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翊(拼音:yì)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据《说文》,本义是飞的样子,但典籍罕见此义,多用它的假借义。“翊”后借用为明日、次日之义,这个意思现代多用“翌”。又通“翼”表示辅助、辅佐。
文字源流
“翊”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图1-17等形。在商代卜辞中,“翊”多用来表示时间。早期文字借用“羽”字纪时(图1-6);为了使这个时间概念在字形上表意更加明确,后人在字形基础上增加了意符“日”(如图7-9),还有一些字形是增添声符“立”(如图11-16),立与翌同为舌音,缉职通转。立或作大(如图15),系缺刻造成。再后来也有加日且加立的(图17),西周金文也有此结构,但应用不广。商代以独体象形的借用与立旁翌应用最广。战国时代承用了此种结构,不过借用的羽片状构件被象形的“羽”字所取代。 《说文》肯定了这种结构,隶变后楷书作“翊”或“翌”,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
商代卜辞中,“翊”可以指明日,也可以指更长的未来一段时间;后世一般指明日。《说文解字》对“翊”字的解释为“飞皃”,意思是飞的样子。“翊”与飞有关的意义未见于卜辞,当为后起义。可能是因为“翊”中含有“羽”字,所以后人将它与“飞”联系起来。现代汉语中,用于指“明日”这一意义时,保留用“翌”,不用“翊”。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羽部】与职切(yì)
(翊)飞皃。从羽立声。
说文解字注
“飛皃”注:《漢郊祀歌》:“神之來,泛翊翊。甘露降,慶雲集。”師古曰:“翊音弋入切,又音立。”按翊字本義本音僅見於此,經史多假爲昱字,以同立聲也。《釋言》曰:“翌,明也。”《尚書》五言“翌日”,皆訓明日,一言“翌室”,訓明室,天寶閒盡改爲翼。凡《尚書》翼字訓敬、訓輔,與訓明者溷同無别,自衛包始。漢、魏、晉、唐初、皆有翌日無翼日,郭璞、玄應、李善引《尚書》皆作“翌日”,自同其字又同其音。以七部立聲之字讀一部異聲之與職切,字書、韵書承譌襲繆,小顔弋入、力入之音無有採者矣。又《吴都賦》云“翋𦑶”,《廣雅》:“翋,𦑶,飛也”,力荅、徒合二切,翋同翊,此亦翊之本義本音也。
“从羽,立聲”注:大徐用《唐韵》與職切,非也。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羽部】翊;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5
广韵》与职切。《集韵》《韵会》逸职切,并音弋。《说文》:飞貌。
又《前汉·礼乐志》:共翊翊合所思。注:师古曰:翊翊,敬也。
又《类篇》:冯翊,郡名。《前汉·地理志》:左冯翊。
又《类篇》:辅也。
又《韵会》:弋入切,音熠。义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4 20:01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