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远
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罗德远,笔名远翔,1968年生于四川泸州,定居广州增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诗人。
人物经历
1968年,生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百和镇。1989年冬,创办农民文学社《荒原星》,陆续出版12期,被推举为村团支书、村副主任等。1993年9月,南下广东,当过仓管、组长、企业报编辑。2001年5月31日,与诗友创办民刊《打工诗人》;同年,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集《漂泊红颜》。2004年,出版诗集《在岁月的风中行走》。2005年7月,落户广州增城。2010年,出版散文集《邂逅美丽》。
2012年,通过公开竞岗成为增城博物馆副馆长,后转任增城图书馆副馆长;同年,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集《雁南飞》。2015年5月13日,获第七届增城文艺奖。2016年,出版纪实文学作品集《奔跑的草根》,分为“时代·记忆”“口述·历史”“草根·奔跑”“红颜·漂泊”“行吟·精神”“知音·心灵”等六辑,涉及各类草根人物一百多人。2018年6月14日,获第三届“叶光荣诗歌奖”年度诗人奖;6月26日,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12月,出版诗集《黑蚂蚁》,收入作品100首。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罗德远的诗歌寄托了对故园里生存的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如“好多年了/我没有回家/每次回家/都有许多人不见了/他们曾经那么疼爱我/也是我深爱的人”(《逐渐消失的故乡》),“大海一直不曾看过内陆的父亲/擅写对联的伯父已遁入荒寂/等我满脸沧桑酒窝更深时归来/献给你献给你献给你/我胸前紧紧抱着的乡韵与温情”(《我胸前的四川省》),诗人通过对故乡物是人非的细述,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意境,抒发内心对亲人们的深深思念之情。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
罗德远的诗歌的意象充满感情,如《想念父亲》中,“父亲,请让我/以祖先的闪电为酒/痛饮远古的洪荒和/刻骨铭心的苦难/之后,背负您中药罐熬制的祖传月色/沿惟一的山路,走向远方”,诗歌通过“闪电”“酒”“洪荒”“中药罐”“月色”“山路”这样一些充满感情色彩的意象,寓情于景,把诗人离乡时的情景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情绪化写作
罗德远的诗歌注重主体情绪表达,有着强烈的情绪化写作倾向。如《刘晃棋,我的打工兄弟》中,“为什么这样畏惧胆怯/我们不是现代包身工/我们不是奴隶/为什么不说一声‘不’/为什么不把抗争的拳头高高举起?!”他的诗歌中流淌的是为民工代言的愤怒情绪,将民工的身份作了一个集体性的整合,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民工进城遭遇不满的情绪森林,而非某一民工个体的情感流动。但这种代言式的群体愤怒,并未真正进入个体价值的主体判断,而是打工人群这个群体对来自城市的异己力量的道德声讨和抗争。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叶延滨:“罗德远的作品以诗意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生动揭示了打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并融入时代发展变迁历程中的深度思考。罗德远的诗歌创作意象新颖、语言纯粹、情感丰沛、平实生动。”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席张喜洋:“他的诗,饱醮浓稠的乡愁,饱含对土地难以割舍的热爱,直面进城农民工打工的辛酸,不停拷问打工者的命运,呼应城市底层人的徘徊、傍徨、苦难、挣扎、呐喊。同时,这位视草帽、蓑衣和进城红薯为亲人的诗人,其作品又充满人性的光辉、温暖和力量。”
参考资料
漂泊红颜.国家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1-05-26 09:1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