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缣,汉语二级字,读作缣(jiān),本义为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之古称。
基本解释
缣 jiān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五笔98:XUVW 仓颉:VMTXC
笔顺编号:5514315112234 四角号码:28137
字义 双丝的细绢:缣素,缣缃,缣帛,缣囊
释义
<名>
本义: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之古称。
《释名·释采帛》:“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
《说文》解释,缣就是双丝的缯。汉以后,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或作货币。唐制布帛四丈为匹,亦谓匹为缣。
同本义。
古时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或纸张
缣,并丝缯也。――《说文》
缊为翁须作缣单衣。――《汉书·外戚传上》。注:“缣,即今之绢也。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古诗《上山采蘼芜
又如:缣囊(密不漏水的绢袋);缣素(供作书画用的白色细绢;指书册);缣彩(泛指珍贵的丝织物)
用缣做的衣服
披单缣来。――清·袁枚祭妹文
jiān
细密的绢。
缣帛书
缣帛书简策装书以后的一种用丝织品书写成的书。《墨子》中提到“书于竹帛”,就是指在用竹简的同时又有用缣帛写书的了。缣帛的幅面不定,可随意裁之,文章小、文字少可以用小块缣帛,文章大、文字多可以用大块缣帛。
缣帛书出现和使用在竹简、木牍盛行的时期。《墨子》中写到“书于竹帛”,就是指写在竹简和燃帛上。缣帛书要比竹简方便得多,因为缣帛柔软而光滑,而且书写时易着墨,幅面大小也可以根据文字多少任意裁切。《字沽》上说:“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意裁绢”,意即如此。帛书的形态,一般是一篇文章为一段,每段叠成一叠或卷成一束,称作“一卷”。如今的图书称“卷”,就来源于此。后来发展为在缣帛的下端或左瑞裹上一根木轴,作为支撑,既挺括又易查找,缣帛书实际上是卷轴装的前身,也是卷轴装的一种。
英文翻译
古籍解释
广韵》古甜切《集韵》《韵会》坚嫌切《正韵》古嫌切,𠀤音兼。《说文》幷丝缯也。《释名》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布绢也。细致染缣为五色,细且致,不漏水也。《前汉·外戚篇》媪为翁须作单缣衣。《注》缣,卽今之绢也。
参考资料
缣囊.汉语词典.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7:39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