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菱角》:“自念只身,无缝纫者,遂邀归,执子礼焉。”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
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五千年的
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两朵豔丽夺目的奇葩,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它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据考古发现,一万八千年前的
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
骨针缝缀兽皮;距今七千多年的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不但会使用骨针,而且会使用
捻线和纺轮;而四千多年前的
良渚文化,则出现了麻线和绸片,丝线和丝带等原始的纺织品,这些都形成了女红及其用品的雏形。我国三千多年的
农业社会,不仅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女子从小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在江南一带尤为重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其中,缝纫成为女工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