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1881-1947),广东惠阳镇隆人。1889年,罗俊入启蒙馆,后因生活困难辍学。1897年,罗俊到香港做挑泥苦工。1898年8月,报名招录警察,经过培训结业,被派往广州警署当了一名警察。1908年,经
廖仲恺、
黄兴介绍参加同盟会,1909年担任第一北伐军总司令部卫士连连长、营长。1921年,罗俊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由中共广东区委派遣,罗俊担任粤军兵站站长,1923年任惠阳农协会主席。
罗俊,1881年出生于镇隆四大半围(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三,父亲罗法是敦厚老实的农民。罗俊出生时正值沙俄逼签
《中俄伊犁条约》,清朝统治者欺弱怕强,对沙俄采取妥协,无条件支付沉重的赔款。对国民则施于横征暴敛,勒收各种名目沉重的捐税,加上铁定的“佃租”,以及接连灾荒、疾病,使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处境。罗俊因家境贫窘,导致长兄在贫病交迫中不幸早逝,家庭剧变,坎坷的世道,在罗俊的幼小心灵上刻下了对旧社会的仇恨。
1889年,罗俊入启蒙馆,勤奋攻读3年。后因生活困难辍学,参加家庭劳动,当了一名掌鸭倌, 受尽残酷环境的压迫,自幼磨炼一股不畏艰难的韧劲,对黑暗社会愤愤不平,立志追求改变,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897年,罗俊到香港做挑泥苦工。1898年8月,报名招录警察,经过培训结业,被派往广州警署当了一名警察。1908年,经廖仲恺、黄兴介绍参加同盟会,1909年担任第一北伐军总司令部卫士连连长、营长。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暴发,参加了广州起义。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后,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大总统,开始复辟,素有济世救国理想的罗俊,看到并未改变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状,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1921年,罗俊结识了
陈独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同年秋冬间,在广州素波巷广东宣讲员养成所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东江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人之一,终于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不久罗俊介绍了黄卓如、黄取球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由中共广东区委派遣,罗俊担任粤军兵站站长;1923年任惠阳农协会主席;1924年4月,他与黄卓如、罗克仁、何友逖等人在惠阳各地深入宣传发动农民运动,领导组织建立农民俱乐部与农民夜校,教唱革命歌曲,学习新思想,团结广大农民,在镇隆建立乡村农民协会。
1926年3月,罗俊根据中共惠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示,组织全县农民实行
减租减息的斗争,白花区农民200多人向残酷压榨农民的土豪游某进行清算;之后罗俊和黄卓如等发动镇隆四大半围及平山、淡水等地农军1000多人,群众4000多人在镇隆马鞍山集会,举行武装游行示威,对地主叶佩兰等进行清算斗争。1927年3月,在党组织安排下,罗俊任惠阳县公署县长,上任后,发布了取消苛捐杂税,解除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布告;1927年8月,中共惠(阳)紫(金)河(源)博(罗)地委把迎接参加
南昌起义后南下的
叶挺、
贺龙部作为中心任务,地委设立军事部,并把惠阳全县农民自卫军编成一个讨逆军团,团部设在四大半围,罗俊任团长。1929年,罗俊与何友逖、黄卓如等共产党员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宣传革命。1937年回国后,由于身上多处旧伤复发,罗俊只好回家务农。1947年9月29日,罗俊因病去世。
1992年冬,惠阳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罗俊出生地镇隆高田村河树排岭下山修建了“罗俊同志纪念碑”,以表纪念。纪念碑为长方形围形建筑,坐西向东,面积45平方米,主碑刻“罗俊同志纪念碑”,碑门左侧镶嵌由惠阳县委党史办撰写的罗军同志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