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论
世界观
统一论是一种世界观。该观点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都是统一的,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宇宙大同一的条件下运行的。
起源
统一理论是人类很早就存在的一种世界观。从现有资料看,在中国上古时期,就有着万物统一的理论,《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典型的统一论。其后的诸子百家,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形成深远影响的儒道释三大派,都有着《易经》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也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特色。
在西方世界中,无论是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神话,还是基督文明,都体现着世界万物统一的思想,从柏拉图康德马克思,也都在辩证之中,论证着万物统一的理论。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统一进步,和谐与统一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境界。
研究对象
1、自然界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
3、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界万物、人与人的关系。
基本观点
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迄今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争论不休的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对人类社会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如何解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关系到人们的世界观正确与否,从而关系到人类社会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行为是否正确。
解决哲学理论上的这一基本矛盾对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世界观
唯心唯物
辩证
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应当轻率地否定某种观点。众所周知,观察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只有一个而是多个观察点。立足点不同,察看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一定相同——就好比盲人摸象。要全面、准确的弄明白某个事物,不仅须用全方位的,通透的眼光,还须调动其他所有感管来共同参与,尤其是须运用脑的思维功能。这还不够,还要顾及到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严格的说来,一个事物的正确的判断结论,是很难用语言来准确表述的,也可以说用语言无法表达详尽——这就是“真理”所具有的特点。“真理”——意会有得,言传有讹。既然如此,我们用模糊的文字,来评判含糊的语言,也就难避以谬正谬,痴人说梦之嫌。然而希冀所在,又不得不抛砖引玉,以启迪真知。
我们首先来弄明白,唯心主义者是否高瞻远瞩放眼整个大自然即远远超出人类社会的时空范围观察世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物质是精神派生的。这就是说,在宇宙产生之前就有精神存在。而事实上,不必说人类,即使诞生出人类的地球,并次第扩展到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更广大的星系都不是永恒固有的;况且宇宙的起源从时间上是追溯无穷的,而地球世界与宇宙存在的无限漫长时空相比较,只不过是昙花一现;附载精神的人类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则更加短暂。无须赘言,足见“精神派生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何其荒谬。
然而,我们换个视角,仅以狭隘眼界驻足人类社会,就可谓悬河难辩了。因为在人类社会,人类主宰一切,而主宰人类一切活动的就是意识;物质是不能直接支配人的行为的。在劳动生活中,人们可以凭主观意愿支配一切能够支配物质,改变一切能够改变的物质存在的形态。
我们不妨抛开自然界原有的物质形态,试看人类创造的一切形态的物质——毫无疑问是由人的意识所决定。尽管大自然鬼斧神工,却不能够代替人类巧夺天工的发明制造。而由人类组合、加工的任何形态的产品,无可争辩和无一例外地都是源于人的意识。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就说明人在意识支配下的独创性。试想,人们要研制一种全新的东西,一定是先有该意识,而后才可能制造出该形态的物质。事实上今天人类发明创造的许多东西,既是古往今来,人类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幻想所化为的现实,又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天然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并非尽如人愿,许多时候还是要靠人的智慧创造种种必要的条件。人们所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意识在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
从这个角度说唯心主义观点是有合理内核的。
他们把观察人类社会局部所得到的某些认识,概括到整个自然世界。他们梦幻般认为:宇宙是神——上帝创造的,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宇宙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和控制的,即上帝的意识主宰着一切。而事实上,不用说古代,就是现代高科技手段都没有探索到上帝的存在。荒唐可笑的是那些断言上帝决定一切的人,又有哪一个见过上帝?假如就算是有上帝,那上帝自身是由何构成?假设由物质构成,那不就自相矛盾了?假设是主宰一切的意识,那就虚无缥缈了。因为你看不到,摸不到,用尽手段也探索不到,岂不是捕风捉影,胡思乱想。难道唯心主义者诏告天下的主张就是凭借荒诞无稽的幻想吗?
如果说上帝属于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统一性意念(或叫作“意量”),那还得加以辩证。
1992年,海天出版社出版的王习加、 吴建勋合著的一本名叫《统一论》的书中说:
“我们从用全息取代物质范畴入手进行重建科学基础的工作。全息论不再把运动看成是物质的属性,而看成是和物质一样的宇宙现象。从而赋予能量与质量一样的本证量地位。更重要的是,全息论还把思维也当成和物质一样的宇宙现象。这样一来,物质范畴即可界定为:以质量形式表现的客体;而运动则可界定为以能量形式表现的客体。在这里我们提出第三种本证量——意量,即作为表现思维的量。 我们实际上获得了全息的三种存在状态——物质态、运动态与思维态,正像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种状态一样。”
他们所说的“物质态”、“运动态”和“思维态”都是真实的存在,把“物质态”与“运动态”和“思维态”并列到同一个层次。这里的物质概念是指有质量的存在体,并不是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概念。物质、运动、思维是三个本体的存在,它们三者是统一于全息的。全息是指宇宙本身,包括人在内。也就是他们是从宇宙本身出发的,显然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显然,唯物主义者有着比唯心主义者较高较广的视野。可谓高瞻远瞩,放眼世界。但唯物主义者顾此失彼,只注重了宇宙抽象的“共性”,却忽略了人类社会的“个性”。试想,忽视了人类社会实际个性的观点,对于人类的实践行为还能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吗?这个“个性”是什么呢?就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在这一问题上,唯物主义有逊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分别夸大了“物质”和“精神”的作用。
不必再说唯心主义对“精神”作用荒谬的夸大,单说在人类社会范畴,唯物主义对“物质”作用的夸大。唯物主义者崇尚“实事求是”,讲“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然而却笼统地强调了“物质是第一性”,实际上把对纯自然界的概括认识,武断地概括到非纯自然的人类社会中,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从而形成了对物质在整个大自然(包括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中作用地位的片面的观点。
如果抛开人类社会,那么唯物主义世界观,便无懈可击。但是离开了人类,哪还有什么世界观呢!科学的世界观不应当忽视人类社会的实际特点,而应当涵盖对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应当是建立在包括对属于宇宙局部的人类社会现实,实事求是地作出具体地分析、归纳,得到正确结论的基础上。不可以凭对纯自然世界的一般认识来概括非纯自然的人类社会;当然也不可以以对人类社会局部的认识代替对整个自然世界的认识。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审视物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不妨把人类社会比作楼房——如果说“精神”是楼房的上层建筑,那么“物质”显然就是楼房的根基。这样,我们的眼光由下往上地看它的层次时,“物质”算作“第一层”;反之——俯瞰下来呢?“精神”就是“第一层”了。因此,物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所必需的资源条件,它在人类社会具有“本源性”或“基础性”特征;它在人类社会范畴的层次地位决不是凌驾于精神之上,它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本源性”或“基础性”需要;与居于“上层建筑”的“精神”相比照,“物质”显而易见地是处在“上层建筑”之下的“基础”层次。物质供人类和其它一切生物所需,人类按需有选择的支配和利用物质。在人类社会现实中,无疑是物质受人的意识调动,服务于人类,决不是人类受物质支配和服务于物质。尽管人的存在是由物质本源条件决定,然而人类不同于其社会范畴以外的自然世界的无生命物质那样,纯粹从属客观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因为从人类古往今来的历程来看,并非完全顺应自然的,而是具有改造客观自然的主观能动性。人类自从孕育出劳动能力后,改造自身所在社会范畴物质环境条件的能力与日俱增。随着人类智能的发展,人的意识不仅主导和支配着自身的生产生活实践,还支配和改造着地球上一切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甚至主宰了整个地球。至此,可见精神在人类社会范畴无疑是具有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并由此可窥唯物主义观点的疏漏。
统一
然而,具体到自然世界局部的人类社会,由于人类业已按自己的意志改变甚至主宰了这个范畴的一切;因此如前所述,在人类社会范畴,“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受到质疑
古人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讲“对立”与“统一”关系。尽管这句话是讲国家、民族的分裂与统一,但其义亦可外延至诸事物。用统一论来分析这句话,虽见其狭隘,但毕竟是古人所言,无意求全责备,义在所受启发。
其实,“天之大势,分之必合。”才是硬道理。“大势”即总体状态;“分之必合”是说事物中的矛盾对立必然会不断化解,趋向整体平衡和统一的状态。国家、民族如此,人类世界如此,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因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也应当由斗争发展到统一。应当摈弃对立,尊重事实,去伪存真,把两种观点的合理成分结合起来,形成精神与物质统一的世界观。
没有本源物质就没有精神。倘若没有精神存在,就没有人类存在,这样物质相对人类而言也就无异于不存在。尽管物质的存在与否不以人的意志所决定,但没有精神存在的时空何谈物质和精神呢?
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始终把握整个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任何不符合大自然和脱离人类社会实际的观点,起码是毫无价值的;一切具有影响力的片面观点,只会给人类以误导或带来危害。
我们应当揭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神秘面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化解纷争,确立全面、完整、统一的世界观,以引导人类社会和谐发展,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大自然,造福于万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0 14:52
目录
概述
起源
研究对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