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的教育部门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199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10月第一批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领域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 聚合物多相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颗粒填充和共混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复合材料界面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界面层设计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关表征技术的研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及加工成型工艺的优化设计和综合研究;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制备和研究。2. 新型(纤维状)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吸附分离功能纤维材料(活性碳纤维离子交换纤维、螯合纤维)的制备、吸附分离机理及其在环保资源回收方面的应用。新型聚合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和研究。
现任实验室正、副主任分别是章明秋教授和符若文教授,学委会主任是曾汉民教授,学术秘书是陈水挟副教授。
实验室-成果
实验室多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高层次科研任务: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兵器工业部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有关研究成果已获得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尚有10多项正在审查中),有2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各级鉴定,成果水平分别达到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国际先进等,有8项成果正在生产推广应用,并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技奖励。有关研究论文大都发表在国内外一级学术期刊上,除被有关同行学者引用之外,还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索机构收录。
实验室-团队
目前本实验室16名固定人员中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1人,专业包括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机械等,45岁以下的占56%,有博士学位的占44%,其中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1人列入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二层次人选。
实验室-交流
本实验室人员积极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上被邀作特邀报告,并且派遣青年科研骨干出国合作研究或进修(时间均为半年以上),同时也邀请高水平外国专家来室讲学。自1999年下半年教育部确认本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计划以来,共批准了14位访问学者到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资助金额为70.5万元,这些课题均与本实验室的主攻方向课题联系密切。各开放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其所在单位的科研骨干,并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他们除来自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之外,还有工业部门;同时我们遵循“开放、流动、联合”的原则,与客座人员单位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本实验室主要通过项目合作和联合成立实体的形式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集团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如本实验室与德国Kaiserslautern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共同申请德国大众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于2000年成功立项,获得20万马克的资助;又与浙江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合作,在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立项。此外,本实验室在政府牵头下,联合多家企业合作建设的“广州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广东汉辉功能纤维实业公司” 为推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新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 推动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标准严格要求,以现有研究工作中具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为基础,在高层次上结合国民经济的需要,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基础问题。并且通过目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基础性研究课题,努力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的优势,拓展研究领域,积极为学科交叉和渗透创造条件,从而完成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本实验室将加强向企业研究人员的开放,对带动和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4:21
目录
概述
实验室-依托
实验室-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