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槭
无患子科槭属植物
羽扇槭(学名:Acer japonicum Thunb. )是无患子科、槭属落叶小乔木。树皮平滑,淡灰褐色或淡灰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绿紫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灰色。冬芽椭圆形;鳞片近于圆形。叶纸质,外貌近于圆形,基部深心脏形;裂片卵形,先端锐尖,边缘具锐尖的锯齿;叶柄嫩时被短柔毛,渐老时无毛。花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常成被短柔毛的顶生伞房花序;萼片5,紫色,卵形或倒卵形;花瓣5,白色,椭圆形,先端钝圆,略现凹缺。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淡黄绿色,小坚果凸起,脉纹显著,密被长柔毛;翅略内弯,镰刀形,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树皮平滑,淡灰褐色或淡灰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绿紫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灰色。冬芽椭圆形;鳞片近于圆形,无毛。叶纸质,外貌近于圆形,直径9-12厘米,基部深心脏形,通常9裂,稀7裂或11裂;裂片卵形,先端锐尖,边缘具锐尖的锯齿;裂片间的凹缺很狭窄,深达叶片宽度的1/3,嫩时被白色绢状毛,渐老时除在主脉基部尚被白色丛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上面深绿色或淡黄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在上面微凹陷,在下面凸起,侧脉常不显著,稀在下面微凸起;叶柄长3-5厘米,嫩时被短柔毛,渐老时无毛。
花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常成被短柔毛的顶生伞房花序,总花梗长3-5厘米;萼片5,紫色,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外侧微被短柔毛,长6毫米,宽4毫米;花瓣5,白色,椭圆形,先端钝圆,略现凹缺,长5毫米;雄蕊8,无毛,长7毫米,伸出花外,在两性花中较短,花药淡黄绿色,椭圆形;花盘无毛,微裂,位于雄蕊的外侧子房淡紫色,密被长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无毛,长4毫米,2裂,柱头平展;花梗长1-2厘米,细瘦,被短柔毛。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淡黄绿色,小坚果凸起,脉纹显著,密被长柔毛;翅略内弯,镰刀形,连同小坚果长2.5-2.8厘米,宽1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产地生境
原产日本和朝鲜;在中国辽宁及江苏已引种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弱阳性,耐半阴耐寒性不强,生长较慢。
繁殖方法
羽扇槭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或扦插繁殖。
秋天当翅果由绿转黄时即可采收,晒干后风选种子,装人布袋干藏,至翌年春播,播种量为10-15千克/亩。播前用40-50℃温水浸种2小时,捞出洗净与2倍粗沙掺拌均匀,堆置室内催芽,上覆盖湿润草帘,每隔2-3天翻动1次,15天左右待种子有1/3开始发芽时即可播种,一般采用大田开沟条播,覆土2厘米厚,稍加镇压,再覆草保持苗床湿润,半月后便可出苗。幼苗出土3周后即可间苗,6-7月抹侧芽1次。
于2月底,选择已木质化、树冠外围发育完全的健康枝条作插穗,插穗长8-9厘米,带2-3个芽,下切口应带一段两年生枝,并尽量靠近枝节,除插人土中枝条全部剪去叶片外,其余叶片完整保留。插穗处理可取100PPM的ABT生根粉药液,均匀拌入新鲜黄心土中,成黏稠状,包在刚剪好的插穗基部成球状(球径为2.5厘米左右),置于干燥阴凉处,待插条土球表面琼干后,即可打插。扦插深度以盖没土球1厘米为度,插后浇透水,并搭拱棚覆薄膜密闭保湿。加强水分、温度管理,以保持拱棚内温度在30℃以下,湿度在80%以上(即拱棚内布满雾气)为宜,扦插生根率可达80-90%。
主要价值
羽扇槭树形婆娑,叶片形如折扇,花朵较大而紫红色,花梗细长,累累下垂,颇为美观,秋叶红艳,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种。树体较小,特别适合小型庭院、山石边、公园各处栽培观赏,也可用于盆栽、盆景。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参考资料
羽扇槭.植物智.
羽扇槭.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