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白猫论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流行了三十年,中国也步入了一个尴尬的阶段:制造业发达,但是同时环境的消耗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进行。猫的颜色开始成为决定中国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认真研究考察了中国的现状后,语出惊人而又耐人寻味地宣讲了他的一个新发现:“绿猫”----无论黑猫白猫,如果不是绿猫(健康环保),即使抓住老鼠也不是好猫。国内外学者倡导“绿猫”理论,引导中国环保讲述一则关于“绿猫”的时代寓言。
信息介绍
绿猫经济文本概念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型增长类经济。20世纪70年前,中国的改革是基于
邓小平提出的“猫论”,即“不管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猫论”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突破了我们传统的社会主义思维方式,发动经济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当时中国的确缺“老鼠”,我们的经济总量只有3600多亿元,即便是按
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只占世界总量比重的4.9%,明显低于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比重(22%)。从人均GDP角度来看,更是位居世界后列。因此,中国把“加快发展”作为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并且后来也的确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奇迹”。然而,中国也在不经意、不自觉之中,成为世界最大的“黑猫”。可以说,第一代“猫论”对中国也有相当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这与有关决策信息的不对称性、不确定性,和发展知识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极其相关。
来源
来源于托马斯·弗里德对中国经济的一段评述,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中国宣讲了他的一个新发现:他说,“
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但是我觉得,不管白猫黑猫,不是绿猫就抓不到老鼠。”他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在未来是争夺其他地方知识精英或者挽留本土知识精英的重要变量。知识经济和开放的世界人才流动体系给予了知识精英挑选自己处境的特权,于是,青山绿水将比银元钞票更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很好,但是污染严重,那么,知识精英会逃离这个环境,这使得这个国家无法获得足够的智力资源在经济上升级。
这个“绿猫”显示了:在一个开放的以抢夺人才为至高目标的世界里,生态环境通过影响智力流,进入了真实的生产函数体系里面。生态环境也构成了一种凌厉的生产力。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绿猫”是对Grossman和Krueger等人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替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洋溢着一种愚蠢的乐观,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虽会破坏环境,但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却能够带来更加环保的技术,从而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也许就像带来强大的冲击波的“斯特恩报告”说的那样:我们的确过去高估我们对环境的修复能力。
中国现状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在沿着“绿猫”理论的逆向线走着。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目前大约有4300万慢性肺病患者,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此病。而且中国的慢性肺病患者日趋低龄化,30岁得病人群占比大幅度上升。慢性肺病的两大致因:吸烟和空气污染。由于吸烟有一个过程期,所以导致患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一定是空气污染,而空气污染将给那些年轻的知识精英产生心理上的阴影。随后,他们的走向也可能将会决定经济结构的升降。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发展(本身)也是悖论。从1949年以来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看,过高过快的经济增长常常是“得不偿失”的。最典型的历史教训就是1958年的大跃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上避免了经济上的“大折腾”,但是过高过快的增长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其代价的,出现了生态环境上的“大折腾”。例如,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九五”时期的8.6%提高到2001-2008年期间的10.2%,仅提高了1.6个百分点,却导致了煤炭消费、水泥消费、钢铁消费等的大幅度高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估计,2000-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7亿吨提高到70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28%,其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估计,2000-2008年我国煤炭累计消费量为175.6亿吨,排放二氧化碳累计308.2亿吨碳当量;一次性能源总消费量累计183.3亿吨标准煤,总排放二氧化碳累计450.4亿吨碳当量。
在房地产开发领域里,白猫、黑猫越来越多,而“绿猫”却太少了。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掠夺资源,房地产开发变成了以过度消耗资源、消耗生态为代价。另外有一些发展商则选择在污染大的地方、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建设住宅,通过营销“骗购”,大肆攫取金钱而快速致富,当他们的腰包迅速鼓起来了的时候,不知道那些付款了的人们,却付出了沉重的人居代价。
房地产需要从“黑猫”模式到“绿猫”模式,若能把“黑猫变绿猫”,尊重环境、选择在合适居住的地方建设住宅,积极推行环保,将能深刻地改变生活世界。而对于购房者来说,不管白猫、黑猫也已经不合适了,需要关注“绿猫”。
无论是哪一类数据都表明,这是一个典型的黑色发展模式,严重脱离了中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
基本国情;这一发展模式也严重危及了人类发展,并成为世界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的重要理由之一。
环保模式探索
国外有专家预测,环保产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在欧美,环保产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环保产业列入发展日程,并用30多年的时间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的环保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在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的三次“环保风暴”席卷之下,在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GDP等多方利好消息的刺激之下,中国环保产业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其势难挡。
相关讨论
在经济和
产业研究方面也有学者提出了关于环保的“绿猫”理论,而且有国内外两个版本。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的一个讲座上指出,中国若能把“黑猫变绿猫”,积极推行环保、节约资源,东方巨龙的崛起将能深刻地改变自己和世界,并重新塑造我们的世界。
胡鞍钢宣称的“黑猫变绿猫”,是将他提倡的“绿色崛起”视为中国今后发展的必选之路:中国不能走
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模式”,需要从“黑猫”模式到“绿猫”模式;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也要“绿色崛起”,不仅是“和平发展”,也是“
绿色发展”。
而在中国有“转行的全球化传教士”之称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先生,则为给中国带来蓬勃朝气的经典“猫论”下了个新注脚:“无论黑猫白猫,如果不是绿猫(健康环保),即使抓住老鼠也不是好猫。”
理论与现实是分不开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过度地依赖于自然资源,并且还走着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导致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生态形势愈发严峻。(详见P39“有关中国生态形势的一组数据”)
“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难循环”,环保专家、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李恒远教授所述,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呈现出这五大特点,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否则我们的资源难以支撑长期的发展,环境也难以保护。”
忧心中国环境问题的人还有很多。“中国人现在谈话自由轻松了,但呼吸更困难了,空气中充满烟雾。长此下去,未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将变成一场生态噩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位官员考察中国的生态环境时痛心疾首地说。
严峻的环境问题已逐渐引起中国全社会的关注,公众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国家对环保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客观上,正渐进实践着如
胡鞍钢般悲天悯人的学者们所提倡的“绿猫”模式。
讲述中国经济
——访政经观察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主笔朱敏
「内容摘要」中国21世纪,将是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世纪。说是“新猫论”也好,或者是“黑白猫论”的一种演绎也罢,都不是很主要的问题。这样的理论背后有着怎样的鲜活而严峻的现实,才是我们应该从中解读出的,所以我把它叫作“寓言”,一则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应时谋变的时代寓言。
价值中国:在您的关注和推广下,环保的“绿猫”模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熟知和接受,首先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所提倡的“绿猫论”的背景。
朱敏:我们今天谈“绿猫”,往小处说,是在谈环境保护问题,往大里说,本质上是在谈一种经济发展观。
这就不能不联系起那句家喻户晓的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是1962年7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包产到户”时引用的这句谚语,后来被讹传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文革期间更被冠以“猫论”的罪名受到批判。其实“黑白猫论”原本是四川的民间俗语,刘伯承就经常用它来激励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邓小平1974年再次出山主抓经济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秩序,又借用了这句话勉励大家,“在符合公有制的前提下,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恢复经济就行,‘不管是黑猫还是黄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段话当时的真实含义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取得最大的效益。两年后文革结束,邓二次复出,成为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务实的“猫论”也随之提升为了治国方略。
客观地说,邓的“猫论”给当时处于无所适从状态下的中国,带来了一股肯干实干之风,激活了人们心中拼搏的热情。但这段话到了社会上也遭到曲解,居然成为很多人违法乱纪的理由,不顾一切追逐眼前私利。在这种全社会追求物欲的急功近利心态之下,执政党内的腐败风气开始上升,知识精英社会责任感渐渐沦丧,这个道德后果,在邓逝世的十年内日益凸显出来,有人概括为:个别领导为彰显政绩而罔顾民生,部分官员因谋求私利而贪赃枉法,不少商人因追逐利润而摒弃诚信,有的学者为出名出书而弄虚作假,一些百姓因蝇头小利而你争我夺,更有企业为追求效率而忽视安全环保……而这后面一点的宏观图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度地依赖于自然资源,并且还走着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导致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生态形势越来越严峻。代价沉重,沉疴难治!
这些状况,被一些学者视作“不管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等实用哲学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认为国人在“文革”造成的社会道德真空状态没被更改的情况下,迅即涌入了经济大潮,至今未能完成政治体制的改革和道德重建的任务,这既是总设计师的遗憾,也是老人留给后人诸多宝贵的政治经济的遗产当中,政治遗产里的债务。今天我们继续推进改革事业,在继承成果的同时,也正在坦然地面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设法找出破解的对策。
价值中国:“绿猫论”主要想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朱敏:前面说到的那些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的社会上出现的弊病,无疑涉及到反思经济发展观的问题了,原有的经济发展观是怎样的,我想今天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多么谨慎的政治话题了,大家心里都有数。过去我们近三十年的高速度经济发展确实给中国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同时也给大自然造成了伤害,目前中国的资源消耗规模已经开始超过美国了,很有可能成为世界资源消耗的“巨无霸”。
现在“猫”的颜色到底重不重要?胡温掌政后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应时之略,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响亮回答。可以说,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都较为小心翼翼地触及着一些经济发展观层面的问题,我们不乏有责任感的学者,也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观点,所谓的“绿猫”理论,也是其中的回声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较为清晰地听到国内外两个几乎异曲同工的表述。这是值得玩味的。
价值中国:就是说关于“绿猫论”有着中外两个版本?具体是哪两个?
朱敏:先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先生,去年(2006年)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的一个讲座上指出,中国若能把“黑猫变绿猫”,积极推行环保、节约资源,东方巨龙的崛起将能深刻地改变自己,并重新塑造我们的世界。同时又提出,在官方所倡导的“和平崛起”的基础上,中国也应该以“自主性崛起”、“自我约束崛起”及“绿色崛起”的策略在21世纪继续挺进。胡鞍钢积极宣称“黑猫变绿猫”,将他提倡的“绿色崛起”视为中国今后发展的必选之路:中国不能走高消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色模式”,需要从“黑猫”模式到“绿猫”模式;中国不仅要“和平崛起”,也要“绿色崛起”,不仅是“和平发展”,也是“绿色发展”。
同一年,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在认真研究考察了中国的现状后,语出惊人而又耐人寻味地宣讲了他的一个新发现,也叫“绿猫”。11月15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他的中国观感,名为“Bringinthegreencat”(“中国需要一只绿猫”)。在文章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否则不仅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而且经济终有一天会陷入停滞。在弗里德曼看来,中国环境恶化的本质原因在于发展模式,中国的领导人知道存在生态危机,但他们的反应却很复杂,因为每年有无数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要保持政治稳定的基础是让这些人找到工作,新的就业机会需要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依赖于中国能够不断地以低成本生产所有东西,于是,环境就遭殃了。中国官员害怕一旦中国采用美国的环保标准,那么中国就将不再享有低成本的优势,从而对就业产生影响。弗里德曼最后说,
邓小平曾经讲过“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中国现在需要的是一只“绿猫”,否则在没有抓住老鼠之前,猫就都死了。这位在中国有“转行的全球化传教士”之称畅销书作家,为给中国带来蓬勃朝气的经典“猫论”下了个新注脚:“无论黑猫白猫,如果不是绿猫(健康环保),即使抓住老鼠也不是好猫”。
这就是我说的所谓“绿猫”东西方的两个版本。
价值中国:您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正在讲述一则关于“绿猫”的时代寓言?
朱敏:其实你说我提倡的是“新猫论”也好,或者说它是“黑白猫论”的一种演绎也罢,都不是很主要的问题。这样的理论背后有着怎样的鲜活而严峻的现实,才是我们应该从中解读出的,所以我把它叫作“寓言”,一则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应时谋变的时代寓言。
尽管我们没有人旗帜鲜明地说,过去我们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今天转变成了科学发展观,但事实上这种转变是有一个过程的。我认为这个过程与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观的主流化过程是一样需要时间的,并且会需要比之更多的时间。同样,无论是“黑白猫论”还是“绿猫论”,都有着一个渐进产生影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