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牛胭脂鱼
胭脂鱼科牛胭脂鱼属动物
大口牛胭脂鱼(学名:Ictiobus Cyprinellus)是胭脂鱼科、牛胭脂鱼属鱼类。体纺锤形,侧扁。头宽而钝。口端位,口裂较大,无须。眼较大。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两侧。 鳃孔较大,鳃膜不与颊部相连,有4对全锶,第5对锶弓退化。体表被有覆瓦状鳞片,具光洚。背部褐绿色,至腹部颜色逐渐变浅。腹部无腹棱。侧线起始于头部鳃盖开口处上缘。背鳍外缘平直,且向后倾斜,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基本相等。背鳍一般以第1根分枝鳍条最长,到第7根分枝鳍条逐渐变短,其后的分枝鳍条基本等长,形成一个向斜上方开口的“V”形。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腹鳍基点位置稍在对应的背鳍起点之后,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臀鳍起点与背鳍基末端基本相对,臀鳍末端到达尾鳍基部。尾鳍分叉,上、下两叶等长。体侧线上部绿色,后下部墨绿色。幼鱼及成鱼背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光鳞片,腹部白色。
动物学史
分类学:属名Ictiobus是源自希腊语,意思是“牛胭脂鱼”,种名cyprinellus源自希腊语,意为“小鲤鱼”。
养殖史:中国于1993年从美国引进该品种,湖北、浙江等省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和1997年相继人工繁殖成功,已在全中国多个省、市推广试养。
形态特征
背鳍Ⅲ-23~27;臀鳍Ⅲ-9;纵列鳞27~41;鳃耙60~80;下咽齿1行,数目多。
体纺锤形,侧扁。头宽而钝。口端位,口裂较大,无须。眼较大。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两侧。 鳃孔较大,鳃膜不与颊部相连,有4对全锶,第5对锶弓退化。体表被有覆瓦状鳞片,具光洚。背部褐绿色,至腹部颜色逐渐变浅。腹部无腹棱。侧线起始于头部鳃盖开口处上缘,然后下行经过鱼体中位到达尾柄末端。背鳍外缘平直,且向后倾斜,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基本相等。
背鳍一般以第1根分枝鳍条最长,到第7根分枝鳍条逐渐变短,其后的分枝鳍条基本等长,形成一个向斜上方开口的“V”形。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腹鳍基点位置稍在对应的背鳍起点之后,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臀鳍起点与背鳍基末端基本相对,臀鳍末端到达尾鳍基部。尾鳍分叉,上、下两叶等长。
体侧线上部绿色,后下部墨绿色。幼鱼及成鱼背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列光鳞片,腹部白色。
近种区别
大口牛胭脂鱼的颜色和形状与小口牛胭脂鱼(Ictiobus bubalu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嘴巴不是以典型的吮吸者方式朝下,而是笔直向前。与小口牛胭脂鱼相比,大口牛胭脂鱼没有弓形或脊状背部。
栖息环境
大口牛胭脂鱼栖息在各种各样的淡水栖息地中。通常集群栖息于流动缓慢的在河流中,定期的春季洪水为其提供了产卵的栖息地。也能够在内陆湖泊和水库中生存。在夏季,该物种迁移到水库上游部分的温暖浅水湾中,而在秋季和冬季寻找更深的水。大口牛胭脂鱼虽然天生是底栖的深水物种,但可能生活在中上层。
生活习性
大口牛胭脂鱼属温水性鱼类,适应性较强,可生存的水温0~41.5℃,最适生长水温18~32℃。在此温度范围内摄食旺盛并集群;当水温在7℃以下时,摄食量少,不集群;水温在4℃以下时,则摄食停止。可生长于盐度为2.1~7.2‰的半盐水环境中。
大口牛胭脂鱼的耗氧率随鱼体体重增加而减小,而耗氧量随鱼体体重增加而增大。平均体长6.9厘米、体重6~7克的大口牛胭脂鱼的耗氧率为0.164毫克/克·时,耗氧量1.115毫克/尾·时。大口牛胭脂鱼(体长6.9~10厘米)的窒息点在水温30.6~32.1℃时为0.3~0.35毫克/升,低于青鱼(0.58毫克/升)和鲢鱼 (0.79毫克/升)。该鱼耐低氧能力较强,在鲤鱼鲫鱼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兼食底栖动物,与中国的花鲢食性相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分布范围
原产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苏利河和伊利湖等大型湖泊中。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从大湖区,经过美国俄亥俄州、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阿拉巴马州北部堪萨斯州西部,路易斯安那州的翠西哥湾、德萨斯州东部和俄克拉阿马州、依阿华州、南达科他州到蒙大那州中部,明尼苏达州西部以及加拿大的明尼托巴省等地均有分布;在加拿大,从曼尼托巴省到萨斯喀彻温省。在中国主要养殖在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
繁殖方式
繁殖习性
大口牛胭脂鱼在中国华中地区,一般雄鱼2龄(体重140克)、雌鱼3龄性成熟,繁殖习性与鲤鱼基本相同。在天然水域环境中,当水温上升到15℃时便开始产卵,卵粘性,粘附在水草上。最适产卵水温为17~24℃。性成熟的雄鱼体窄长,有五彩婚姻色,头部和全身遍布珍珠状迫星,手摸有粗糙感,腹部窄瘦,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体较肥胖,婚姻色不明显,体表无追星,腹部膨大柔软,泄殖孔红肿,将鱼的腹部朝上,可见明显的卵巢轮廓。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与鲤鱼相似,包括亲鱼产前培育、催产亲鱼选择、人工催产和孵化等。选择雄鱼2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雌鱼3龄以上,体重1.5千克以上,体质健壮、体形丰满、无损伤的个体进行产前培育。雌、雄比例1:1。培育池667~2001平方米(1~3亩),水深2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放养量为150~200千克。雌、雄鱼要分开培育,可适当搭配1龄草鱼和1龄大口牛胭脂鱼,按常规清塘和注水,每667平方米施基肥250千克,保持水质肥沃,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1%。水温10上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以后随水温升高而增加,通常为鱼体重的5%。搭配的草鱼种要适当投喂青草、浮萍等。产卵前1个月,每3~5天冲水1次,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当进入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水温达到18℃以上时,可进行人工繁殖。催产时间应选择有连续几天晴好天气,水温稳定在18℃以上。催产剂有: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地欧酮(DOM)等。
雌鱼催产剂量:脑垂体为5~6毫克/千克体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为1500~2000IU/千克体重,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为10~15微克/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采用1次注射或2次注射。如采用2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在上午11时,注射为总剂量的1/8,注射后亲鱼分开放养于网箱或产卵池中;第二次注射于下午7时,注射后将雌、雄亲鱼放入同一产卵池中。1次注射在下午3~5时。水温20℃,效应时间约为15时;水温24℃,效应时间为8小时。催产后,该鱼可采用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两种方法。自然产卵,选择667~1334平方米的池塘做产卵池,用药物清塘后注水0.8~1米,安放鱼巢,每千克雌鱼用巢6把。最好用水泥产卵池,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在池底铺设鱼巢-将己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亲鱼能自行产卵于鱼巢上。
采用此法,要经常检查鱼巢是否布满鱼卵,已布满鱼卵的鱼巢要及时取出放入水泥孵化池中孵化,每667平方米约可孵化鱼卵150万粒。同时往产卵池布入新鱼巢,如此往复至产卵结束。人工授精,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待到效应时间时,用网轻轻将亲鱼捕起,先逐尾检查雌鱼,轻压腹部能顺利流卵的立即将卵挤入干净盆中,然后挤入2~3尾雄鱼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对尚不能挤出卵子的雌鱼重新放入鱼池,半小时后再检查雌鱼是否流卵;如检查有流卵者,即进行人工授精。如此反复,直至产卵结束。人工授精的鱼卵脱粘后放入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孵化密度为100~200万粒/立方米水体。水温20℃时,5天左右孵出鱼苗;水温22℃时,3天左右孵出鱼苗。
养殖技术
鱼苗培育
池塘面积667~2000平方米(1~3亩),池深2米,注排水方便,鱼苗下塘前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干法)清塘消毒,3~4天后施有机肥300~400千克(基肥),然后加水至70厘米深。大批鱼苗下塘前,先放少量鱼苗试水,检验药性是否消失,如药性已消失,可大批放苗。单养,每667平方米放养6~8万尾鱼苗。鱼苗下塘后,每667乎方米每日追肥20~30千克,或用黄豆浆投喂,也可投喂开口饵料。同时,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深,培育期间共注水3~4次。每日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天气、水质和鱼类活动情况,掌握投饵和施肥量,及时做好防病、防敌害等工作。经20~25天培育成夏花,规格达到3.5~5厘米,拉网锻炼2~3次后可分塘养成鱼种。
鱼种培育
池塘面积1333~3333平方米(2~5亩),水深1.5米左右。夏花放养前,池塘也要清塘消毒,方法同鱼苗培育。清塘后注水1米左右,以后逐步加深到1.5米。每65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400千克,也可加少量氮、磷等无机肥料。采用单养和混养两种方法。单养每667平方米放夏花8000尾左右;混养每667平方米放该鱼夏花6000尾左右,同时放养鲢鱼、草鱼、团头鲂、鲫鱼等4000尾。放养密度也可根据鱼种出塘时所要求的规格而调整。饲养方法采用以施肥为主的饲养法,一般每3~5天施1次粪肥,每次每667平方米100~200千克;也可兼施少量化肥,每3~5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5~10千克。采用以投饵为主的饲养法,每3000~4000尾鱼种设投饵台)个,按“四定”原则投饵,每667平方米每年总投饵量(精料)为650千克左右。日投饵量则视水温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5%。每半个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坚持每日巡塘,特别是夏季要注意池塘水质,防止缺氧浮头和死亡,最好每塘设置1~2台增氧机;同时要注意病害防治,定期用生石灰、敌百虫、漂白粉等溶液全池泼洒。鱼种规格可达到50克以上,饵料系数1.7~2。
中国山东省沂水县用聚乙烯机织网布网箱,规格3.5米×3.5米×2米,网目为0.8厘米和I.2厘米,箱体为六面封闭的单层结构。网箱设置在33350平方米(50亩)的小型水库中,水库水质较肥,浮游生物含量在15毫克/升左右。1999年7月放入规格为长4~5厘米,600尾/千克的夏花5000尾,平均每平方米400尾;同时放入少量草鱼夏花。夏花入箱前用3~5%的食盐水洗浴。进箱7天内每日往箱内泼洒食盐或富氯溶液1次,7~9月份鱼病多发季节用药物挂袋预防鱼病发生。每周清洗网箱1次。从夏花入箱后,每日投喂饵料2次,饵料为鱼粉、玉米面、豆饼粉均匀混合后的颗粒饵料。8月23日将鱼种分到网目为1.2厘米的网箱内。从7月13日到10月]3日饲养3个月,鱼种规格平均为11.2厘米,体重18.5克,成活率79.6%,增重9.1倍。
成鱼养殖
这是江西的饲养方法。池塘面积3333~6667平方米(5~10亩),池深2~2.5米,注排水方便。鱼种下塘7~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千克(干法)或漂白粉20ppm清塘消毒。然后注水至1.5~2米,施基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商品鱼饲养也可用投饵主养和施肥主养。投饵主养,每667平方米放该鱼种600尾,同时混养少量其他鱼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饵量根据季节、天气、鱼的吃食情况而调节,春秋季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左右,夏季占鱼体重的3~5%。每半个月调节水质1次,换去原塘水1/3,注入新水。该鱼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到400千克左右。采用施肥主养技术,每667平方米放该鱼种600尾,同时混养少量其他鱼类。施用有机肥、化肥等,保持水质一定肥度,每月注水1~2次。该鱼每667平方米产量也可达到400千克。
这是浙江的饲养方法。池塘面积667~3333平方米(1~5亩),水深1~1.5米,保水保肥性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配置增氧机。与虾混养的池塘要求有一定坡度,一般为1:(2.5~3),池底淤泥10厘米以下,并设置进水过滤和防逃设备。鱼种放养前7~10天,每667平方米用75~10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3~4天后注水,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150千克做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采用虾塘内套养和成鱼池套养两种方法。
大口牛胭脂鱼对敌百虫、强氯精、二氧化氯等消毒杀虫药物用量在常规范围内。该鱼的病害还不突出。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大口牛胭脂鱼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逆性强和肉味美等优点,被许多国家引进养殖或作为水库、湖泊放流的主要品种。大口牛胭脂鱼的含肉率69.3~72.9%,蛋白质含量17.99-18.03%,氨基酸组成:谷氨酸(GLU)2.74%,天门冬氨酸(ASP)1.86%,甘氨酸(GLY)1.02%,丙氨酸(ALA)1.08%等。四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合计为6.7%。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0 22:36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