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乡试
科举考试制度之一
翻译乡试是科举考试制度之一。
清朝特定的选取翻译举人的考试。雍正元年(1723) 定,三年一次,于子、午、卯、酉年举行, 恩科加试。初议试三场,嗣定一场三日为例。乾隆二十二年(1757)停试,乾隆四十三年恢复。乾隆五十二年改为五年一次,嘉庆八年(1803) 仍改三年一次。此后相沿不变。考官之设,满洲正副主考各一员,同考官四员;蒙古主考一员,同考官二员。满、蒙同考官于道光八年(1828) 俱行裁撤。满洲试题,四书满字论一篇,翻译汉字四书题一道;蒙古试题,翻译满字四书内题一道。乾隆时,满、蒙均改于性理小学内出题。录取者即为翻译举人,中额初无一定,乾隆十三年定,满洲翻译举人中三十三名,蒙古翻译举人中六名。此后不断减额。嘉庆二十四年定,中式后复试。道光二十年,停蒙古翻译乡试。翻译举人准应翻译会试
参考资料
翻译乡试.中国文化史.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7 15:4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