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环同盟
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分别在各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
19世纪60年代,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分别在各政府的支持下,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各通讯社之间竞争激烈。到60年代末,他们已经把世界新闻市场基本瓜分完毕。为了确认既成的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家通讯社在巴黎举行和解会谈,并签署了分割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性协定——“联环同盟”(Ring Combination)协议。1875年,路透社又代表哈瓦斯和沃尔夫社同纽约联合社签定了交换新闻的协定,据此协定,一个四家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垄断体系最终确立。
协定
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也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具体划分
路透社
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
哈瓦斯通讯社
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中美洲、南美洲、埃及(同路透社共享)
沃尔夫通讯社
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国和巴尔干各国
纽约新闻联合社
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 也只供给该社。
由此,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它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也只能从它们这一渠道中获得新闻。
缔结及原因
早在19世纪50年代,欧洲的三大通讯社哈瓦斯社、路透社、沃尔夫社就有过一些交换股票行情的双边协议。1859年还曾达成了相互交换新闻的协议,大致规定各以本国为发行新闻的范围,互不侵犯。然而随着各通讯社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增强竞争力,它们势必会向外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当时正是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时期,这些通讯社已经逐渐把业务范围扩大到了他们的殖民地国家。
为了争夺新闻采集发布市场,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从19世纪60年代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又与欧美各国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扩张相适应。在追逐国家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竞争和冲突也反应到新闻事业上。
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为了谋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和更好地瓜分和垄断世界新闻市场,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划分了各自的市场范围,规定信息互换。
解体及原因
联环同盟协议的签订虽然加强了各大通讯社之间的合作,但并没有消除各大通讯社之间的竞争。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因为两国关系的紧张而不能顺利地交流新闻。哈瓦斯社不能从沃尔夫社得到的新闻,以及沃尔夫社不能从哈瓦斯社得到的新闻,都能间接从路透社得到。路透社成为两社之间的中介,并巧妙运用这一点,成为了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争夺的对象,由此加强了自己的地位,得了渔人之利。
欧美各大通讯社间竞争激烈,但它们还是都同意维护1870年的联环同盟协定。哈瓦斯社和路透社还是分别在南美和远东占有优越地位。沃尔夫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定在欧洲。1892年,美联社取代纽约联合新闻社后,又重新与三大通讯社缔约,它可以在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和安的列斯群岛自由发展,但在这些地区没有发布新闻和垄断的权利。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经济力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的通讯事业也得到了较大的进展。1907年美国合众社的诞生,影响了这种世界新闻通讯社的垄断格局。这家新兴的通讯社不受联合同盟协议的制约,自创立起便努力向拉丁美洲、远东及欧洲发展。1909年,赫斯特又创立了国际社(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该社和合众社一样,向哈瓦斯社、路透社、沃尔夫社、美联社的势力范围进军。在这种形势下,美联社只有选择退出联环同盟。1914年,美联社宣布退出联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寻求市场。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苏联拉脱维亚首府开会,接受了美方提出的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布新闻的原则,正式宣布废除过去的一切协定,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各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从此,由四家通讯社划分势力范围垄断新闻信息的局面宣告结束。这样,在通讯领域,也和报纸一样,回到了自由竞争时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8 20:48
目录
概述
协定
具体划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