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绣线菊(Spiraea blumei G. Don)是
灌木,高1-2米;小枝细,深红褐色或暗灰褐色。伞形花序有总梗,无毛,具花10至25朵;苞片披针形,萼筒钟状,
萼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花瓣宽倒卵形,白色。蓇葖果较直立,萼片直立。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小枝细,开张,稍弯曲,深红褐色或暗灰褐色,无毛;冬芽小,卵形,先端急尖或圆钝,无毛,有数个外露鳞片。叶片菱状卵形至倒卵形,长2-3.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圆钝或微尖,基部楔形,边缘自近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钝缺刻状锯齿或3-5浅裂,两面无毛,下面浅蓝绿色,基部具有不显明的3脉或羽状脉。
伞形花序有总梗,无毛,具花10至25朵;花梗长6-10毫米,无毛;苞片披针形,无毛;花直径5-8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内面具短柔毛;萼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内面疏生短柔毛;花瓣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长2-3.5毫米,宽几与长相等,白色;雄蕊18-20,较花瓣短;花盘由8-10个较薄的裂片组成,裂片先端有时微凹;子房无毛或仅在腹部微具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
蓇葖果较直立,无毛,花柱位于背部先端,倾斜开展,萼片直立。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繁殖方法
播种
绣球绣线菊种子可于8-10月份采收,经搓揉、去杂,即可获得纯净的种子。翌年春天,在苗床进行条播,每平方米5-7克,播后覆土不超过0.5厘米,30天内保持床面一定湿度,即可发芽。
扦插
插床上铺河沙20-30厘米,扦插前浇透底水,喷洒0.5%
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扦插时间在6月下旬进行,三裂绣线菊开花后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长8-10厘米,插穗只保留上部少许叶片,基部剪成斜形,速蘸浓度为1000毫克/千克
吲哚丁酸,插入沙床内。株距5厘米,行距5厘米,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1/2。插后压实,浇透水,扣上塑料拱棚。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插后3天内不用浇水,以后每天浇两次水,待愈伤组织形成后每天浇1次水,1个月左右生根。生根后逐渐撤去塑料膜,进行炼苗,第二年春天移栽入露地。
分株
3-4月结合移栽进行分株,在早春萌动前将植株挖起,剪去枯根及过多的须根,进行分株栽植。种植时可剪除枯老枝,在离地3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然后用泥浆法栽入坑中并踩实。
栽培技术
栽种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种植。移植宜在早春或晚秋休眠期进行,中国华北地区盐碱地以秋季10月土壤上冻前至翌日3月栽植为宜。树坑挖成宽40-50厘米,深60-80厘米;栽植行距80厘米,株距60厘米。小苗一般需带宿土,大苗宜带土球,以提高成活率。
水肥
定植时每株可施腐熟的有机肥3-5千克和磷酸二铵1千克作底肥,种植后盖一层细土,踩实并浇透定根水,以后7-10天浇水1次,连续浇3次水,确保移植成活。生长期间土壤不宜过湿,雨季需要注意排水,湿度太大植株容易受害。成活后每年早春多施肥,入冬美施基肥1次,以促进开花茂盛。入冬前浇封冻水春季及时浇足返青水。
修剪
每年花后要及时剪除残花,落叶后疏除过密枝,病虫枝等。一般不修剪即能长成粗壮的灌木丛;但也可修剪整形,使其长成一个有主干的小乔木状,在其上端仍长丛生枝,使粗条下垂,树姿优美。
主要价值
观赏
绣球绣线菊树姿优美,枝叶繁密。花朵小巧密集,布落枝头,尤如串串珍珠,宛若积雪。可孤植,丛植,栽于街道、山坡、小路两旁、草坪边缘,也可用作绿篱,是园林绿化中优良的观花观叶树种。
药用
根及果实可供药用,能理气镇痛,去瘀生新、解毒。
根(麻叶绣球):辛,微温。调气止痛,散瘀,利湿。用于瘀血,腹胀满,带下病,跌打内伤,疮毒。
病虫防治
常有叶斑病和
角斑病危害,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蚜虫和叶峰危害叶片,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杀。
主要变种
绣球绣线菊宽瓣变种
SpiraeablumeiG.Donvar.latipetalaHemsl.
本变种花梗及萼筒具细短柔毛,花瓣宽大。
产中国浙江、广东。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
绣球绣线菊小叶变种
SpiraeablumeiG.Donvar.microphyllaRehd.
叶片小,宽卵形,长6-9毫米,边缘具波状锯齿,三出脉明显。伞形花序小。
产中国甘肃。生阳坡燥地,多石灰岩沟谷。模式标本采自
白龙江。
绣球绣线菊毛果变种
SpiraeablumeiG.Donvar.pubicarpaCheng
子房和蓇葖果被短柔毛,与原变种易于区别。
产地生境
产中国宁夏六盘山各林区,生于海拔1800-2200米的半阴坡。半阳坡灌丛或林缘。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广西等省(自治区)。
生长习性
绣球绣线菊喜光,稍耐荫,耐寒,耐旱,耐盐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土壤深厚腐殖质中生长良好。
分蘖性强,耐修剪,栽培容易,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