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肋板装配新工艺——肋板拉入法,不久前在我国最现代化的
船舶总装厂外高桥
造船有限公司试验成功。专家估计,这项新工艺应用到实船建造中,将显著提高肋板装配的
生产效率,减少船体
补板数量。
外高桥造船公司于2003年5月成立了肋板拉入法课题组,由公司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共同进行肋板拉入法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外高桥造船公司CIMS
项目组负责人认为,这项工艺已在国外部分船厂获得应用,而我国是首次试验成功该种工艺。采用拉入法安装肋板,不用补板,可提高钢材
利用率和船舶安全性能,降低工人
劳动强度。但这项新工艺对
钢板切割精度要求较高,一块板上的十几个孔的精度必须一致,开口长宽只能比板的截面长宽大3~5毫米。外高桥造船公司在工厂建设时就预留了相应的工位,并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
等离子切割设备,具备实施肋板拉入法的硬件条件。
主肋板是非水密的横向构件。为减轻结构重量、人员进出及便于
舱室之间空气和油水的流动,其上开有
减轻孔、气孔和
流水孔,有些减轻孔专门设计成便于人员通过的入孔,除
轻型肋板外,入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
双层底高度的50%,且其位置在船长方向上应尽量按直线排列,以便人员出入。为增强
实肋板的强度,在其上焊有
加强筋。对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而言,至少每隔4个
肋距设置实肋板,且间距不大于3.2M,机舱、
锅炉座下、
推力轴承座下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横舱壁及支柱下应设置实肋板,距首
垂线0.21L以前区域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对纵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而言,应在机舱区域至少每隔1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但在主机座、
锅炉座、推力轴承座下的每个肋位处
均应设置实肋板。
横舱壁下和支柱下应设置实肋板,距首垂线0.21L以前区域应在每隔1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其余区域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3.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