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虫病致病: 肝片形吸虫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腹腔和肝内移行均造成机械损害和化学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炎症(损伤肝炎)童虫损伤血管可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成长损害更加明显而广泛可出现
纤维蛋白腹膜炎。
牛患
肝片吸虫病的症状常呈慢性发展,虫体达到肝脏时常常不表现出症状。但随着虫体的生长,症状日渐显著。牛出现
食欲不振或异嗜,
下痢,周期性瘤胃臌胀,
前胃弛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最后出现颈下、胸下、腹下冷性水肿等症状,最后衰竭倒地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
蠕虫病,又称肝蛭病。其虫体片形呈棕红色,长20-75毫米,宽10-13毫米,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可引起牛羊消瘦、贫血、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功能障碍,常造成牛、羊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夏、秋雨季,但由于此时牛、羊营养状况良好,所以通常不见症状表现。进入冬季以后,特别是春季牛、羊营养状况不良时,临床状况便很快表现出来。
1、病史 一般在生食水生植物后2~3个月,可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持续1~2周,甚至长达8周以上,并有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肝内胆管炎或
阻塞性黄疸。生食羊肝者应注意有无咽部水肿、充血、暂时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耳聋等。
2、体检 早期可出现荨麻疹、划痕征、右肺底部捻发音和
胸膜摩擦音,肝脏明显肿大,质较硬,有压痛,脾亦可增大,腹水常见,可自行消失。慢性期可出现胆管炎或胆道阻塞,如有
胆道出血,则贫血明显。异位肝片形吸虫病,可出现胃、
胰腺、腹腔内或右季肋部皮下肿块。
(2)
肝功能异常,ALT、AST活力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胆红素增高。
(6)免疫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等。
(7)其他检查:腹水为渗出液,白细胞数增加,
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肺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部浸润;
肝脏超声检查或CT或MRI扫描,可见“假性肝肿瘤物”;胆道造影有时可发现肝片形吸虫的阴影。
(1)
硫双二氯酚(别丁):为首选药物,常用剂量为50mg/(kg·d),分3次服,隔日服用,15治疗日为1疗程;
(2)
依米丁(吐根碱):1mg/(kg·d),肌内或皮下注射,1/d,10d为1疗程,对消除感染,减轻症状有效,但可引起心、肝、胃肠道及神经肌肉的毒性反应,需在严格的医学监督下使用,每次用药前检查腱反射、血压、心电图,并卧床休息。
(3)
三氯苯达唑:12mg/kg,顿服,或第一天5mg/kg,第2天10mg/kg,顿服,可能出现继发性胆管炎,可用
抗生素治疗。
1、肝片形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外个别地区有局部流行区存在。在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0.171%,散发于15个省市,其中以甘肃省的感染率为最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2万左右。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宿主甚为广泛,除牛、羊外,还可寄生于猪、马、犬、猫、驴、兔、猴、骆驼、象、熊、鹿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