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鬣蜥
有鳞目美洲鬣蜥属动物
绿鬣蜥,是爬行纲有鳞目鬣蜥科美洲绿鬣蜥属动物。幼年绿鬣蜥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并借此躲避天敌的袭击;随着年龄的增长,绿色会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颜色会是浅黄色、浅蓝色或者棕色等;绿鬣蜥的主要特征包括背部的梳齿状鳞片、尾部黑色的环状条纹以及成年雄性个体大而下垂的喉扇。别称:美洲绿鬣蜥。
形态特征
刚孵化的绿鬣蜥的长度从17-25厘米不等。大多数成年绿鬣蜥体重在4-6千克之间,但在南美洲,如果饮食适当,体重可以达到8千克。绿鬣蜥的头到尾长度可达2米左右。
虽然被称为绿鬣蜥,但实际上它们的颜色是可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绿鬣蜥的颜色会变得更加均匀,而幼年绿鬣蜥的颜色可能会出现斑点或在绿色和棕色之间出现条纹。个体的颜色也可能根据其情绪、温度、健康状况或社会地位而有所不同。这种颜色改变可以帮助其进行温度调节。早晨,当体温较低时,肤色会变暗,从而帮助绿鬣蜥吸收阳光中的热量。但是,随着炎热的正午太阳照射到它们身上时,绿鬣蜥会变得更轻或更苍白,从而有助于反射阳光并将吸收的热量降至最低。活跃的优势绿鬣蜥通常比生活在相同环境中的低等级绿鬣蜥颜色更深。在该物种中看到的大多数颜色变化都是由雄性表现出来的,可能部分归因于性类固醇。在求爱前和求爱期间的6-8周,雄性可能会表现出亮橙色或金色调,尽管颜色仍然与优势地位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成年雌性保留其绿色。
绿鬣蜥的其他显着特征包括喉咙下的颈下垂皮,由从中颈到尾巴基部延伸的真皮刺组成的背顶,以及长长的逐渐变细的尾巴。成年雄性比雌性的颈下垂皮更发达。舌骨的延长使这一结构的前缘变硬并得到支撑,该前缘用于领土防御或对其他动物进行恐吓。这种肉质结构在伸展时也起到吸热和散热的作用。
侧边的眼睛主要由不动的眼睑和自由活动的下眼睑保护。在眼睛后面的头骨的背中线是顶眼。这种感觉器官虽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可以作为太阳能的计量器,并有助于性器官、甲状腺和内分泌腺的成熟。该“眼睛”的视觉效果主要限于从上方检测掠夺性阴影。
头部的鳞片比身体其他部位的鳞片更大,更不规则。在鼓膜下方有一个巨大的圆形鳞片,称为鼓室下板。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与大多数鬣蜥不同的是,绿鬣蜥栖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中,只能在树上生活,主要是为了筑巢。该物种还栖息于热带雨林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栖息地,包括干燥的森林、廊道森林、树木稀少的大草原,甚至只有灌木植被的旱生岛屿。
生活习性
绿鬣蜥虽然长相不太好看,但是却是世界上性情温顺并且胆小的动物之一。一般都是白天活动,属于日行性的树栖型蜥蜴。它们是杂食性动物,在幼年期比较吃喜欢蟋蟀、面包虫等动物性食物,不过成年后的绿鬣蜥,便会成功转型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草、树叶、花瓣、水果和海藻都是它们最爱的食物。在野外,绿鬣蜥通常栖息于邻近溪流的森林树冠层,可见它们也是喜水动物,对水源也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过它们身体里的水分来源大多还是来自于食物,有时也喝在树叶上的水滴。它们有一身坚韧的铠甲,不易轻易受伤。它们还有一个更为神奇的特点,那就是长长的尾巴在危急时刻会断落,从而自保。断落了的尾巴还会重新再长出来,因而断尾造成的危害是暂时性的。
绿鬣蜥除了吃,就是懒洋洋地晒太阳。一般情况下,假如它没有打盹,那么它们最有可能在做的两件事就是吃和晒太阳。不同于其他性情好动的动物,与世无争的它们一天的活动是很单调的,但同时也是很享受的。早上的时候从栖息处爬到容易晒到太阳的树枝上,尽情地享受数小时的阳光浴,等到把身体晒到它们满意的暖度之后,然后就开始在各处觅食。经过数小时的进食活动,吃饱喝足以后,继续爬到树枝上晒太阳,其实它们不是单纯的休息,还需要足够的温度才能把刚才的食物消化掉。等到太阳下山后,没有阳光了,它们就不紧不慢地爬回栖息处睡觉。在一整天的活动中,它们也是有戒备的,会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来侵害它们,还喜欢吓唬比自己小的鬣蜥种类。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鲁巴岛、伯利兹、玻利维亚、博内尔岛、圣尤斯达蒂斯和萨巴岛(博内尔岛、萨巴岛)、巴西(巴伊亚州)、哥伦比亚(哥伦比亚大陆、加勒比海群岛)、哥斯达黎加、库拉索、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加勒比海群岛)、墨西哥(尤卡坦州、坎佩切州)、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尼加拉瓜大陆、加勒比海群岛)、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委内瑞拉大陆、安的列斯)。
引种: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博奈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圣尤斯特歇斯)、开曼群岛、多明尼加共和国、斐济、瓜德罗普岛、日本、马提尼克岛、波多黎各(波多黎各主岛)、圣巴托洛缪岛、圣马丁岛(法国部分)、圣马丁岛(荷兰部分)、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美国(佛罗里达州、夏威夷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
繁殖方式
绿鬣蜥面对生殖繁育这方面却有着严格的把关,交配季节时期,将是它们生命中唯一与竞争有关的时刻。一般情况下,强壮的雄鬣蜥为了吸引雌性首先体色上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喉部皮肤出现鲜艳的色彩,并且不断地表现特有的“夸耀”行为,通过这些现象雄性尽量引诱大量的雌性进入自己的领域。从而最强壮的雄鬣蜥占有大片用于交配的领地,和很多吸引过来的雌鬣蜥进行交配。而其他雄鬣蜥假如不能用武力打败那只为首且强大的雄鬣蜥,它们就不可能得到交配繁殖的机会。这种繁殖规律维持了几千年,这种特殊的繁殖规律,看似有些残忍,但是却在根本上维护了鬣蜥种群的整体素质,这种优胜劣汰的交配法是鬣蜥种群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雄性绿鬣蜥后腿部有股孔,颈部的肉垂远大于雌性,它们交配时是在树上进行的。雌蜥会将卵产在已经在地上挖出的洞穴中,用土将其盖好就不再管了, 因而孵化出来的幼小鬣蜥从小就得自力更生。不过雌蜥妈妈们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有时会多掘几个洞穴以扰乱掠食者的注意。绿鬣蜥通常一窝可以产下30-50颗卵,大经过75-9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年。寿命8-15年。
养殖技术
饲养绿鬣蜥,应当购买幼体来饲养最佳。 从小饲养,可以更充分了解它的习性和性格, 也能更容易让其他家庭成员来接受这种另类宠物,最重要的就是能更好地培养宠物与主人之间的感情。
幼体的挑选要求如下:
购买健康的绿鬣蜥幼体后,就可以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饲养箱中了。刚到家的几天里, 除了喂食、收拾排泄物、换水外,最好不要过多打扰它,否则会导致拒食或乱撞玻璃等情况。最好先静养3-5天,具体视情况而定。 刚开始可先用手来喂菜,建立互相信任的感情,待驯服后,就可以上手把玩了。
每天的光照时间为8-12小时,可以用UVA射灯来代替。如果可以提供合适的日光浴是最好的,万一没办法满足,可以选用UVB 灯来代替紫外线,每天照射5-8小时。
幼体时,最好把菜叶或食物切成小块投喂,便于绿鬣蜥食用。绿鬣蜥的食物种类有很多,且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也有很多,所以食物需要多样化。可选用油麦菜、芜菁甘蓝、芥菜、芹菜蒲公英、青豆角、青椒、韭菜、雪豆、葡萄、 萝卜、梨、紫橄榄等。每周食物中最好添加一次钙粉和维生素粉,每次用量最好为绿鬣蜥眼球大小的2-3倍。
绿鬣蜥原产于雨林中,所以保持湿度相对比较重要。在人工饲养情况下,可以每日在饲养箱中喷3次水来增加湿度。 由于绿鬣蜥是树栖性蜥蜴,所以爪非常锋利,便于帮助它在树干上的攀爬。但这样也正好阻碍了家庭饲养中的一些互动,所以在上手把玩的过程中,最好佩戴厚实的手套,防止抓伤;也可人工修剪绿鬣蜥的爪,但是必须把握好尺度,否则容易给绿鬣蜥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4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主要价值
绿鬣蜥在一些国家被养殖作为食物和皮革的来源,也用于宠物贸易。由于绿鬣蜥皮的尺寸大,绿鬣蜥皮革可以制成靴子、腰带或钱包等。大多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将绿鬣蜥作为宠物销售。绿鬣蜥在度假区也是一个有趣的旅游景点。
参考资料
Iguana iguana.animaldiversity.
Iguana iguana.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0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