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财政
经济术语
综合财政是指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财力进行综合计量、分配、制导所形成的各方面关系的总和。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就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在财力综合分配与计量方面作了重要尝试。通过平衡财政收支,平衡通货吐纳,平衡物资供求,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便医治了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严重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定义
社会主义国家对全社会财力总量及其结构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的总称。其实质是不同的财力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的总和。
范围
包括国家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集体所有制单位资金、居民货币资金、利用国外资金。在实践中,还有一种包括国家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的综合财政,计划管理上称综合财政信贷计划。狭义的综合财政只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
作用
①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资金总量及其结构,提供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资金运动的统计信息,以加强宏观决策,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②反映国家集中财力、地方机动财力、企业自有资金和居民个人财力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以正确处理国家、地方、部门、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③促进财力分配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平衡,通过财力分配结构的合理化,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最优化,使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是综合财政最基本的职能作用。
根本任务
通过对社会财力的系统分析,深入研究财力分配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计划、行政等手段,分配、调节和引导社会财力的流向,以实现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求,促进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客观需要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尤其是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在财力分配方面出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从综合财政的角度,对全社会资金的综合平衡进行研究。
主要是:①由于预算外资金迅速增加,1989年已达2658.8亿元,相当于国家预算内收入(国内部分)的95.3%,如何统筹安排预算内外的资金,合理引导预算外资金流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客观上要求对预算内外资金进行综合平衡
②由于建设资金来源与投资主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格局,客观上要求对全社会资金进行综合平衡。198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家预算投资占 8.3%,银行贷款占17.3%,利用外资占6.6%,单位自筹和其他投资占 67.8%。在这种情况下,只是进行预算内外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利用外资的综合平衡,已不可能实现全社会财力与建设规模的综合平衡。
③动员各方面财力发展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支持农业生产,客观上也要求拓宽理财领域,发展综合财政。
调控方式
直接调控间接调控相结合,对不同的财力,采取不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对国家预算、银行信贷和利用国外的资金,主要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采取计划、法律手段相结合的调控方式;对预算外资金,主要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采取法律、计划、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方式;对在生产经营或使用中主要由市场调节的财力,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资金,以及居民货币资金,主要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方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7 10:27
目录
概述
定义
范围
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