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
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建伟。本书在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和保密学理论的阐述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的讲解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书简介
全书共分3篇15章。第1篇为网络安全基础,共3章,主要讨论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基础知识;第2篇为密码学基础,共5章,详细地讨论了各种密码算法和技术,特别深入地介绍了我国已公布的标准密码算法;第3篇为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共7章,深入介绍了在实践中常用的一些网络安全技术及产品。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语言精练。本书在每章的后面提供了大量思考题和练习题,以便于读者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书末也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继续深入学习有关内容。
本书可作为信息安全、信息对抗、密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网络安全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用户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刘建伟,山东大学学士、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任海信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现任北京海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长期从事通信、信息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海信集团“科技标兵”称号。主持研制的海信防火墙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海信Netkey身份认证系统获山东省计算机应用新成果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篇,出版著作多部,合写著作曾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论
1.1 对网络安全的需求
1.1.1 网络安全发展态势
1.1.2 敏感信息对安全的需求
1.1.3 网络应用对安全的需求
1.2 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1.2.1 基本概念
1.2.2 安全威胁的来源
1.2.3 安全防护措施
1.3 网络安全策略
1.3.1 授权
1.3.2 访问控制策略
1.3.3 责任
1.4 安全攻击的分类
1.4.1 被动攻击
1.4.2 主动攻击
1.5.4认证失效
1.5.5协议缺陷
1.5.6信息泄露
1.5.7指数攻击——病毒和蠕虫
1.6开放系统互联安全体系结构
1.6.1安全服务
1.6.2安全机制
1.6.3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关系
1.6.4在OSI层中的服务配置
习题
目录第2章低层协议的安全性
2.1基本协议
2.1.1IP
2.1.2ARP
2.1.3TCP
2.1.4SCTP
2.1.5UDP
2.1.6ICMP
2.2地址和域名管理
2.2.1路由协议
2.2.2域名系统
2.2.3BOOTP和DHCP
2.3IPv6
2.3.1IPv6简介
2.3.2IPv6地址
2.3.3IPv6地址配置
2.3.4邻居发现协议
2.3.5移动IPv6
2.3.6IPv6的安全性
2.4网络地址转换器
2.5无线网的安全
习题
第3章高层协议的安全性
3.1消息发送
3.1.1SMTP
3.1.2MIME
3.1.3POP3
3.1.4IMAP4
3.1.5即时消息
3.2.1H.323
3.2.2SIP
3.3基于RPC的协议
3.3.1RPC与Rpcbind
3.3.2NIS
3.3.3NFS
3.3.4AFS
3.4TFTP和FTP
3.4.1TFTP
3.4.2FTP
3.5远程登录协议
3.5.1Telnet
3.5.2“r”命令
3.5.3SSH
3.6SNMP
3.7NTP
3.8信息服务
3.8.1Finger——用户查询服务
3.8.2Whois——数据库查询服务
3.8.3LDAP
3.8.5NNTP——网络消息传输协议
3.8.6多播及MBone
3.9专有协议
3.9.1RealAudio
3.9.2Oracle的SQL*Net
3.9.3其他专用服务
3.10对等实体联网
3.11X11视窗系统
3.12其他小的服务
习题
第4章单(私)钥加密体制
4.1密码体制的定义
4.2古典密码
4.2.1代换密码
4.2.2换位密码
4.2.3古典密码的安全性
4.3流密码的基本概念
4.3.1流密码框图和分类
4.3.2密钥流生成器的结构和分类
4.3.3密钥流的局部统计检验
4.3.4随机数与密钥流
4.4快速软、硬件实现的流密码算法
4.4.1A5
4.4.2加法流密码生成器
4.4.3RC4
4.4.4SEAL
4.4.5PKZIP
4.5分组密码概述
4.6.1DES介绍
4.6.2DES的核心作用:消息的随机非线性分布
4.6.3DES的安全性
4.7.1Rijndael密码概述
4.7.2Rijndael密码的内部函数
4.7.3Rijndael内部函数的功能小结
4.7.4AES对应用密码学的积极影响
4.8其他重要的分组密码算法
4.8.1IDEA
4.8.2SAFERK64
4.8.3RC5
4.9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4.9.1电码本模式
4.9.2密码分组链接模式
4.9.3密码反馈模式
4.9.4输出反馈模式
4.9.5计数器模式
习题
第5章双(公)钥密码体制
5.1双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 [2]
5.1.1单向函数
5.1.2陷门单向函数
5.1.3公钥系统
5.1.4用于构造双钥密码的单向函数
5.2RSA密码体制
5.2.1体制
5.2.2RSA的安全性
5.2.3RSA的参数选择
5.2.4RSA体制实用中的其他问题
5.2.5RSA的实现
5.2.6RSA体制的推广
5.3背包密码体制
5.3.1背包问题
5.3.2简单背包
5.3.3MerkleHellman陷门背包
5.3.4MH体制的安全性
5.3.5背包体制的缺陷
5.3.6其他背包体制
5.4Rabin密码体制
5.4.1Rabin体制
5.4.2Williams体制
5.5ElGamal密码体制
5.5.1方案
5.5.2加密
5.5.3安全性
5.6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5.6.1实数域上的椭圆曲线
5.6.2有限域Zp上的椭圆曲线
5.6.3GF(2m)上的椭圆曲线
5.6.4椭圆曲线密码
5.6.5椭圆曲线的安全性
5.6.6ECC的实现
5.6.7当前ECC的标准化工作
5.6.8椭圆曲线上的RSA密码体制
5.6.9用圆锥曲线构造双钥密码体制
5.7其他双钥密码体制
5.7.1McEliece密码体制
5.7.2LUC密码体制
5.7.3有限自动机体制
5.7.4概率加密体制
5.7.5秘密共享密码体制
5.7.6多密钥公钥密码体制
5.8公钥密码体制的分析
习题
第6章消息认证与杂凑函数
6.1认证函数
6.1.1消息加密
6.1.3杂凑函数
6.1.4杂凑函数的性质
6.2消息认证码
6.2.1对MAC的要求
6.2.2基于密钥杂凑函数的MAC
6.2.3基于分组加密算法的MAC
6.3杂凑函数
6.3.1单向杂凑函数
6.3.2杂凑函数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6.3.3分组迭代单向杂凑算法的层次结构
6.3.4迭代杂凑函数的构造方法
6.3.5基本迭代函数的选择
6.3.6应用杂凑函数的基本方式
6.4MD4和MD5
6.4.1算法步骤
6.4.2MD5的安全性
6.4.3MD5的实现
6.4.4MD4与MD5算法差别
6.4.5MD2和MD3
6.5安全杂凑算法
6.5.1算法
6.5.2SHA的安全性
6.5.3SHA与MD4,MD5的比较
6.6其他杂凑算法
6.6.1RIPEMD160
6.6.2SNEFRU算法
6.6.3GOST杂凑算法
6.6.4HAVAL算法
6.6.5RIPEMAC
6.6.6其他
6.7HMAC
习题
第7章数字签名
7.1数字签名基本概念
7.2RSA签名体制
7.3Rabin签名体制
7.4ElGamal签名体制
7.5Schnorr签名体制
7.6DSS签名标准
7.6.1概况
7.6.2签名和验证签名的基本框图
7.6.3算法描述
7.6.4DSS签名、验证框图
7.6.5公众反应
7.6.6实现速度
7.7GOST签名标准
7.8ESIGN签名体制
7.9Okamoto签名体制
7.10OSS签名体制
7.11其他数字签名体制
7.11.1离散对数签名体制
7.11.2不可否认签名
7.11.3防失败签名
7.11.4盲签名
7.11.5群签名
7.11.6代理签名
7.11.7指定证实人的签名 [2]
7.11.8一次性数字签名
7.11.9双有理签名方案
7.11.10数字签名的应用
习题
第8章密码协议
8.1协议的基本概念
8.1.1仲裁协议
8.1.2裁决协议
8.1.3自动执行协议
8.2安全协议分类及基本密码协议
8.2.1密钥建立协议
8.2.2认证建立协议
8.2.3认证的密钥建立协议
8.3秘密分拆协议
8.4秘密广播协议和会议密钥分配
8.4.1秘密广播协议
8.4.2会议密钥分配协议
8.4.3TatebayashiMatsuzakiNewman协议
8.5密码协议的安全性
8.5.1对协议的攻击
8.5.2密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习题
第9章PKI与PMI
9.1PKI的组成
9.1.1实施PKI服务的实体
9.1.2认证中心
9.1.3注册中心
9.2证书
9.2.2证书扩展项
9.3属性证书和漫游证书
9.3.1属性证书
9.3.2漫游证书
9.4PKI/CA认证系统实例
9.5PMI介绍
9.5.1PMI概况
9.5.2权限管理基础设施
9.5.3属性权威
9.5.4权限管理
9.5.5访问控制框架
9.5.6策略规则
9.5.7基于PMI建立安全应用
习题
第10章网络加密与密钥管理
10.1网络加密的方式及实现
10.2硬件加密、软件加密及有关问题
10.2.1硬件加密的优点
10.2.2硬件种类
10.2.3软件加密
10.2.4存储数据加密的特点
10.2.5文件删除
10.3密钥管理基本概念
10.3.1密钥管理
10.3.2密钥的种类
10.4密钥的长度与安全性
10.4.1密钥必须足够长
10.4.2密钥长度与穷举破译时间和成本估计
10.4.3软件攻击
10.4.4密钥多长合适
10.4.5双钥体制的密钥长度
10.5密钥生成
10.5.1选择密钥方式不当会影响安全性
10.5.2好的密钥
10.5.3不同等级的密钥产生的方式不同
10.5.4双钥体制下的密钥生成
10.6密钥分配
10.6.1基本方法
10.6.2密钥分配的基本工具
10.6.3密钥分配系统的基本模式
10.6.4TTP
10.6.5协议的选用
10.6.6密钥注入
10.7密钥的证实
10.7.1单钥证书
10.7.2公钥的证实技术
10.7.3公钥认证树
10.7.4公钥证书
10.7.5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
10.7.6隐式证实公钥
10.8密钥的保护、存储与备份
10.8.1密钥的保护
10.8.2密钥的存储
10.8.3密钥的备份
10.9密钥的泄露、吊销、过期与销毁
10.9.1泄露与吊销
10.9.2密钥的有效期
10.9.3密钥销毁
10.10密钥控制
10.11多个管区的密钥管理
10.12密钥托管和密钥恢复
10.12.1密钥托管体制的基本组成
10.12.2密钥托管体制实例——EES
10.12.3其他密钥托管体制
10.13密钥管理系统
习题
第11章无线网络安全
11.1无线蜂窝网络技术
11.1.1无线传输系统
11.1.3时分多址
11.1.4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1.1.5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
11.1.6个人数字蜂窝
11.1.7码分多址
11.1.8第2.5代技术
11.1.9第3代技术
11.2无线数据网络技术 [2]
11.2.1扩谱技术
11.2.3IEEE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11.2.4802.11无线网络的工作模式
11.2.5IEEE制定的无线城域网络标准
11.2.6蓝牙
11.2.7HomeRF技术
11.3无线蜂窝网络的安全性
11.3.1GSM安全性分析
11.3.2CDMA的安全性分析
11.3.3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11.4无线数据网络的安全性
11.4.1有线同等保密协议
11.4.2802.1x协议介绍
11.4.3802.11i标准介绍
11.4.4802.16标准的安全性
11.4.5WAP协议的安全性
11.5无线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11.6针对安全威胁的解决方案
11.6.1采用安全策略
11.6.2用户安全教育
11.6.3采用802.1x认证协议
11.6.4MAC地址过滤
11.6.5SSID问题解决方案
11.6.6天线的选择
11.6.7VLAN和防火墙的使用
11.6.8使用RADIUS认证服务器
11.6.10WEP使用动态生成密钥
11.6.11利用入侵检测系统监测网络
11.6.12采用安全的路由协议
习题
第12章防火墙原理与设计
12.1防火墙概述
12.2防火墙的类型和结构
12.2.1防火墙分类
12.2.2网络地址翻译(NAT)
12.3静态包过滤器
12.3.1工作原理
12.3.2设计与实现
12.3.3静态包过滤器的优缺点
12.4.1工作原理
12.4.2电路级网关的优缺点
12.5应用层网关
12.5.1工作原理
12.5.2应用网关的优缺点
12.6.1动态包过滤防火墙原理
12.6.2设计实现
12.6.3动态包过滤防火墙的优缺点
12.7状态检测防火墙
12.7.1工作原理
12.7.2设计与实现
12.7.3状态检测防火墙的优缺点
12.8切换代理(CutoffProxy)
12.8.1工作原理
12.8.2设计与实现
12.8.3切换代理的优缺点
12.9空气隙防火墙(AirGap)
12.9.1工作原理
12.9.2空气隙防火墙的优缺点
12.10.1工作原理
12.10.2分布式防火墙的优缺点
12.11关于防火墙其他问题的思考
12.11.1硬件化
12.11.2多功能化
12.11.3安全性
习题
第13章入侵检测系统
13.1IDS的概述
13.1.1IDS的历史
13.1.2IDS的分类
13.1.3IDS的作用
13.1.4IDS的任务
13.1.5IDS的主要功能
13.1.6IDS的评价标准
13.1.7IDS的典型部署
13.2IDS的设计
13.2.1CIDF的模型
13.2.2NIDS的设计
13.2.3NIDS的关键技术
13.2.4HIDS的设计
13.2.5HIDS的关键技术
13.2.6控制台的设计
13.2.7自身安全设计
13.3IDS的发展方向
习题
第14章VPN的设计与实现
14.1VPN概述
14.1.1VPN概念
14.1.2VPN的特点
14.1.3VPN的分类
14.2VPN关键技术
14.2.1隧道封装技术
14.2.2密码技术
14.2.3身份鉴别和认证技术
14.2.4QoS技术
14.3隧道协议与VPN实现
14.3.1PPTP
14.3.2L2F
14.3.3L2TP
14.3.4MPLS
14.3.5IPSec
14.3.6SSL
14.3.7SOCKs
14.4VPN网络的配置与实现
14.4.1Win2000系统中VPN连接的设置
14.4.2Linux系统中VPN连接的设置
14.5VPN安全性分析
习题
第15章身份认证
15.1身份证明
15.1.1身份欺诈
15.1.2身份证明系统的组成和要求
15.1.3身份证明的基本分类
15.1.4实现身份证明的基本途径
15.2通行字认证系统
15.2.1概述
15.2.2通行字的控制措施
15.2.3通行字的检验
15.2.4通行字的安全存储
15.3个人特征的身份证明技术
15.3.1手书签字验证
15.3.2指纹验证
15.3.3语音验证
15.3.4视网膜图样验证
15.3.5虹膜图样验证
15.3.6脸型验证
15.3.7身份证实系统的设计
15.4零知识证明的基本概念
15.4.1概述
15.4.2零知识证明的基本协议
15.4.3并行零知识证明
15.4.4使第三者相信的协议(零知识)
15.4.5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
15.4.6一般化理论结果
15.5零知识身份证明的密码体制
15.5.1FeigeFiatShamir体制
15.5.2GQ识别体制
15.5.3Schnorr识别体制
15.5.4FiatShamir,GQ和Schnorr体制的比较
15.5.5离散对数的零知识证明体制
15.5.6公钥密码体制破译的零知识证明
15.6身份认证协议实践
15.6.1安全壳远程登录协议
15.6.2Kerberos协议及其在Windows2000系统中的实现
15.6.3SSL和TLS
15.7智能卡技术及其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书籍.豆瓣.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19:18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