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热症
病症名称
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临床症状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只是副伤寒的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伤寒沙门菌是兼性胞内寄生菌,在机体内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能在吞噬体中生存和繁殖。部分细菌通过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患者出现发热、不适、全身疼痛等前驱症状。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等器官并在其中繁殖后,再次入血造成第二次菌血症。该时症状明显,持续高热,出现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显著,皮肤出现玫瑰疹,外周血白细胞明显下降。并可使已致敏组织发生超敏反应,导致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的有出血或肠穿孔并发症。
流行情况
在全球人口中,每年肠热症的估计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16000000和600000,其中亚洲和非洲的病例数分别占62%和35%。2000年全球肠热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21650974和216510,其中副伤寒的病例数是5412744。根据全球不同区域人口伤寒和副伤寒的每年发病率初步将疫病区划分为三个区域:中南亚 、东南亚、南非人口的发病率大于100/10万,为高流行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的发病率在10/10万~100/10万,属中流行区;世界其他区域的发病率小于10/10万,为低流行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3:55
目录
概述
临床症状
流行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