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句是古代作诗的一种方式,是指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真伪充满争议的
汉武帝《柏梁台诗》曾被认为是最早的
联句诗,该七言诗,分别由二十六人各出一句,联接而成,其每句用韵,后人又称其为“
柏梁体”。实际可追溯至
《诗经》,。
陶渊明、
鲍照、
谢朓等人都创作过联句。
联句是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旧传最早的联句始于汉武帝时《
柏梁台诗》,全诗七言,26句,分别由26人出句,一句一意,相联而成,每句用韵,后人又称其为“
柏梁体”。但据后人考订,此诗系伪托之作,并不可靠。《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一篇实为最早的联句诗,诗的对话和联句形式给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晋宋时即有不少人作诗用联句形式,今存
陶渊明、
鲍照、
谢朓等人诗作中均有此种形式。大抵为一人作四句,并有较完整的意思,所以有些学者曾以此为后来“
五言绝句”所从出。唐代用联句作诗的更多,
赵翼《瓯北诗话》:“又如联句一种,韩、孟多用古体;惟香山与
裴度、
李绛、
李绅、
杨嗣复、
刘禹锡、
王起、
张籍皆用五言排律,此亦创体。”联句作诗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联成一篇;后来习惯于用一人出上句,继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续,最后结篇。
联句诗多为友人间宴饮时酬酢游戏之作,难有佳篇。
联句早在西汉时就有了。据说汉武帝时造了一座柏梁台——以香柏为梁,故称柏梁台。武帝设宴于台上,叫君臣作诗,能做的方得上座。参加者共二十六人,做的是七言诗,每人一句,每句押韵。主题是各人歌咏自己的职务,如武帝云:“日月星辰和四时。”丞相云:“总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云:“和抚回夷不易哉。”最后两个滑稽家——一个是武帝宠幸的倡优
郭舍人,说的是“啮妃女唇甘如饴”;一个是有学问的
东方朔,说的是“迫窘诘屈几穷哉”(意思是结结巴巴做不下去了)。这便是
联句诗之始。虽然从清朝的顾炎武开始,有不少人怀疑这件事和这篇诗都是后人伪撰,但现代也有学者考证,说它大体上是真实的。
故事中说: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周文宾四人一日结伴同游,至泰顺(今属浙江温州)境地,酒足饭饱之后,昏昏欲睡。唐伯虎说:“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顷刻间,香茶端上。
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今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联句如下:午后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甜。 (
祝枝山)茶余或可添诗兴, (
文征明)好向君前唱一篇。 (
周文宾)
泰顺茶庄的老板对此联句赞不绝口,祝枝山建议将诗送与老板,以换四包好茶。茶庄老板令伙计取来四种茶叶,分送四人。自此,茶庄便将当地名茶四味,包装成盒,谓之“四贤茶”,并将四才子这首联诗刻印传播,于是,泰顺茶叶也随之名扬四方。
茶诗联句更多的是在茶宴或茶会上的即兴之作。茶客往往围绕着一定的中心、规定一个韵字,每人一联或一句,组成一首诗。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被友情诚挚的故旧知友们所选择,以增进沟通、理解、或表达离情别绪等等情怀。
如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泛花邀坐客,
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崿)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
颜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诗的首联“泛花邀坐客,
代饮引清言”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它道明了茶饮能助人清谈,使人畅所欲言,增加交流,促进了解,加深友谊。几个志趣相投的友人聚在一起品茗谈心,清新脱俗,淡雅逸趣,这是何等高雅的享受!
又如
芦雪庵即景联句,为宝玉与众姐妹相聚于芦雪庵“割腥啖膻”饮酒赏雪时所共吟,以眼前的事物为题材写成。其中有:烹茶冰渐沸, (宝琴)煮酒叶难烧。 (湘云)将茶事描写得自然生动而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