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陕一词来源于明清两代的外省人对
陕西商人的称呼,既有对陕商优点的赞许,又有对其缺点的善意调侃;现泛指全体陕西人。
老陕这个称谓,和明清两代的
陕西商人关系密切。明清时期,晋商、徽商、陕商、闽商、粤商、赣商、苏商、浙商、鲁商等并称十大商帮,掌控中国商业数百年之久,而晋商、徽商和陕商属于第一集团。陕商拥有极为雄厚的财力,形成了贸易垄断集团,经营涉及边茶、水烟、土布、皮毛、药材、盐业、金融等各个领域。陕西商人从内地贸易开始做起,甚至还把贸易扩展到了俄罗斯、朝鲜等邻近的国家。在西南和西北一带,陕商“独霸”一方,几乎控制了九成以上的市场,在今天的成都、重庆和贵阳等地,都有陕西路这样的街道名称,当时都是当地的商品贸易中心,直至今天都是繁华之地。清代的西藏拉萨,商业贸易被陕晋
商人完全垄断,四川自贡的盐业则是陕商的独家买卖,四川商人被挤得无立锥之地。甚至在交通闭塞的川西藏区,依然可以看到陕商的身影,仅在甘孜州一地,清末民初时来自户县的陕商就有3000余人,他们和当地的藏族妇女结婚所生的子女达万人。《康定情歌》中的“张家溜溜的大哥人才溜溜的好”一句,据说指的就是一位张姓的陕商。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陕西,山河四塞,昔称天府,西安全城,地多驴马牛羊旗裘筋骨,自来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陕商在历史上曾取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他们在川湘一带收购茶叶运至渭北泾阳加工成砖茶,再运回四川,送往藏区销售,每年贩销量约4000驮,每驮四包,每包60斤,仅茶叶一项获得的利润就大得惊人。渭南孝义镇的赵家在四川经营茶庄、盐井,送银子回家的担子一次就排了八里路长。陕商不仅财力雄厚,而且数量庞大,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几乎到了无处不有的程度,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民间谚语:“豆腐、老陕、狗,走尽天下有。”意为陕商与人们日常所吃的豆腐、人家豢养的狗一样,随处可见。陕商在经商的同时,也把
三秦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清时秦腔能够红遍全国,陕商的功劳不可小视。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人口税是中央政府稳定而可靠的财政来源。所以,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因此,陕西人在外省人心中的形象一般只能由陕商来塑造。陕商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人长久以来对商人的一些成见,使人们眼前一亮。有后人这么评价陕商——“人硬货硬话更硬”,人硬是指陕商厚重质朴、心胸宽阔、吃苦耐劳,在商贸活动中以信义为本、以诚实为先,行事光明正大,从不搞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事情,陕商是用心来做生意,而不是用心眼来做生意;货硬是指陕商所贩卖的商品质量把关极严,绝无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话硬则是指陕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人际交往、言谈生硬、难以沟通。初次同陕商打交道,会感到冷冰冰的、难以接近,而时间一旦长了,才有外冷内热之感。在商业竞争中,由于秦晋商人往往利用邻省关系联手对付其他商帮,人们就把山西商人称为“老西”,陕西商人则被叫做“老陕”。
老陕一词,原本就是明清两代的外省人对陕商的称呼,既有对陕商优点的赞许,又有对其缺点的善意
调侃。清代有两部笑话集都叫《笑林广记》,其中都有陕西富商巨贾出现,而这几位陕人都被称为老陕。
近代以来,陕商在商界的地位逐渐式微,而老陕这个
词汇却被承袭下来,一般用来泛指全体陕西人,三秦父老更喜欢用老陕一词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动辄“咱老陕”如何如何。
老陕这个称谓,首先和陕西这个地名有关。据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周武王率领诸侯推翻商朝之后不久就死了,由于即位的周成王年幼,便由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共同辅政。当时,两人约定以陕为界,陕以东由周公管理,陕以西由召公管理,这个陕就是今天河南陕州区陕原一带。周成王长大成人后,明贤的周召二公还政于中央的周天子,历史上则留下了“分陕而治”这个典故。这是陕西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但是它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后人极少使用这个词汇,人们往往把今天的陕西一带称为关西,而中国北方中东部的广大地区则叫做关东东汉的陕西名儒杨震被时人称为“关西夫子”。
秦灭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之后实行郡县制,陕西的北、中、南分属于上郡、内史和汉中郡;西汉时,陕西从北到南属于朔方、司隶和益州;东汉则把朔方改为并州;在隋朝,关中设立京兆、冯翊、北地、扶风四郡,陕南则是上洛、汉川、西城三郡,而陕北则分为雕阴、延安和上郡三郡;到了唐代,陕西大部属于关内道,陕南分属于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北宋时,陕西秦岭以北分属于京西路、永兴军路和秦凤路,陕南分属于利州路和京西南路;南宋和金以秦岭淮河为界长期对峙,关中和陕北属于金的京兆府路和鄜延路,陕南是南宋的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
而陕西这个地名再一次出现是在元朝。元代的中央政府称中书省,在各地的分设机构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统三年(1262)设立陕西行省,陕西是中国省份中建省最早的,它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及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元朝的行省并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省,它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到了明朝,行省正式成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虽然名称叫做布政司,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省。明朝一共设立了南北两个直隶(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直辖市)和包括陕西在内的十三个布政司,所以人们又把明朝叫做“十三省”。明代陕西布政司所辖地区包括今陕西全境、甘肃嘉峪关以东各地、宁夏全境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从面积上看是当时最大的省份。清朝沿用了明朝的
行省制度,并把布政司的名称重新改为省,设立了十八个省。康熙五年(1666)从陕西省分置了甘肃省,实行陕甘分治,这时,陕西的地理轮廓和今天的已经完全一样了。自从明朝设立陕西布政司以后,也就有了陕西省、陕西人、陕西话、省城西安这些概念,清代陕甘分置后,才出现了陕北、关中和陕南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