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是一个
汉语词汇,拼音是ràoliáng,“四大名琴”之一;也形容歌声优美、
余音缭绕。语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匮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1).形容词。《
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匮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遂以“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南朝 梁 沉约 《咏筝》:“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明
梅鼎祚《玉合记·怀春》:“绕梁雅足清歌,长袖由来善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馀音嫋嫋,不啻绕梁。”
晋
傅玄《
琴赋》序:“ 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 宋虞汝明《古琴疏》:“ 华元 献 楚庄王 以绕梁之琴,鼓之,其声嫋嫋,绕于梁间,循环不已。”
其语源于《
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一位叫韩娥的女子去
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 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悉, 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 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列子·汤问》)”
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
齐桓公的“
号钟”、
楚庄王的“
绕梁”、
司马相如的“
绿绮”和
蔡邕的“
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 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
忍痛割爱,命人用
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
名琴“绕梁”绝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