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得市(希腊文:Ρόδος (πόλη),英语:city of Rhodes)是希腊十二群岛的首府,位于佐则卡尼萨群岛面积最大的罗得岛北方,也为希腊最东边的城市。1988年,罗得市的中世纪古城,获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选定为文化类世界遗产。
罗得市从罗得岛东北角开始,由北往南展开成一个像三角型的都市,是岛上面积最小却也是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北边就是
爱琴海,西南方为伊阿利索斯镇(
英语:Ialysos、
希腊文:Ιαλυσός),东南邻
卡利地亚区(
英语:Kallithea、
希腊文:Καλλιθέα)。
公元前 408 年,罗得市是由伊阿利索斯、卡利地亚与林多斯(
英语:Lindos、
希腊文:Λίνδος)所组成,透过海上贸易、造船技术以及开放的政治,就造了 3 个世纪的黄金时期,发展出完整的都市规划与给水系统。
公元前 282 年,雕塑家林多斯人萨累斯(又译作查理斯,
英语:Chares of Lindos,
希腊文:Χάρης ο Λίνδιος)花了 12 年时间,于罗得市港出入口,竖立了一座太阳神
赫利俄斯的大型铜像,是著名的古代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 226 年于一场大地震中倒塌。
公元前 164 年,罗得岛被纳入罗马帝国,《使徒行传》21:1中记载,圣徒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时终结前,曾停留在罗得市,当时罗得市已发展成为一个艺术与科技的中心,仍保有许多这个时期的遗迹。
330年至
650年,罗得岛属于
拜占庭帝国,被画为一个教区,并兴建了为数不少的教堂,有些更是大教堂的规模。但由于瘟疫发生而人口锐减,已没有过去的兴旺。
7世纪时,
拜占庭帝国日渐衰弱,
阿拉伯人兴起,灭了
波斯帝国,并曾占领了罗得岛。到 8 世纪,
伊苏里亚王朝开国君王利奥三世统治与改革下,拜占庭帝国复兴,从阿拉伯人取回
爱琴海的制海权,重新统治爱琴海各个群岛,包括罗得岛。后来为了加强防御,筑起了新的城墙,罗得市被分成两个部份,一为政治军事中心,其他为平民居住地区,也反影了中世纪的社会文化。
1309年,罗得岛被威尼斯卖给
医院骑士团,并经教宗
克勉五世认可,罗得市成为医院骑士团的总部,从此统治罗得岛达两个世纪。
由于对
奥斯曼帝国的敌意,海上贸易变得兴盛,也让骑士时期的罗得市繁荣与富裕,骑士团与平民能互相包容合作,当时的主教整理保留了许多文献资料;同一时期,为了抵抗奥斯曼的攻击,罗得市的防御工事被扩充、更新与加强,并兴建了一所医院、一座宫殿与几间
教堂,成为了解
歌德与
文艺复兴建筑很好的教材
1453年,发生君士坦丁堡之陷落一役,
拜占庭帝国灭亡。
1480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罗得岛,最终无功而返。
1522年6月26日,
苏莱曼一世率 400 艘战船亲征,史称“第二次罗得岛围城”(
英语:Second Siege of Rhodes),同年
12月22日,骑士团与平民接受奥斯曼帝国的和平条件,骑士团在 12 日内可带同任何东西离开,居民3年内可选择搬离,并可获得5年的免税优惠,罗得岛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奥斯曼帝国在罗得市兴建了
清真寺、
公共浴场与大宅,重修受损防御工事,部份教堂被改为清真寺,也有部份建筑被改建,形成一种融合欧洲与中东文化的建筑风格。
意大利殖民政府拆除邻近城墙的奥斯曼房屋,将中世纪古城附近的犹太与奥斯曼墓地改成绿地,移除奥斯曼时期对骑士时期建物的附加物,设立机构研究区域文化与历史,重建宫殿,并按照新的都市规划,将基础建设现代化,改变市容,兴建新的建筑。
二战结束后,十二群岛归还给希腊,并开始战后的重建,
1960年中世纪古城列为希腊的受保护文物,
1988年中世纪古城获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选定为文化类
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