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本是
清代通俗小说中附有人物图像的图书版本,图画线条精制细腻,称“
绣像”,所以,此类图书版本被称为绣像本。绣像本自宋以来便鲜有出现,多现于清末的
石印本小说,且大多为巾箱本,例如《绣像兰花梦奇传》《绘图精忠说岳全传》《绘图珍珠塔后传》等等
绣像本是明清通俗小说中附有人物图像的图书版本!图画线条精制细腻,称“
绣像”!所以,此类图书版本被称为绣像本!
雕版印刷发端于
唐代,
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
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
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
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
御制数理精蕴》),
乾隆皇帝将宫中以
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
聚珍版”。
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1.
书衣:俗称
书皮,也称
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
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4.
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6.
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8.
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