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缓,汉语一级字,读作缓(huǎn),部首是纟,本义指宽松;宽大。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缓huǎn
⒈ 慢,与“急”相对:缓步。缓行(xíng )。缓慢。迟缓。
⒉ 延迟:缓刑。缓办。缓役。缓征。刻不容缓。
⒊ 放松,松弛:缓和。缓冲。缓解(jiě)。和缓。
⒋ 苏醒,恢复:缓气。缓醒。
基本词义
◎ 缓huǎn
〈形〉
(1) (形声。从糸( mì),爰( yuán)声。本义:宽松;宽大)
(2) 同本义 [relaxed;be not tense]。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slow]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 [soft]。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峭] [gentle]。如:缓坡
(7) 软弱;柔弱 [weak]。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词性变化
◎ 缓huǎn
〈动〉
(1) 延期,延迟 [delay;postpone]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 [hang]。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 [recuperate;revive]。如:缓气;缓醒
(5) 怠慢 [neglect]。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 [forgive;pardon]。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
古籍释义
【未集中】【糸字部】缓
〔古文〕𦅻《广韵》《正韵》胡管切《集韵》戸管切《韵会》合管切,𠀤音浣。《说文》𦇻,或省作缓。绰也。《玉篇》迟缓也。《广韵》舒也。《释名》缓,浣也,断也。持之不急则动摇,浣断自放纵也。《礼·乐记》其乐心感者,其声嘽以缓。《疏》欢乐在心,故声必随而宽缓。《孟子》民事不可缓也。《疏》惟民事当急,而不可缓也。《前汉·朱博传》齐部舒缓养名。《注》师古曰:其性迟缓,多自高大以养名声。
又《集韵》火远切,音咺。苦缓切,音款。义𠀤同。
方言音韵
赣语:fwɛn5 做事缓,缓缓子
粤语:wun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音韵方言.汉典.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6:09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