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
年份
公元1911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为农历庚戌年(狗年),1911年1月30日—1912年2月17日为农历辛亥年(猪年),该年闰六月宣统三年。
所处朝代
清朝:1636年5月15日至1912年2月12日。
大事记
一月
1月3日
詹大悲接手《大江报
1月7日
劳斯第一个发现癌病毒
中旬
英兵2000人进犯云南西部的片马地区。
1月18日
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蔻蒂斯”双翼机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降落,宣告了海军航空兵的诞生。
1月23日
武汉各界数万人集会,抗议汉口英租界巡捕房枪杀人力车工人。
1月25日
中国第一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1月30日
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文学社。
1月31日
哈尔滨一带疫死者已达二千六百余人,双城、长春、新城、宾州阿城、 呼兰、绥化等地亦死去一千几百人以上。
二月
2月6日
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出生。
2月11日
黄玉阶等在台湾发起第一次断发大会。
2月16日
俄要求扩大在华权益。
2月22日
无锡县立初等工业学堂(无锡市第一中学前身)创办。
佛山市顺德市第一中学创建,原名“顺德中学堂”
三月
3月4日
慈禧太后的总管大太监李莲英病逝。
3月8日
第一个妇女节
3月12日
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四月
4月8日
温生才击毙广州将军孚琦后被捕。
4月27日
广州起义,72名烈士葬身于黄花岗
4月30日,清华大学成立。
4月29日
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上海召开。
五月
5月8日
清廷成立责任内阁,被讥为“皇族内阁”。
5月9日
清廷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激起全国怒潮。
六月
6月1日
江亢虎首次明确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号。
清政府路款双夺,四川省成立保路同志会
6月6日
广东铁路股东反对铁路国有,力争商办。
6月14日
四川万人集会掀起保路运动
6月17日
为抵制清政府出卖已集股兴工的粤汉、川汉铁路权利,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
6月18日
孙中山抵旧金山,命同盟会员均加入致公堂
下旬
中国在上海建立最早电影检查制度。
七月
7月5日
清廷严饬各省议员,不得干预朝政。
7月6日
四川士绅电盛宣怀,反对借款丧权。
7月31日
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
八月
8月1日
四川保路同志刘声元等入京廷哭无门。
8月2日
赵尔丰任成都总督。
8月5日
上海晋昌等四丝厂女工2000余人罢工。
8月17日
湖广总督下令查封《大江报》,逮捕主笔。
8月29日
江苏圩堤溃决成灾,浙江杭、嘉、湖、绍四府亦一片汪洋。
8月30日
直隶东安永定河漫口。济南等处发水灾。
九月
九月,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发布声讨清廷“驱除鞑虏,推翻专制政府,建立共和”檄文,拥众数万,在大寨坪上竖旗起事,自称“川东北统领”。
9月7日
赵尔丰大开杀戒,激起民愤,各路同志军猛扑成都,四处开花。
9月25日
荣县独立,为全川及全国的独立先导。
十月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这次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0月11日
革命党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武昌全城光复。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发《致全国父老书》。
10月22日
长沙独立,成立湖南军政府。陕西新军攻占西安。
10月23日
江西九江、南昌光复。毛泽东投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列兵。
10月25日
10月27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
10月28日
黄兴偕宋教仁抵武昌,指挥汉口保卫战。
10月29日
山西独立,阎锡山任军政府都督
10月30日
蔡锷等于昆明起义成功。
10月31日
湖南共进会领导人焦达峰陈作新立宪派谋杀。
十一月
11月1日
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1月3日
上海光复,陈其美任沪军总督。
11月4日
贵州独立,浙江独立。
11月5日
江苏独立。
清廷诏命迅订议院法、选举法。
清廷准革命党人按照法律,改组政党。
11月7日
广西独立。
11月8日
安徽独立。
11月9日
广东独立。
十二月
12月1日
在沙俄政府策动下,外蒙古宣布独立。
12月3日
各省酝酿北伐,广东发兵抵沪。
12月5日
汉口各省代表讨论和议大纲:推倒满清政府,主张共和政体。
12月6日
达县知县广厚潜逃,绥定知府杜本崇交出信印,绥定府(今达州)脱离清廷独立。
12月7日
清廷以袁世凯为全权大臣,委托代表驰赴南方,讨论大局。
12月13日
云南都督蔡锷主张迅速组织中央政府,定国名为“中华民国”。
12月14日
阿蒙森的探险队顺利抵达南极极点,并平安返回捕鲸船。
12月20日
清廷与沙俄签定不平等条约——《满洲里界约》。
12月22日
赵尔丰被斩首,全川局势大定。
12月26日
袁世凯命汪精卫赴上海斡旋南北议和
12月29日
孙中山归国,17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南通大生纱厂已获利为最初创办时资本的6倍。
外资在华设厂120家。
刘海粟在上海创办图画美术院。
上海新舞台演新戏助军饷。
节气时刻表
传统节日
出生名人
1月3日——杨得志,中国军事家。(逝世1994年)
1月11日——铃木善幸,日本首相。(逝世2004年)
1月17日——乔治·斯蒂格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逝世1991年)
2月6日——罗纳德·里根,美国政治家。(逝世2004年)
2月6日——韩德培,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逝世2009年)
2月25日——谭其骧,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逝世1992年)
3月11日——罗恩·贺伯特,美国作家。(逝世1986年)
3月26日——田纳西·威廉斯,英国作家。(逝世1983年)
4月4日——曾志,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逝世1998年)
4月20日——克立·巴莫,泰国总理。(逝世1995年)
4月25日——孔拉多·马雷罗,古巴棒球运动员。(逝世2014年)
5月29日——乔治·塞凯赖什,匈牙利-澳大利亚数学家。(逝世2005年)
6月1日——萧红,中国作家。(逝世1942年)
6月4日——盛彤笙,中国医学家、农学家。(逝世1987年)
6月7日——王竹溪,中国物理学家。(逝世1983年)
6月7日——胡耀福,胡耀邦之兄。(逝世1992年)
6月8日——何英杰,中国企业家。(逝世2000年)
6月30日——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逝世2004年)
7月3日——龚祥瑞,中国著名宪法与行政法学者,中国政治学会发起人之一。(逝世1996年)
7月5日——蓬皮杜,法国总统。(逝世1974年)
7月17日——杨绛,作家。(逝世2016年)
8月6日——季羡林,中国著名国学家。(逝世2009年)
8月13日——威廉·伯恩巴克,美国企业家。(逝世1982年)
8月20日——黄万里,中国水利学家。(逝世2001年)
8月25日——武元甲,越南前副总理、人民军大将。(逝世2013年)
9月7日——康克清,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逝世1992年)
9月24日——契尔年科,苏共总书记。(逝世1985年)
10月1日——周炜良,中国数学家。(逝世1995年)
10月12日——董同和,中国音韵学家。(逝世1963年)
10月26日——钟伟,开国少将。(逝世1984年)
10月27日——宋黎,中国政治家。 (逝世2002年)
10月28日——陈省身,“整体微分几何之父”、南开数学研究所创建人。(逝世2004年)
10月31日——孙明经,中国导演、教育家。(逝世1992年)
11月16日——田纳西·威廉斯,美国作家。(逝世1983年)
11月20日——大卫·西蒙,美国摄影师。(逝世1956年)
12月10日——王炬,中国武术家。(逝世2003年)
12月11日——钱学森,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逝世2009年)
12月11日——纳吉布·马哈富兹,埃及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逝世2006年)
12月26日——朱旦华,政协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逝世2010年)
逝世名人
3月4日,李莲英,晚清著名的太监(出生1848年)
4月10日,森姆·莱特,美国智力游戏设计师(出生1841年)
5月18日,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作曲家(出生1860年)
8月1日,康拉德·杜登,德国语言学家(出生1829年)
9月20日,赫德,英国政治家,清朝海关总税务司(出生1838年)
10月29日,约瑟夫·普利策,美国记者和出版家(出生1847年)
11月25日,保罗·拉法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宣传家,法国工人党和第二国际的主要创建人之一,马克思的女婿。(出生于1842年)
11月25日,劳拉·马克思·拉法格,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的次女。
11月27日,端方,清朝大臣
12月22日,赵尔丰,清朝大臣(出生1845年)
卒日不详:
黄焕中,学者(出生1832年)
龙鸣剑,清末革命家(出生1877年)
詹姆斯·柯蒂斯·赫本,美国传教士(出生1815年)
林觉民,中国革命家(出生1887年)
谢罗夫,俄国画家(出生1865年)
诺贝尔奖
生理和医学:阿尔瓦·古尔斯全德
和平:托比丝· 阿赛尔和阿尔弗雷德·赫尔曼
历史记载
上海商团成立
1911二月,上海商界著名人士李平书沈缦云叶惠钧等人发起组成上海商团。该团属于商业资产阶级的自卫武装团体。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建的南市商团公会为基础,联合商余学会、商学补习会、韫怀商团、商务印书馆体育部第二十多个行业性和区域性商团组织而成。团员约五千人,编成五个中队,设正副团长各一人。该团主要成员为一般中小商人,也有部分店员、职员及宗教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参加。会中“经常演说时事形势,宣传救亡图强”。武昌起义后上海光复时,该团大部分团员参加了反清斗争,配合民军发动武装起义,在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斗中,立下汗马功劳。并承担地方防务和维持社会治安。其后在上海民军及江浙联军攻打南京时,该团又组织义勇队随军出动。
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
1911三月二十九日,同盟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史称“黄花岗之役”。1910年春季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许多革命党人灰心泄气。孙中山遂于十月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召集会议,黄兴、胡汉民等同盟会骨干及南洋、东南各省代表参加了会议。孙中山在会上批评了革命党内因失败而对前途丧失信心的情绪,指出“一败何足馁”,激励大家“鼓其勇气,乘此良机,重谋大举”。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为破釜沉舟之举,誓之不反顾,与虏一搏”。他号召“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出财”。会后,孙中山、黄兴等亲自到华侨中募捐,集得港币十九万元,遂派人到日本购买武器。十二月,黄兴、赵声等到香港组成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黄兴被举为部长,赵声为副部长。除分派革命党人前往长江流域联络反清革命团体响应外,即着手发动广州新军,防营,巡警及番禺南海、惠州等地会党参加起义。他们以同盟会会员骨干,精选出一支由八百人组成的先锋队,在广州设立了秘密据点三十八处。1911年三月初十日,统筹部在香港拟定于十五日起义,以赵声、黄兴为革命军正副总指挥,分十路进攻广州,再分兵出湖南、江西、福建,夺取长江中下游,然后大举北伐。许多华侨纷纷回国,准备参加战斗,革命党人更决心作奋心一搏。不料同盟会会员温生才未与任何人打招呼,即于初十日白天刺杀清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引起清广东当局严密戒备,一些运送武器的革命党人亦遭逮捕,加之款饷和枪械未能如期运到,黄兴等被迫将起义推延到三月底。二十五日黄昏,黄兴前往广州准备指挥起义,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两广总督张鸣岐增调两营巡防军布防广州,并开始搜捕革命党人,许多人建议再次推迟起义。黄兴认为继续推迟,将意味整个起义前功尽弃,亦将失信于踊跃捐款的海外华侨,决定于原订的二十九日冒险起义。黄兴立即致电胡汉民,率在港的三百余先锋队员偕武器,于二十八日晚赶到广州。但打电报延误至二十八日晚十点方到香港,最后一班赴广州的船早已启航。二十九日午后四时,因香港先锋队员未赶到,黄兴只得将原订十路进攻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进攻总督衙门;另一路攻广州北小门,接应参加起义的新军进城;第三路守大南门;第四路袭取巡警教练所。黄兴率一百二十余名先锋队员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纵火焚烧了总督衙门,继续前行。在东辕门外,起义军与清广州水师提督李准卫队遭遇,展开激烈巷战,战斗持续了一昼夜,因伤亡重大,被清军击败。黄兴伤右手,断两指,仍坚持指挥,直到只剩孤身一人进才躲入一家绸布店,经同志护送到香港。长期担任宣传工作的朱执信,一反平日文弱之态,截短长衫,双手各执炸弹奋勇当先,胸腿受伤,仍不下火线,直至子弹打光,才避走香港。喻云纪(培伦)在起义前,日夜赶制炸弹。起义时随黄兴进攻督署,身负一筐炸弹,左手持号筒,右手执枪,勇猛当先,抛掷炸弹,清兵见之披靡。后全身多处受伤,仍率众据一米店力战多时,在突围时被捕。方声洞自督署冲至双底门,孤身被围,犹挥枪突杀,毙敌二十余人,血流遍体,弹尽力竭而死。他起义前曾给家人留下遗书,谓“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其余三路因见敌众我寡,未按计划行动。胡汉民等从香港赶到广州后,起义已告失败,遂撤回香港,在战斗中不少先锋队员受伤被俘,在清当局屠刀面前,他们大义凛然,从容就义。同盟会会员林觉民起义前致妻子诀别书,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临刑时,他俯仰自如,色不少变。李德山临刑前大骂清吏“认贼作父,不知羞耻”。喻云纪在刑讯时,义正辞严地说:“学说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黄花岗起义革命志士死亡达八十余人,孙中山扼腕叹息“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广州人民激于义愤,不顾清地方当局迫害,冒着生命危险,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城郊红花岗,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亦以此命名。
皇族内阁成立
1911年四月初十日,清廷诏令裁撤军机处、会议政务处等机构,颁布新订内阁官制,设责任内阁。摄政王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匡为内阁总理大臣,由他筹组新内阁。新内阁旋即成立,奕匡(皇族)为内阁总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内阁协理大臣肃亲王善耆(皇族)任民政部大臣,镇国公载泽(皇族)任度支部大臣,贝勒载洵(皇族)任海军部大臣,贝子溥伦(皇族)任农工商部大臣,宗室寿耆(皇族)任理藩部大臣,荫昌(满族)任陆军部大臣,绍昌(满族)任法部司法大臣梁敦彦外务部大臣,唐景崇任学部学务大臣,盛宣怀任邮传部大臣。内阁名单公布后,引起国内舆论大哗。因阁员中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就有六人,而汉人仅有四人。这与过去政府中尚书满汉各半的规定相比,汉族比重大为减少,所以被外间讥为“皇族内阁”。
保路运动兴起
1911年四月十一日,清政府悍然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声称干路均归国有,支路准各省绅商集股自修。如有违抗,即照违制论。二十二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正式订立《粤汉川铁路借款合同》二十五项,借款六百万英镑,将1905年中国人民争回的路权再行出卖。光绪三十、三十一年川汉、粤汉铁路收回后,清政府已定为官督商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四省铁路公司已筹集资金四千余万两,除广东全部为商股外,其他三省则募集了大量民股。所谓民股,即由地方政府在税收项目下附抽米捐股、盐捐股、房捐股等。特别是四川、湖南两省,清地方当局还“按亩派捐”,使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许多“无产可破者,至鬻子以相应”,这种捐股在两省股款中,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路权的得失,涉及四省持有股票的地主、商人、资产阶级和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利益,致使这四省民众的反清保路斗争愈演愈烈。四月十六日,长沙湘路公司开全体大会,筹议抵制铁路国有。十八日,长沙绅学商民各界一万余人前往巡抚衙门请愿;长沙至株洲沿线铁路工人游行示威,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宜昌筑路工人数千人手持铁钟、棍棒,与弹压清军搏斗,击杀清兵二十余人。五月初十日,广东铁路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议决铁路商办。两广总督张鸣岐出示取消股东会议决案。商民遂以不用清政府发行的纸币、挤兑现银的形式进行抗议。地方当局采取高压手段,禁止各报刊刊登反对言论,股东们逃到香港,组织保路会,继续抗争。留日学生也群情激奋,声援国内,提出“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海外华侨则鼓动以“格杀毋论”的办法来对付铁路国有政策的执行者。四川的斗争则更为激烈。五月二十一日,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反对卖国奴盛宣怀,反对卖国机关邮传部”,当场成立以“拒借洋款、废约保路”为宗旨的“四川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蒲殿俊为会长。此后,各县陆续成立同志会,参加者超逾十万。鉴于人民的反抗,各省督抚曾奏请暂缓接收铁路,均不被清廷所允。七月初一日,成都民众开万人大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并举刘声元等为代表,赴京陈情。立宪派连夜赶写《保路同志会公启》,刊发光绪牌位,宣扬“文明争路”。翌日,成都及周围州县纷纷罢市罢课,街道搭席棚,供光绪牌位,引上谕“庶政务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分贴两边,户户举哀号哭。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因势利导,与哥老会联络,组织四川保路同志军,决定乘机发动武装起义。清廷命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严行镇压。赵于七月十五日诱捕蒲殿俊,制造成都血案,遂导致保路运动走上更加激烈的武装斗争形式。
宪友会成立
1911年四月,咨议局召开联合会第二次常会,与会者商议了组织全国性立宪派政党一事,推定黄为基、雷奋张国溶徐佛苏等人草拟章程、政纲,并定党名为宪友会。五月初六日,在松筠庵召开发起会。初八日,宪友会在北京湖广会馆成立。该会“以发展民权,完成宪政为目的”。具体政纲有六条:一、尊重君主立宪政体;二、督促联责政府;三、厘理行省政务;四、开发社会经济;五、讲求国民外交;六、提倡尚武教育。该会设常务干事三人,经投票选举,由雷奋、徐佛苏、孙洪伊担任,另有文书员二人,会计员二人,庶务员二人,调查员八人。总部设在北京,各省陆续设立支部,以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福建、江西、直隶、山东等省声势最盛。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
1911年闰六月初六日,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湖南、江苏籍的同盟会会员谭人凤、宋教仁、赵声、居正等与孙中山长期偏重在华南、西南发动起义的方略相左,认为西南边陲即便举义成功,也难引起全国震动,主张改变发难地区。1910年四五月间,他们在日本东京集会讨论,宋教仁提出:“在中央革命为上策,然运动不易;其次为长江流域;边地实下策也”。与会者大多认为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的中策比较现实可取,遂推谭人凤召集十一省区同盟会分会会长开会磋商。会上宋教仁提议“组织中部同盟会以谋长江革命”,主张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同时并举,建立革命政权,然后北伐。谭人凤要求采取“事权统一,责任分担”的行动计划。会后,谭人凤到香港,向黄兴陈述成立中部总会的计划,得到黄兴首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谭、宋等人更急谋长江中下游起义,于闰六月初六日,在上海正式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会议发表宣言,认为以前革命的失败,在于同盟会“有共同之宗旨,而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而无切实之组织”。中部总会将“奉东京本会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机关制取合议,救偏僻,防专制”。“中部总会不设总理”,“虚位待贤”,以谭人凤、宋教仁、陈其美等五人为执行部长。居正负责湖北的工作,焦达峰负责湖南的工作。中部总会成立后积极推动了长江各省的革命活动,特别是促成了湖北省文学社和共进会两革命团体的联合与起义方案的制订,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外蒙古独立
1911年六月,俄国开始精心策划外蒙古脱离中国的阴谋。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蒙古地区中部有一条戈壁沙漠,以北称外蒙古,以南称内蒙古,自古都是中国领土。六月十五日,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土克图召集部分封建王公贵族,在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秘密会议,讨论如何脱离中国。会议决定派代表到彼得堡求援。闰六月二十一日,叛国分子土谢图汗部副将军杭达多尔济亲王率外蒙古少数封建王公代表抵达彼得堡。俄国外交大臣沙查诺夫次日即接见了代表团。代表团以承认俄国保护,给予俄国种种特权,最后换取了俄国对外蒙独立的武力支持。从此,在通往库伦的路上,“俄兵踪迹络绎不绝”。七月初五日,俄国通过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清政府从即日停止在外蒙办理移民、练兵、整顿吏治等新政。八月中旬,俄国一方面通过驻华公使要求清政府承认外蒙独立;一方面敦促外蒙王公贵族立即独立。杭达多尔济回到库伦后,加速了脱离中国的活动。十月初十日,外蒙古少数王公贵族在八百余俄军的配合下,强行驱逐清政府驻库伦的办事大臣三多。翌日,发表“独立宣言”,成立“大蒙古国”,拥哲布尊丹巴为博格多汗。
中华民国公报》创刊
武昌起义后,刚从监狱中救出的共进会员牟鸿勋便找到军政府领导人,商量创办报纸事。经过活动,黎元洪特批创办费六百元,1911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华民国公报》创刊。《中华民国公报》社址在武昌在朝街六十八号,即原湖北官报印刷局。该报为日报,初创时有时一日出次,每次一至三张不等,后固定为每日一次二张半。该报设有社论、要件、专电、译电、西报译、东报译要、特别纪事、紧要新闻、外省新闻、武昌新闻、神州月旦、江汉阳秋、文苑、谐谈、插画等栏目。在办报章程中,该报为宣称“以颠覆现今之异族恶劣政府,改建简单社会主义之民国”和“说明现今世界之大势,陈述精密之学理,内以指导民族之朝廷,外以联合世界之情感”为宗旨。《中华民国公报》第一任社长牟鸿勋,主要编辑和撰稿人有张樾、任素、张祝南、蔡良村、朱峙三、刘菊坡等,多为两湖总师范的学生。该报挂“公报”招牌,实为共进会直接控制的言论机构。报纸的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一、军政府和下属各部门及各革命团体的公告。增刊登过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的国旗、帅旗等图样;鄂军都督和所属参谋、军务、外交、政务等部的文告;招兵买马的启示;新出革命书籍广告等等,给人以除旧布新欣欣向荣现象。二、报道起义进展情况和各省光复情况。三、报道有关清政府应付革命的情况。四、刊登对有关革命形势和军政府内外政策的评论。报纸除了在湖北发行外,还被送到其他各省,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其他各省的光复斗争。
袁世凯任清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八月初八日,清内阁总理大臣奕匡、协理大臣徐世昌、那桐上奏辞职,请让袁世凯执掌大权。武昌起义后,外国报刊为袁世凯出山大造声势,谓只有袁能把中国“引上生活的常轨”。袁的党羽旧部也四起呼应,哄托“非袁不能收拾”的气氛。八月二十三日,奕匡、那桐、徐世昌再次向载沣提议起用袁世凯,并强调此为“东交民巷”的意向。载沣迫于形势,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但袁提出既向清廷要权,又向立宪派和革命党买好的六项条件。载沣未允,袁便以足疾未痊,辞不受命。九月初六日,清廷任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湖北海陆各军均归其节制,袁才于九月初九日离开彰德。九月十一日,以奕匡为首的皇族内阁辞职,清廷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要他立即赴京组织责任内阁。九月二十六日,袁世凯组阁完毕: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
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召开
1911年九月二十一日,在张謇、赵凤昌等人穿梭活动后,由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出面,联电上海都督陈其美,援引美国独立战争时召开“十州会议总机关”,“卒收最后成功”之例,倡议各省旧时谘议局和现时都督府各派一名代表,常驻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之方法”。“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行开议”。翌日,程、汤以苏、浙两省代表名义,电请全国各省派代表到上海,会商组织临时政府。二十五日,到达上海的江苏、福建代表与上海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正式亮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牌子。在此之前,黎元洪于十九日已署衔发出通电,请各省代表到湖北商议组织临时政府,因传递延误,二十七日才到上海。此时浙、苏、闽、湘、直、鲁、豫等省区代表已经到沪,而赣、粤、桂等省区代表则前入湖北。上海方面经集议,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名义致电黎元洪、黄兴,要求会议在上海举行,交议决“承认武昌军政府为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军都督执行中央政务”,并推伍廷芳温宗尧为民国外交代表。湖北不接受上海的电请,派代表居正、陶凤集赴上海,说动各省代表赴湖北。经代表会讨论,各省代表均赴湖北,同时“各省一人留沪”。十月初九日,到湖北的十一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开会,举湖南代表谭人凤为议长。十月十三日,会议颁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四章二十一条。十四日,因江浙联军已克复南京,会议遂议决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驻上海代表则议决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由大元帅负责筹组临时政府。十五日,会议议决议和条件四条,议决以汉口为议和地点,伍廷芳为议和代表。因武昌军情紧急,会议由汉口迁往南京续开。二十二日,十五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举汤尔和为议长。会议原定于二十六日选举临时大总统,但由于一些主张将大总统席位留给袁世凯的人反对,会议决定缓举临时大总统。二十七日,苏浙军人以汉阳败绩为由,反对黄兴为大元帅,遂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而代行大元帅职权,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黄兴以“这等大事,应待总理(孙中山)归来决定”。未赴南京就职。
华侨革命飞机飞抵上海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美国,在美国的洪门筹饷局拨款购买了冠缔司式飞机六架,聘请美国飞机修理技师威尔霍,随革命志士旅美华侨李绮庵、余夔等驾机回国,支援国内起义军的反清斗争。1911年十月初,这支最早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建的空军飞机队飞抵上海。孙中山归国后,对华侨革命飞机队赴国内支援反清作战表示欢迎,朱卓文随后驾机在南京后湖机场试飞,引起国内外关注。
革命联军克复南京
1911年十月十二日,江浙联军占领南京。南京为江南政治文化中心,武昌起义后,同盟会中部总部领导人宋教仁等即着手准备夺取这个重镇。部分同盟会会员赴南京设置起义机关,柏文蔚则在新军第九镇策动反正。清两江总督张人骏怀疑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有反清之念,于1911年九月十七日,将徐部调至离城六十余里的秣陵关,不补充子弹,断其军事。清江南提督张勋复派人谋刺徐绍桢。徐对此极为不满,此时经柏文蔚等策动,九镇新军下级军官多归附革命,徐迫于形势,率部起义。他与城内同盟会会员苏良斌等谋划于十八日,内外夹击张勋部。而苏等在联络总督卫队、暗查队、巡防营部分士兵后,即于十七日夜先行举事,被张勋镇压。十八日,徐绍桢率军攻雨花台,因缺乏弹药,被张勋击败,退往镇江,徐转赴上海。在上海,经同盟会中部总部与几方协商,决定组成江、浙、沪联军夺取南京。不久,浙军朱瑞部、沪军洪承典部、济军黎天才部、苏军刘之洁部、镇军林述庆部等万余人齐集镇江。二十一日,各军推徐绍桢为联军司令。十月初一日,徐召集参谋团会议,拟定进攻南京作战方案。次日各军开赴南京。初四日,联军攻占马龙山炮台,初五日晨又乘胜夺取幕府山炮台,清军一营投降,联军据高轰击城内清军。同日,中路联军攻占紫金山麓的马群孝陵卫。初七日,另一路联军进攻高桥门,杀清江防统领王有宏。各路联军共同向朝阳门外天保城发动强攻,于十一日占领该处。联军在该处架炮轰击城内张勋指挥部北极阁。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在该处观战,身边卫兵被炸死数人,张、铁落荒而逃,张勋亦率残兵败将渡江窜往徐州。十二日,联军入城,清军残部揭白旗投诚。兵逼太平门的镇军司令林述庆见状率先冲入总督府,自称临时宁军都督,南京遂告光复。各路联军入内城后,不满林自称都督,内部出现裂痕。同盟会中部总部领袖宋教仁等决定并征得各军同意,迎江苏都督程德全驻南京,取代林述庆。
中国话剧创始人之一王钟声就义
1911年十月十三日,中国话剧创始人王钟声英勇就义。王钟声,浙江上虞人,生于光绪八年(1881)。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到德国得来伯大学学习法律,获学士学位。光绪三十二年(1906)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任教,在此期间加入同盟会,并因抨击清政府假立宪,宣传革命,均在短期内去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王到上海,结识了马相伯等社会名流。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革命;革命要宣传。宣传的办法,一是办报,二是必良戏剧”。从此舍弃自己原有专业,投身戏剧界。在马相伯等赞助下,他组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话剧团体春阳社,成为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同年五月,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影响波及国内。八月,王钟声领导的春阳社在上海也演出了《黑奴吁天录》。这部话剧的演出虽有明显的传统戏剧程式的烙印,但却是话剧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次登台亮相,被视为话剧在国内演出的开端。王钟声除了组织剧社演出外,还创办了一所培养新剧演员的“通鉴学校”,开了中国创设专业戏剧学校的先河。后因他演出《秋瑾》、《徐锡麟》、《爱国血》、《官场现形记》等鼓吹革命、揭露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新剧,深遭清嫉恨,被解回原籍。辛亥革命期间,他参与了上海光复的武装斗争,在陈其美部下任参谋。不久,他前往天津,与京津一带同盟会会员暗中运动起义。1911年十月十二日,他被直隶总督陈夔龙逮捕。在法庭上,王钟声指出:清廷已谕下大开党禁,不得擅以嫌疑捕人。军法官被驳得理屈词穷,最后竟以行营拿获奸细律将其判处死刑。就义前王钟声高呼“驱逐鞑虏,光复大汉”等口号。
北方革命协会成立
1911年九月二十三日,湖北军政府派同盟会会员胡鄂公(原名胡新三)、吴若龙、冷公剑等为湖北革命军代表,赴北京、天津一带,策划北方革命活动,以加速推翻清王朝。十月十一日,同盟会会员汪精卫利用其声望,邀集胡鄂公、白逾桓彭家珍等人,在天津成立同盟会京、津、保(定)支部,汪任支部长,白任参谋部长,彭任军事部长。十月十二日,胡鄂公、孙谏声白毓昆等召集京、津、滦(州)、通(州)、石(家庄)等地革命同志五十余人,于天津北洋学堂开代表会议,设立湖北军政府代表办事处,并决议在津成立京、津、滦、通、石总指挥处,由胡鄂公任总指挥。会后,白逾桓、孙谏声、吴若龙等同盟会成员与胡鄂公协商,为便于同盟会支部联络其他北方革命团体。十月二十四日,北方革命协会在天津英租界内成立,胡鄂公被推举为会长。会上议定革命协会简章九条,协会宗旨为“协助革命军北伐,崇奉孙先生之三民主义”,增进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在北方革命协会的推动下,京、津直隶一带的革命党人发起了一系列反清起义。南北议和成后,汪精卫等清帝退位,革命已达目的,宣布各团体一律解散,北方革命协会随之解体。
辛亥南北议和开始
1911年十月二十八日,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召开首次会议。先是八月,袁世凯被清廷重新起用后,就准备用抚剿并用方略平息革命。九月十二日,受袁世凯指挥的北洋陆军攻陷汉口后,袁世凯几次遣人与武昌革命政权进行谈判,但均因袁世凯一方坚持君主立宪而导致破裂。十月初,袁世凯通过汪精卫致函武昌,再次要求进行南北和谈,和暗示可设法让清帝退位,但需举袁为总统,黎元洪接受了一要求。不久,袁世凯通知黎元洪,将派唐绍仪等为代表赴武昌商讨大局。此时汉口正在召开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与会代表同意了袁世凯的议和建议,并提出推翻清政府;主张共和政体;礼遇旧皇室;以人道主义待满人四项条件。代表们还提出议和地点在汉口,南方革命军政府方面以伍廷芳为议和代表。十月十九日,唐绍仪前往汉口,但江苏、上海革命军政府方面反对在汉口议和,唐本人也想在上海谈判,各国驻上海领事也希望在上海,议和地点遂改在上海。十月二十八日,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首次进行会议。伍廷芳提出由代表会议议决的四项条件,唐绍仪将条件电告袁世凯请求。袁世凯接电后,即说动奕匡等人,在御前会议上争得开国会讨论政体的谕旨。袁复电后,南北议和代表商定了开国会的地点和时间。但不久,孙中山归国,十七省革命政府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闻讯,担心如此将使其居总统之位的设想落空,便以“南人先组政府,公举大总统,有悖协约本旨”,迫使唐绍仪辞职,造成谈判破裂。
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1年十一月初六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孙到上海后,即召集各省同盟会会员开会,强调团结和参与组建新政权,使会员重新振作。初七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密商组建临时政府事。孙、宋为总统制还是内阁制发生争论,黄劝宋放弃内阁制,宋力争不让。宋、黄为此专程赴南京,商于各省代表。各省代表认为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总统制,不便修改,否定了内阁制。十一月初十日,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出席会议的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华侨列席代表二人。上午九时,正式投票,每省一票。候选人为孙中山、黄兴、黎元洪。投票结果孙中山十六票,黄兴一票,孙中山以超过投票总数三分之二当选。孙中山闻讯后,立即致电南京和各省,表示“光复中华,皆我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无发动,竟承选举,何以克当?唯念北方未靖,民国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责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敢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16:29
目录
概述
所处朝代
大事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