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死不相往来
汉语成语
老死不相往来是汉语成语,读音: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意思是指即使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狗的叫声都混在一起,却从来不发生联系。
释义
谓人们到老到死互相之间都不交往。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例句
隋 王通 《中说·立命》:“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元·胡祇遹·《性说呈郑司直》:昆弟朋友之爱,天性也,然鸤鸠、莺、鹿能然。惟人也,甚者至于阋墙珍臂,老死不相往来者,亦有之。
清·薛福成《英吉利用商务辟荒地说》:盖在太古,民物未繁,原可闭关统治,老死不相往来。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现代·钱钟书·《围城》·六: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
当代·刘心武·《钟鼓楼》·四章:随着北京四合院的逐步消亡、居民楼的大量涌现,表面上看,人们的居住空间挨得紧密了,但人们的自然联系也随之淡化,邻居之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
词语辨析
【结构】复句式
【年代】春秋
【灯谜】左眼与右眼
【英文】never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歇后语】鸡狗做邻居
【相近词】互不来往
反义词】你来我往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一直不发生联系
成语故事
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发生联系。司马迁认为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行不通。西汉初年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应用道家理论治国,产生了中华第一盛世――文景之治,《货殖列传》中关于道家的“低流之水”的市场机制,其有关理论和实践情况主要记述在《淮南子》、《史记》、《汉书》等道家诸书与史书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第一篇就讲述了道家“低流之水”的市场机制的例子:东南西北方的物产各不一样,北有牦牛,西有畜牧,东有渔盐,南有木材,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那怎么办呢?司马迁说:“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能各凭其能,各竭其力,各满其欲。所以,贱货能贵卖,贵物能贱买。人们各经其业,各从其事,就像水往低处流那样,日夜无休,不招自来买卖,不求自出交易。这符合大道,也是自然调节的证明。”
解释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最终的社会模式就是类似“小国寡民”的共产共生的社会关系,缩小了时空上的时空距离,交往日益频繁便利,这个大家庭的人互相团结,好像一家人。在这时空中的一个国家可以看到各国的人。整个宇宙就如同一个小村落。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4 08:27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