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为前胸有背侧缝;后翅具小
纵室;后足基节向后延伸,将第1腹板切为两个部分,后足
基节固定在后胸
腹板上,不能活动;有6个可见
腹板,第1
腹板中央完全被后足
基节窝分割开。幼虫蛃型;上颚无臼齿区;胸足5节;大部分种类具分节的
尾突。
步甲总科Caraboidea种类繁多,包括9个科:
虎甲科Cicindelidae、
步甲科Carabidae、
条脊甲科Rhysodidae、
棒角甲科Paussidae、
两栖甲科Amphizoidae、
沼梭甲科Haliplidae、
豉甲科Gyrinidae、
小粒龙虱科Noteridae、
龙虱科Dytiscidae。前胸有背侧缝;后翅具小纵室;后足基节向后延伸,将第1腹板切为两个部分,后足基节固定在后胸腹板上,不能活动;有6个可见腹板,第1腹板中央完全被后足基节窝分割开。幼虫蛃型;上颚无臼齿区;胸足5节;大部分种类具分节的尾突。绝大多数种类捕食性,仅少数植食性。常见如
中华虎甲Cicindela chinensis,全国广布。
体狭长,中等大小;身体常具
金属光泽;头大,复眼突出;唇基较触角基部为宽;触角丝状,11节;鞘翅长,盖于整个腹部;腹部雌虫可见6节,雄虫7节,前足第1—3跗节具毛,可区别于雌虫。本科幼虫体呈“S”形,头胸大,强烈骨化,上颚强大,第5腹节背面有1个具有双钩的突起,足爪长而锐,适于掘土。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捕食其他小昆虫或小动物,因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常被用作捕食性的天敌。
本科的分类一般均采用霍恩(1926)的系统,即根据后胸前侧片的形状狭凹或宽平,分为两大类:狭板虎甲类与宽板虎甲类,狭板虎甲类包括2族4属,重要的属有树栖虎甲属和缺翅虎甲属Tricondyla,均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宽板虎甲类包括3族29属,其中虎甲族的虎甲属是本科中最大的一属,约占本科种类的半数,广布于世界各地。也有主张虎甲科作为步甲科的一个亚科,也有的把虎甲科分为瘦虎甲亚科Alocosternalinae及虎甲亚科Platysternalinae,但因其根据是后胸前侧片长宽等,多数学者一般不采用,只把它作为类对待。
世界已知约2.5万种,我国约800种以上。成虫体长1~60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少数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成虫不善飞翔,地栖性,多在地表活动,行动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湿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隐藏于木下、落叶层、树皮下、苔藓下或洞穴中;有趋光性和假死现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植株上活动的种类较多。成虫、幼虫多以蚯蚓、钉螺、蜘蛛等小昆虫以及软体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只取食动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质。生活史比较长,一般1~2 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过冬。卵一般单产在土中。幼虫有3龄,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化蛹。分布极广,各类群间的分化比较明显,是研究动物地理的理想对象。此外,步甲大多为捕食性,在自然界生物平衡及消灭害虫方面起着一定作用。中国的
金星步甲大量捕食
鳞翅目幼虫,是粘虫等害虫的重要天敌。但另一方面,步甲也有可能成为危险的害虫,例如,在饲养柞蚕的地区,它们大量捕食柞蚕幼虫和蛹。本科是鞘翅目第三大科(第一为象甲科,第二为叶甲科),其中拉步甲Carabus (Coptolabrus)lafossei、硕步甲Carabus (Apotopterus)davidi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至大形,体椭圆形,扁平而光滑,有光泽。触角丝状,11节,着生于复眼边缘近上领处。头阔,与前胸紧密嵌合。后翅发达。后足特化为游泳足,基节发达,左右相接。雄虫前足为抱握足。腹部背板可见8节,腹板可见6节。成虫和幼虫均水生,肉食性,多以水生昆虫为食料,大形种类可加害鱼苗,有的种类成为淡水养殖的大害,1头幼虫1昼夜可为害鱼苗10多尾。有的种类可作为药材和食品。全世界已知4000余种,我国已知230种。主要分4亚科:龙虱亚科Dytiscinae,切眼龙虱亚科Colymbetinae,粒龙虱亚科Laccophilinae,水龙虱亚科Hydroporinae。常见种类如
黄缘龙虱Cybister japonicu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