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活检
肝脏检测方法之一
肝活检是诊断肝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脂肪肝,能明确病变程度,有助于治疗和预后判断。
简介
经皮肝穿刺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 采用快速穿刺方法,从肝内抽取少量的肝组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的改变,再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肝病的诊断。但由于所得标本较小,尚难完全代表肝脏的全部病变。不过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脏病变呈弥漫性,故虽取出的肝组织较小,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同时,快速肝穿刺术操作简单,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很少。所以,肝穿刺仍是诊断疾病的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法。
肝穿刺活检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唯一方法。多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的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尤其对于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慢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与B超下肝癌鉴别有困难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活检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明确脂肪肝病变程度、类型、有无合并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这对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病人难以接受,普及相对比较困难。
医学认识
医学上对肝活检的认识如何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对取出的肝组织作形态学检查时进行必要的特殊染色、组织生化检测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国外曾报道2例CT和超声检查提示转移性肝癌的局灶性脂肪肝,肝活检证明为局部脂肪浸润。脂肪肝可见肝细胞内充满脂滴,胞核偏边,只有妊娠期和四环素脂肪肝的肝细胞内脂滴微小,均匀散布而胞核有位于中央。多数疾病的脂肪浸润分布于小叶中央区,也有位于小叶周边区者。有的还伴有肝细胞坏死,胆淤或纤维化。
主要应用
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有时难以接受,主要用于:①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②为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③无症状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④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⑤肥胖减少原有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⑥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细胞脂变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相关诊断
肝活检组织学诊断
完整的病理学评估包括脂肪肝的类型、肝腺泡累及部位以及脂肪肝的病理分型和分期三方面。
根据肝细胞内脂滴直径可将脂肪肝分为小泡性和大泡性两大类型,前者可为后者的早期或恢复期表现,但典型的小泡性脂肪肝多呈急性起病,而大泡性脂肪肝常为慢性隐匿性发生。各种病因所致肝细胞脂肪变在小叶内分布范围不一,但通常首先累及肝腺泡Ⅲ带,累及I带者预后较差。根据肝活检组织HE染色光镜下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度,即光镜下每单位面积见1/3~2/3的肝细胞脂肪变;中度,即2/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重度,即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少数肝细胞内虽有脂滴沉积,但未达脂肪肝诊断标准者,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囊肿、脂肪性肉芽肿及脂肪性肝炎、纤维化常继发于中重度大泡性脂肪肝。根据肝组织内炎症、坏死的有无及纤维化的程度,可将脂肪性肝疾患分为三期,即:单纯性脂肪肝,仅见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脂肪变的基础上伴有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并可有Mallory小体和中央静脉周围及肝细胞周围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为继发于脂肪肝的重度纤维组织增生和肝小叶结构改进、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临床病理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分型与分期之间以及脂肪肝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虽有一定相关性,但并无必然联系。
术前准备
(1) 穿刺前应测血压、脉搏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验血型,以备必要时输血。术前l小时可服地西泮10mg。
(2) 术前应检查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肌注维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复查,如仍不正常,不应强行穿刺(对于凝血酶原时间不符合穿刺条件者,术前应给予2~3u的新鲜干冻血浆;对于血小板低者应输血小板)。 推荐阅读:乙肝患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3)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练习屏气方法(在深呼气末屏气片刻)。有咳嗽者,术前l小时给服可待因0.039。
(4) 用品准备:无菌肝活检包、高弹力腹带、消毒手套、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标本固定液等。术者应熟悉操作程序并仔细检查器械。
(5) 详细询问病史、用药情况。如有使用抗凝药物,至少应在穿刺前72小时停用。
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为各种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补充或纠正临床诊断,有助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发现,也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另外,肝活检活组织也是一种治疗手段。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活检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3 02: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