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拼音:rà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糸为形,尧为声。“绕”的本义指缠绕,引申为纠缠、围绕、环绕,由此又引申为迂回,指曲折地前行。
“绕”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从“
糸”(mì),表明这个字与丝、线等有关。右边为“尧”,表示“绕”的读音与此接近。“尧”为“堯”之简化字。“繞”类推简化作“绕”。
“绕”,《
说文解字》解释它的意义为“缠也”,解释“缠”的意义又说是“绕”也,可见,“缠”“绕”的意思相同。“绕”本义就是用丝、线或丝线状的东西缠束。“缠束”是将条状物一圈一圈地围在物体上,“绕”由“缠束”又可以引申为“围绕”。例如曹操《短歌行》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句子,“绕树三匝”就是围绕树转了三圈。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在场内转一圈接受观众检阅叫“绕场一周”。
“绕”由“围绕”“环绕”的意义又引申为走曲折的路,如《儒林外史》第九回有“绕道往嘉兴”,就是不直接走去,而是从旁边走过去。现代汉语中仍说“绕道”“绕远”。由这个意义又获得比喻义,即说话办事不直接了当或形容言语、事情曲折费思索,例如“他尽说绕脖子话”“这道题真绕弯子”。
“纟”窄“尧”宽,顶部“纟”高,底部“尧”低。“纟”,两个㇜(撇折)的横段分写在横中线上下,两折点上下对齐。“尧”,“〔图A〕”略窄,“兀”稍宽。“〔图A〕”在右上格;第一、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兀”主体居右下格;横在横中线下方;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伸向“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