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耕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位于射阳县城北郊,距县城6.5公里。陈李线、通四线纵横腹地,源远流长的射阳河依镇绵延20多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耦耕地域优势明显,人文环境宽松。为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工委所在地。
特色产业
射阳县耦耕镇瞄准花卉种植产业,不断推广花卉种植技术,大力推动技术革新,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花卉种植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耦耕镇科协联合农技部门组织20多名群众代表到
连云港学习大棚花卉种植技术,回来后进行二级培训,受训农民达到260多人。已发展40多个
山东寿光式日光能棚育花卉大棚,成功种植扶郎、
天门冬、
马蹄莲、非洲菊等数十个品种,年可为农民增收80多万元。耦耕镇还在三角镇居委会发展了近50亩的花木苗圃基地,培育
紫薇、
银杏、棕榈、
桂花、
国槐等多个品种,年获利可达50万元,带动了周围20多户农户共同致富。耦耕镇在鼓励农民种植花卉的同时,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花农”的发展模式,坚持“发展规模、增加品种、科学种植、扩大销售”的经营理念,使农民种植花卉风险小、质量好、销路广、效益高。
招商引资
耦耕镇积极寻找引进外资的突破口。一是全员发动。引导耦耕镇干群积极利用亲朋好友关系,寻找外商投资信息,共收集到5条有价值的信息。二是突出企业招商。利用现有企业的业务关系,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途径,加强对外合作关系,先后落实了祥胜纺织、坚固水泥等企业100万美元的引资任务。三是政府主动出击。成立专门班子,在上海、苏州、
青岛等外资相对集中的区域定点分队敲门招商。已与无锡森红服饰公司正式签订了投资1600万元的服装加工项目,公司与
香港客商合作,由港方投资60万美元。
基地建设
射阳县耦耕镇按照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高效科技农业的要求,瞄准设施蔬菜这项高效科技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亩平单产,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耦耕镇蔬菜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2%,主要集中在兴耦、
下圩、
友爱、
边港等六个村,拥有反季节蔬菜基地2600亩,日光能大棚基地1500多亩,棉蒜立体种植基地22000亩。棚育花卉125亩。蔬菜亩均收入达5700元,仅蔬菜一项农民入均纯收入就达3200元。 耦耕镇兴耦居委会的青椒科普示范基地是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区。居委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反季节棚育青椒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拥有“庆余式”大棚1200多亩,“日光能”大棚800多个,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400多万元。示范区内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初步形成核心种植区、新品种推广区、青椒交易区等三大区域。
耦耕镇友爱村是棚育蔬菜设施栽培的示范区之一。目前拥有日光能大棚800座,“庆余式”大中棚214座。“日光能”大棚每棚占地1.2亩左右,基础设施投入1.4万元。他们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西葫芦、
番茄、
茄子、青椒、四季豆、
丝瓜、
黄瓜等。全镇已有蔬菜专业生产种植户800多户,52个经纪入,并已形成了技术传授、市场开拓、组织销售、科技攻关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产品远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一亩大棚一万块,农民群众乐开怀”。耦耕镇设施蔬菜产业铺就了农民致富的“黄金路”,为全镇农民“奋战四年达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职务竞聘
耦耕镇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体系改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平等、择优配备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在公开竞聘农技和农经中心领导职位上做到“三结合”。一是公布职位和公开推荐相结合。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自荐相结合的方法,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后,召开由镇机关干部、村(居)支部书记、两中心全体人员参加的大会进行民主推荐,确定初步人选。二是现场演说答辩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初步人选在竞聘会上围绕任职优势、任职目标、工作思路和措施等进行演说,评委现场进行亮分。在听取竞职演说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测评。三是组织考察和差额票决相结合。由组织部门对确定人选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察后,坚持
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党委成员差额投票表决,确定最终任职人选,并进行任职公示。
区位优势
耦耕镇辐员6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人。陈李线、通四线纵横腹地,源远流长的射阳河依镇绵延20多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起步迟但发展快,连续几年来纯工业投入6000多万元,逐步形成纺织、化工、服装、建材、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企业总数达28家,投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有4家。围绕棉花资源优势新上的4个
棉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2万担,正在向轧纺、织造深度延伸;立足服装加工优势,新建的服装一条街,年生产能力达150万件(套),其中“耦耕牌”
羽绒服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农业经济随着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区域特色明显,已在全镇形成“东渔西蒜中蔬菜”三足鼎立的格局。全镇现有大蒜铺地面积20000亩以上,盛产的“青龙牌”蒜薹俏销国内外市场,1998年被国家行业部门命名为“中国蒜薹之乡”;以设施栽培生产为特色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主产品“五彩椒”、“
淮山药”等深受
上海、
苏州等大中城市的青睐;耦耕镇现有
淡水养殖面积3500亩,主产
南美白对虾、
中华绒螯蟹;以
蛋鸡为主的家禽饲养已成为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新上的百头奶牛场,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第三产业悄然兴起。其中加快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已被党委政府列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战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加强,输出渠道不断拓宽,单项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生态农业
耦耕镇其林村顺利通过了盐城市“生态村”的验收,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这是该镇扎实推进生态村建设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至此,该镇市、县生态村达到了4个。耦耕镇高度重视生态村创建工作,把生态村创建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创建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成立镇村两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全年工作任务,并作为各村(居)年终考核奖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利用广播、村民大会、标语、展牌等形式,在全镇掀起“创建生态村,人人有责任”的热潮。
二、突出重点,全力保证创建生态村的硬件投入。08年以来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硬化镇村道路7条32.5公里,新修田间沙石路21条16.8公里。新建沼气池560个,全镇已有1100多户用上了清洁的新能源。完成改厕3870座,占全镇的40%。三角镇和兴耦两个新农村示范村的农民住宅楼和标准住宅小区正加快进度建设,有32户农民搬入新居,全部建成后将可供320多户农户入住。同时以兴耦、友爱村为重点,着力打造区域连片创建新格局。两个村2009年将分别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村委会和村民活动中心,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沟渠疏浚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巩固生态文明创建成果。该镇在友爱、兴耦分别建成生态农业园和生态生态畜禽养殖区。以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带动全镇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全镇已拥有“庆余青椒”、“兴宝禽蛋”等5个绿色产品和6个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占地300亩的生态畜禽养殖区,养殖区内两个十万羽肉蛋鸡养殖基地和两个千只山羊、肉牛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均作为
有机肥料提供给农户施肥,实现了
无害化处理。同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群众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饲料加工等,实现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行风建设
在耦耕镇,行风热线深受群众欢迎和信赖,因为它自年初开播以来“替百姓说话,为群众办事”,共受理各类热线电话60多个,解决问题44个,被誉为反映民意民情的“连心线”。耦耕镇纪委、宣传办、文广中心联合举办行风热线“电话直通”和“广播沟通”的“双通”活动,邀请各上线单位主要领导在广播中与广大群众交流,接受群众的各类咨询、投诉和建议。耦耕镇纪委还把为群众办实事放在行风热线工作的第一位,完善了“一把手”上线、首问负责、办理结果反馈、考核等管理制度。耦耕镇
纪委还创新工作思路,使行风热线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通过乡镇逢集走上街头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等方式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部门接待活动日活动,使群众与服务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通过公开聘请行风监督员,赋予群众权利给服务部门“挑刺”,从而真正使“行风热线”成为一座空中“连心桥”。
党建工作
着实提高轮训质量,把增强学习针对性作为党员干部轮训工作台的主要目标。耦耕镇有1300多名党员干部,人员分布散,地域不集中,再加上当前农村工作头绪多,情况复杂,都集中到镇党校进行轮训难度大。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镇党委活化轮训形式,首先通过培训业务骨干,明确镇机关,各事业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各村(居),相关单位支部负责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的轮训骨干理论政策熟、农村情况熟、轮训重点熟,达到能讲大道理,会讲“地方话”,善于传帮带的效果。其次分支部进行组织培训,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搞好内部轮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时间定专题进行培训,加大内部经验交流的力度,对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致富的典型大户,形成事迹材料,交流学习,对在全民创业中有突出成效的户,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实践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
真理。在党员干部轮训中要求做到“八个一”,即每个党员有一份学习资料,一本学习笔记本,写一份学习心得,参加一次学习考试,一本学习考勤簿,一本学习讨论记录本,写一份阶段小结,从而保证了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