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执法为民是
政法机关的根本宗旨。刘少奇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他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定义
群众观
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
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
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以上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党的群众观点的
有机整体。
群众路线
正是基于这种唯物史观的认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其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
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
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形成
国际基础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都十分重视党同群众的关系,重视做群众的工作,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
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关注着
党群关系,正是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为确立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基本关系奠定了基础。然而,把党群关系的好坏、亲疏
与党的执政地位相联系,却是在
无产阶级即将夺取政权以及成为
执政党之后。
在此期间,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而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只是沧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把
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这说明密切党群关系,对于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长期执政,具有决定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
科学概念。
党的独创
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独创,它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们党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
内容
群众观点是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为党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就要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善于化解群众中的
不良情绪,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党群关系制度化,从制度上保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的核心是“
密切联系群众”,它与
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
现实意义
根本保证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和升华,人们对与自己相关的事件更加注意,当代只有加强对群众的了解,才能真正地为人民办实事,这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坚实基础
新时期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帮人民更好、更多地解决
民生问题;也可以加强党的
领导地位。我们的党之所以会成为
执政党,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坚持走
群众路线,为人民办事,解决人民的切实问题。在现代加强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坚持的方式
着眼点
要
强化理论武装。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促进、保证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武器。要不断深化学习、提高素养,加深对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把握衡量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标准,以适应
市场经济环境和群众的实际需求。
要严格制度约束。要严格形势分析制度,
定期检查党组织决议的制定、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查找突出问题,力争把
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检查讲评制度,结合
民主生活会,总结讲评对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内容。要严格群众评议制度,畅通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真心换取群众的真话。
结合点
首先,要同党组织建设相结合。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组织上保证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地实践党的
群众路线,不断加强自身的
党性修养。要做到“五个不争”,即在行使职权上,不争谁大谁小;在处理工作上,不争谁说了算;在原则问题上,不争个人的面子;在使用干部上,不争一己的好恶亲疏;在生活待遇上,不争谁先谁后。
其次,要同中心工作相结合。只有围绕中心,才能抓住大局,才能实现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目的。既要抓物质建设,又要抓精神建设,以联系群众的成果促进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中心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
密切联系群众向更深、更广处延伸。
第三,要同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相结合。群众看待领导干部、看待一级党组织,往往是从身边具体的事情开始的。因此,要坚持有什么
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致力于优化
内部环境。要切实做到“抓大事、做实事、办好事、不出事”,力争做到群众有呼声,党组织有回声;群众要求办,党组织有行动。
关键点
领导干部要把权力使在为群众服务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
人民群众的
血肉联系。
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在解决群众疾苦上。要时刻做到心系基层办好事,履行职责带好头,群众面前做榜样,献身事业当好官。凡是群众生活上的难题,都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做到以关心群众促稳定,以解决问题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