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叶菊
菊科线叶菊属植物
线叶菊(学名:Filifolium sibiricum (L.) Kitam.)是菊科、线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直伸,木质化。茎丛生,密集,基部具密厚的纤维鞘。基生叶有长柄,倒卵形或矩圆形,茎生叶较小,互生。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球形或半球形。边花约6朵,花冠筒状,压扁,顶端稍狭。盘花多数,花冠管状,黄色。瘦果倒卵形或椭圆形稍压扁,黑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伸,木质化。茎丛生,密集,基部具密厚的纤维鞘,高20-6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分枝斜升,无毛,有条纹。基生叶有长柄,倒卵形或矩圆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茎生叶较小,互生,全部叶2-3回羽状全裂;末次裂片丝形,长达4厘米,宽达1毫米,无毛,有白色乳头状小凸起。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梗长1-11毫米;总苞球形或半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总苞片3层,卵形至宽卵形,边缘膜质,顶端圆形,背部厚硬,黄褐色。边花约6朵,花冠筒状,压扁,顶端稍狭,具2-4齿,有腺点。盘花多数,花冠管状,黄色,长约2.5毫米,顶端5裂齿,下部无狭管。瘦果倒卵形或椭圆形稍压扁,黑色,无毛,腹面有2条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性喜湿润,能耐寒冷,为山地草原的重要建群种。在森林草原地带,线叶菊草原是分布广泛的优势群系,见于低山丘陵坡地的上部及顶部,在典型草原地带则限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及丘陵上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俄罗斯、圣诞岛、日本、朝鲜半岛、蒙古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花果期6-9月。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5月中、下旬开始萌动,7月开花,8月上旬果实成熟。9月中、下旬霜冻来临,瘦果脱落,叶片变红,植株开始枯萎。根系不发达。在山地及丘陵石质地上,主根仅可伸入土中30厘米左右,侧根较发达。
线叶菊的自然更新主要靠种子繁殖,通常于7-8月份雨季到来后出现大量线叶菊幼苗,但保存率很低,绝大多数幼苗越冬之前死亡。个体发育十分缓慢,一般在15-20年后,才首次开花结实。据报道,线叶菊的寿命最长可达130年以上。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线叶菊为中等或劣等饲用植物。青鲜状态一般不为家畜所采食。当秋季霜冻后,植株变成红色或暗褐色时,马、羊才开始采食。冬季和早春家畜也不乐食。枯草期的茎叶非常脆弱,易于折碎,因而不宜调制干草利用,利用率较低。
植株质地较粗糙,营养价值低劣,在营养期内虽含有较多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也低,但因适口性差,显得品质低劣。霜后,植株呈红色时,适口性才有所改善。
药用价值
来源:线叶菊的全草。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0.3%,其中烃类成分5种,含氧成分6种。黄酮类成分:圣草素(eriodictyol),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3,6-dimethoxyquercetagetin),兔毛蒿素(filifolin)。还含三萜皂甙酸性成分,糖及糖类。
药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安神,调经。主治高热,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痈肿疮疡。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参考资料
线叶菊.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8:2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