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
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这种方法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例如:原来工作日的长度是12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
剩余价值率则是100%。如果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把工作日延长2小时,达到14小时,剩余劳动就增加2小时,变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8时/6时×100%=133%。
此外,提高
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含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
剩余价值量。
资本家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中,总是力图延长工作日。工作日虽是一个可变量,但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变动。工作日不能缩短到与
必要劳动时间相等的程度,因为这样就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但工作日也不能无限延长,它受到两个界限的制约:
劳动者在一天内要有
阅读、照顾子女、社会活动的时间。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决定。
由于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都有很大的伸缩性,所以工作日的长度也有很大的伸缩性。在资本家力图
延长工作日的过程中,工人为
缩短工作日而斗争。工作日的长度最后取决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个阶级力量的对比。
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
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
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
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