族,另一个吸引游客注意的便是当地的纹面女,独龙族的纹面分两种,一种是在脸上刺满花纹,被称为满文;一种是在面额两边刺花纹,称为半文,不过现在,怒江仅存的纹面女已经很少了,因为这一习俗,已经不再沿用。
参考资料
纹面女.人民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23:21
目录
概述
面纱女来历
面纱女起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