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市东部,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265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7个镇、4个乡。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户籍人口38.44万人。
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属桂林郡地。
汉朝时期,属潭中、定周两县地。
三国、两晋时期,属潭中县地。
南朝梁中大通(533年),置黄水县,为建县之始,属黄水郡(县治在今黄金一带)。
隋开皇年间,黄水郡废,黄水县直隶东宁州。开皇十一年(591年),于今东门镇一带增置临县,属东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两县改隶融州。大业二年(606年),废黄水,临二县,并入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境之义熙县。次年改州为郡,义熙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临,黄水两县,并于今东门镇一带新置安修县,俱属融州。贞观四年(630年),增设天河县。
五代因之。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析武阳、融水等县地置罗城县,始得县名,属融州。熙宁七年(1074年),罗城、武阳两县俱废,并入融水县。崇宁元年(1102年),置武阳寨、罗城堡。翌年,废罗城堡置乐善州(罗善寨),旋废,仍属融水县。
元代因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割融水县地复置罗城县。
清朝时期,依旧隶属柳州府。咸丰七年(1857年),大成国起义军攻占罗城,改县名为朝阳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军占罗城,复名罗城县。
民国二年(1913年)6月,属柳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改属柳州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又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23日、1950年2月23日,罗城县、天河县先后解放。
1952年7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核转,政务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销天河县,其行政区域并入罗城县。
1956年3月,罗城县改属宜山地区。
1956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
1965年5月,改属河池专区。
1971年,改属河池地区。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原罗城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属河池地区管辖。
1984年1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由河池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8个镇、5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桥头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宝坛乡、下里乡、乔善乡、纳翁乡、兼爱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调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下里乡,整建制并入四把镇,四把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桥头镇,整建制并入东门镇,东门镇政府驻地不变。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7个镇、4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宝坛乡乔善乡纳翁乡兼爱乡。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朝阳路16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市东部,介于北纬24°38′—25°12′、东经108°29′—109°10′之间,东北邻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交柳州市柳城县,西南连宜州区,西北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接壤。全县总面积为2651平方千米,东西长约68.2千米,南北宽约64.8千米。
地质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层分布广泛,占总面积90.7%。元古界分布于北部地区。此外,尚有古生界和中生界等地层分布。地处江南古陆南缘,按地质力学属南岭纬向构造带西部,广西山字型构造脊柱和地质部分。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和断裂都相当发育。
地形地貌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全境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中部南北走向呈鲤鱼背状拱起,向东、西两侧倾斜。西北部主要为剥蚀地形,是主要森林区。东北及东南部主要为溶蚀堆积平原及剥蚀丘陵地形,是水稻主要产区。中部及西南部主要为溶蚀锋丛洼地及岩溶低山地形,是黄豆、玉米主要产区。西北部属九万大山余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0余座,雨平山最高,海拔1460米。
气候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长冬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8.9℃,最高20.4℃,最低17.1℃;年总积温6922.4℃,≥10℃总积温为5988.6℃;平均年日照时数1388.8小时,其中7—9月平均月照时数为182.5—189.9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94.4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7—9月平均月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84—12.0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期为303天,年均有霜期为9.3天;年均降水量为1558.2毫米,4—8月是雨季;年均蒸发量1464.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9%。
水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水系稠密,有大小河流14条,主要河流3条(剑江、小龙江、武阳江)均发源于九万山,属西江水系;地下河有11条。河道长435千米,流域面积3060平方千米。
土壤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土母质有5大类、14个亚类,其中以红壤最多,占46.57%,在县内800米海拔以下的丘陵平原地区(除石灰岩区外)都有此土类,各乡镇均有分均有分布;黄壤占7.31%,主要分布在龙岸、黄金、怀群、兼爱、乔善、纳翁、宝坛等乡(镇),东门、天河两镇也有少量分布;石灰(岩)土占29.3%,主要分布在小长安、东门、四把、天河、怀群、兼爱等乡(镇),龙岸、黄金乔善也有一定面积;冲积土占11.42%,主要分布龙岸、黄金、小长安、宝坛等乡(镇),他乡镇河谷地带也有分布。
植被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植被分为草从植被、森林植被、水生植被。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实有耕地面积21097公顷,占总面积的7.9%,其中水田13254公顷,旱地7843公顷,林地79557.9公顷,牧地19410.4公顷,园地1416公顷,水域3760.7公顷,居民、工矿用地4609公顷,交通建设用地686公顷,石山77,997公顷,未利用土地117,861.8公顷。
矿产资源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及主要矿化点8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8处,矿点40多处,矿化点数十处。有色金属已探明锡、镍、铜、锑、钨、铅、锌、铁、重晶石等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各种金属储量16万多吨,黑金属7.6万吨,稀有金属27.79万吨,放射线矿物1.5吨,煤炭总储量1.07亿吨。
生物资源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稀有珍贵树种有小叶红豆、金丝李、银鹊树、花间木、红椿,稀有动物主要有娃娃鱼、山瑞、金钱龟、鹰嘴龟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纳翁原始森林。
水资源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表水径流总量平均值22.74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值1.0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2.32万千瓦时,可开发9.87万千瓦时。现有小水电站14个,装机容量2.484万千瓦,占可开发总量的14%。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水资源总量12.03亿立方米,用水总量为1.5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0.1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1.42亿立方米。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户籍人口38.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7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2.1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1.48%,比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26.8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9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13%,比上年末提高1.5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21万人,出生率为5.72‰;死亡人口0.27万人,死亡率为7.01‰;自然增长率为-1.29‰。
民族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仫佬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13亿元,同比增长9.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37.5:17.4:4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65亿元,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91元,同比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13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0元,同比增长7.9%。
第一产业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一产业增加值31.55亿元,同比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9亿元,同比增长5.2%。农作物播种面积64891公顷,比上年增加2031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3811公顷,增加13公顷;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412公顷,增加116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1436公顷,增加24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302公顷,增加302公顷。年末实有水果面积8114公顷,减少480公顷。粮食总产量101940吨,比上年增加57吨,增产0.1%;油料产量4288吨,增产2.3%;甘蔗产量828704吨,增长8.3%;木薯产量802吨,减产2.2%;烟叶产量69吨,减产3.1%;蔬菜产量(含食用菌)192812吨,增产4.5%;园林水果产量151143吨,增产5.6%。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生猪存栏119090头,同比增长0.9%;生猪出栏208429头,增长4.3%。畜禽肉类总产量23741吨,增长3.0%。其中猪肉产量15884吨,增长3.7%;牛肉产量3341吨,增长3.5%;羊肉产量418吨,增长1.7%;禽肉产量3639吨,增长2.2%。蚕茧产量19668吨,增长9.7%。水产品产量6180吨,同比增长4.0%。木材产量42.05万立方米,同比下降8.7%。油茶籽产量4885吨,增长10.3%。油桐籽产量101吨,增长0.1%。天然松脂381吨,增长6.3%。八角产量38吨,增长9.7%。板栗产量241吨,增长2.7%。
第二产业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4.64亿元,同比增长44.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4%;全部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6.7%,股份制企业增长2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9.6%;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21.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1.7%,制造业增长1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下降3.4%。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利润总额增长138.3%。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06.3%。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74亿元,同比增长258.0%。成品糖产量87863吨,同比增长13.3%;腌渍菜167吨,下降77.7%;饮料酒产量5989千升,下降11.5%;包装饮用水产量113349吨,增长7.6%;水泥产量161754吨,下降21.2%;胶合板产量223544立方米,增长84.0%;商品混凝土318388立方米,增长21.8%;砖1056万块,增长208.3%;电子元件96万件,下降58.6%。
第三产业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7.94亿元,同比增长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0亿元,同比增长2.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下降37.8%,商品零售增长10.1%。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下降3.9%;饮料类增长668.0%;烟酒类增长314.7%;日用品类增长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23.8%;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30.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9.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3亿元,同比增长1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83亿元,增长8.3%;金融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15.1%;房地产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2.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32亿元,增长2.4%。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5%,其中,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9.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86亿元,比年初增加15.3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2.80亿元,比年初增加10.3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8.0亿元,比年初增加19.58亿元。保险保费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2亿元,增长40.1%;人身保险保费收入0.63亿元,下降8.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63亿元,增长16.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0.50亿元,增长20.1%;人寿险业务给付0.08亿元,增长3.8%。全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280.35万人次,同比增长94.2%;旅游总消费28.41亿元,同比增长69.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共有普通中学14所,教职员工1515人,其中专任教师1298人;在校生19483人,其中女生9979人;当年招生6260人,当年毕业6192人。高中2所,教职员工423人,其中专任教师399人;在校生5724人,其中女生3355人;当年招生1937人,当年毕业1773人。普通小学94所,教职员工2081人,其中专任教师1745人,在校生26214人,当年招生3831人,当年毕业433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员工19人,在校学生100人。幼儿园95所,教职员工共计1037人,专任教师481人;在园幼儿10009人。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23%。
科学技术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授权专利64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拥有发明专利43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共有剧院1个,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书籍文献19.23万多册(含电子图书)、数字资源13太字节;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11个,共举办展览3(场),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79场(次);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120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拥有体育机构1个,体育馆1个;各类体育场地1617个,其中,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992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5个。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12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46个,村卫生室1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563张,其中医院床位1455张,乡镇卫生院388张,妇幼保健院(站)108张。卫生技术人员1854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374人,执业(助理)医师5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7人,执业医师374人),注册护士83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城镇新增就业1372人,比上年增加24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37万人,比上年增加2.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4万人,比上年增加202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6万人,比上年增加106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1万人,比上年增加1560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113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5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217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9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46万人。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工作机构数7个,床位数500张。共有0.4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2.8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员供养2139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36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8372万元。
交通运输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有枝柳铁路、融河高速、S507(金秀到罗城)、G357(融水到罗城)、G242(融水到罗城)。202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客货运周转量4.35亿吨千米,同比增长5.5%。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4.24亿吨千米,增长5.9%;公路客运周转量11096万人千米,下降9.9%。境内公路总里程1705千米,比上年(1493千米)增加212千米。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1701千米,等级外公路4千米。在等级公路中,二级公路261千米;三级公路113千米;四级公路1270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宋析融水县地置罗城县,以旧治在西罗乡而得名。1983年,改今名。
非遗文化
仫佬族古歌
仫佬族古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间文学。仫佬族古歌形成于元末明初,是仫佬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流传唱诵的民歌总称,是仫佬族民间文学的杰出代表。仫佬族古歌主要分布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们在节假日、圩日聚集歌坡对歌,也在传统的歌坛上传唱。仫佬族古歌内容丰富、词句优美、语言生动、形式多样,流传较广的有600多首,90多种曲调,大致可分为“开坛歌”“古条歌”(即叙事歌)、“走坡歌”(即情歌)、“口风歌”(即男女双方相互竞技比歌才的歌)、“礼俗歌”和“仫佬语古歌”“壮语情歌”“其他歌”等,绝大部分古歌具有历史性、民俗性、艺术性等多方面价值。2021年5月24日,仫佬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仫佬族依饭节
仫佬族依饭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传统节日。依饭节又称“喜乐愿”“依饭公爷”,意为“向祖先还愿”。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别3次于农历立冬时节选择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区域所谓的“冬”为单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里举行隆重而神圣的依饭节,进行虔诚的祭祀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一昼夜,由安坛、请圣、点牲、劝圣、唱牛哥、合兵和送圣七个程序组成。节日期间,全村上下一片欢腾,男女老少同庆丰收,共享欢乐,相互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2006年5月20日,仫佬族依饭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12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7个。其中:自治区级3个、县级24个。
风景名胜
截至2023年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A级旅游景区(点)8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3个。
罗城成龙湖公园景区
罗城成龙湖公园景区,位于罗城县城区西面,占地面积约170公顷,建设有仫佬族文化要素和民族特色的多处曲桥、亭塔及仫佬族博物馆、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等风情建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长生洞景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长生洞景区,位于四把镇棉花村深洞屯,距离县城16千米,景区内有森林植被和喀斯特溶洞奇观,是以仫佬族民俗风情、喀斯特溶洞和亲子游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洞内有仙塔云梯、天池圣水、老君炼丹、洞中天坑、麒麟护丹、双狮戏珠、金帘奇观、千年梧桐、长生圣殿、福禄寿堂等21个场景。景区还建有彩虹滑道、单轨滑车等一系列亲子游乐设施,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位于成龙湖公园北面,是一座以展示罗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为主要任务的民族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馆区占地面积4692平方米,建筑面积6490平方米,高22米,共有三层建筑,外观突出了仫佬族建筑文化风格,把仫佬族古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互结合,融于一体。馆内常设序厅、民俗文化展厅、民族文化展厅、历史文化展厅、革命文物展厅、文化教育成果展厅等多个展厅,馆藏文物2000多件。
地方特产
罗城毛葡萄,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产,于2016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罗城毛葡萄果穗近长圆柱形或倒锥柱形,果粒着生密度中等,最大穗重1255克,平均穗重155克;果粒圆球形,紫黑色,果面果粉少,果粒平均长1.16厘米,宽1.11厘米,最大单粒重2.8克,平均单粒重1.4克;果皮较厚,果皮与果肉易分离,果肉淡白色或淡粉红色,每粒浆果有种子1—4粒。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18年12月2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
2019年3月6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21年7月1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27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2022年4月21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2021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旗)名单”。
2024年1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入选“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03: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