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池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柴关乡,距沙河市区50公里。地处太行山区,南、西、北三面环山。村周沟壑纵横、梯田层叠、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夏季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据绿水池村王姓家谱记载:明代中晚期,四川籍王姓武官因为朝庭押解皇纲,在河南与河北两省交界外被劫,为躲避朝庭追查,其中一支逃到王硇村,另一支逃居现绿水池村。因此,绿水池村该支王姓与
王硇村王姓当为同宗同族。稍后,又有邢台县山区某村另一支王姓再迁此地,繁延后代至今,形成新的村落。
绿水池村地处太行山冀南段东临,村南、西、北三面环山,村西南山名鬼子硇,为村境最高峰,海拔高1000米,村西山名板山,村南山名李家硇,村北山名北硇。村北两座山为大寨、小寨山。村南侧有季节河流。村周沟壑纵横,梯田层叠,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树种有
黄栌、
松柏、
洋槐、
柞树、
核桃、苹果、梨树、桃树等,村中央有近200年的古槐。
绿水池村是南太行山区十分典型的传统村落。全村居民住宅约3000余座,多为清代或民国建筑,建筑风格多为青瓦罩顶和红石板罩顶式房屋,约2300余间,80%以上保存完好。
绿水池村古民居建筑别具特色,多以
四合院居多,中有多院互通。房屋墙体多为当地产禇红色丹霞岩石经过加工为长条形石块后垒砌,室顶建筑为起脊扣瓦和红石板罩顶,门窗及室内房梁多为木架结构,另有数十户宅院朝街门处置有木质“
闪屏”。门楼样式多样,出檐处和门罩顶部镶有精致的砖雕,门楼隔板雕刻精美,上多绘有松、竹、梅、狮子、祥云等象征美好、寓意吉祥的图案,门前多放置青石带图案的“门宕”,门楣处少见“户对”。
村东出口处有一明代石阁楼,阁顶有庙,靠南侧有清代古戏楼。村内临街处仍存有明代、清代
古井,井深丈余,泉清味甘,井上还安装有
辘轳,仍可汲水使用。
相传绿水池古为白龙居所,后有农户欲在此建庄,因嫌此处无水,遂言:“白龙如若允我居此,即显灵出水”,语毕,果有一龙从空而降,龙躯盘旋于山坡片刻后,白龙席卷而去,龙躯碾压处出现一池绿水。农户上前观望,只见水池呈龙貌,龙头、龙身、龙爪、龙尾形貌逼真,后在龙池上游建一座石拱桥,后人谓之
古龙桥。而因龙池山水碧绿,该村便称之为“绿水池村”。
抗日战争年代,由于绿水池村地处山区,地形隐蔽,曾一度作为沙河县抗日政府、沙河独立营、八路军129师驻地。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
范子侠等均在该村有过短暂住留。上述革命遗址保存完好。
公交:邢台-
沙河(101路),转沙河-柴关(12)路,向西6公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