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狭窄(Intestinal stenosis)是指
肠腔因炎症、增生等因素导致的肠腔变窄,常伴随腹痛、腹胀、肠梗阻等症状。主要病因包括肠道炎症、肿瘤、手术、药物或理化因素损伤,少部分为先天性肠狭窄(congenital intestinal stenosis)。狭窄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克罗恩病(Cronh’s disease,CD)多见于回盲部、空肠、回肠等。先天性肠道狭窄则多位于十二指肠,回肠。
病因
肠狭窄的病因主要包括:
1.先天性:为胚胎发育阶段空化不全所致,也可能与
胎儿时期肠管血循环障碍有关。
2.肠道炎症,包括炎症所致的炎性狭窄和长期慢性炎症所致的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纤维性狭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以克罗病多见,炎症所致的肠壁充血水肿及炎性息肉增生或炎症修复后的纤维组织增生均可导致肠腔狭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较少发生肠道狭窄,见于少数重症患者。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组织学特点肌层病变型更易出现肠壁增厚,导致狭窄。
3.肠道组织增生所致肠腔狭窄,包括结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
4.肠道手术后吻合口狭窄。
5.肠道化学药物损伤或物理因素损伤所致肠道修复后的疤痕狭窄。
临床表现
肠道狭窄临床表现与狭窄程度相关。轻度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肠道中-重度狭窄可因肠内容物堵塞肠腔,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膨隆及可见肠型,触及腹部包块。部分患者狭窄可因进食后症状加重,排气、排便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狭窄严重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明显,呕吐、无排便排气。其余临床表现可因病因不同而表现各异。
先天性肠狭窄多发生于新生儿,多数在出生后即有不全肠梗阻表现,如反复呕吐,呕吐物为乳凝块及胆汁,生后有胎便排出,但量较正常少。如为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狭窄则上腹部膨胀,并可见胃蠕动波。如为低位狭窄则全腹膨胀。常有慢性脱水和消瘦。狭窄重者,生后即有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与肠闭锁相同。
克罗恩病所致肠狭窄患者多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体重减轻,重者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合并小肠病变者可出现脐周痛。可有低热、低蛋白血症,肛周病变(
肛瘘、肛周脓肿)常见。累及上消化道病变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发生穿孔或肠瘘。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胃肠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症状与病变的部位和浸润程度有关。病程可长达数十年。80%病人有
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恶性、
呕吐、发热,发作无明显规律性,可能与某些
食物有关,用抗酸解痉剂不能缓解,但可自行缓解。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浸润以肌层为主引起胃、小肠壁显著增厚、僵硬。患者往往出现幽门梗阻或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症状及体征。X线胃肠钡餐检查显示幽门狭窄,蠕动减少或胃窦多个息肉样充盈缺损。诊断靠胃、小肠活检可见广泛成熟的嗜酸性粒粒细胞浸润到粘膜下,并通过肌层向浆膜层延伸。
结肠肿瘤多有排便习惯或性状改变,
腹痛,
腹部肿块,
肠梗阻,全身症状包括贫血、消瘦、低热、乏力,肿瘤转移可出现腰骶部酸痛、赘胀感。
肠道吻合口狭窄、化学或物理损伤导致的肠道狭具有明确的肠道手术史,或胃肠道化学药物或物理损伤病史。
临床诊断及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
影像学、腹部X平片、
CT或
MRI、
内镜检查可辅助诊断。
患者往往有明确病史,查体见腹部膨隆、肠型,叩诊呈鼓音,触诊可触及
腹部包块,听诊肠鸣音活跃。腹平片见肠管扩张、可见肠腔气液平。影像学可协助判断狭窄部位、狭窄范围及狭窄性质。电子结肠镜和小肠镜可见明显狭窄病变,内镜下活检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
鉴别诊断
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营养支持:包括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鼻饲无渣饮食等。
抗感染及抗炎治疗:感染性或炎症性狭窄,需积极抗感染及抗炎治疗。
内镜下气囊扩张:病变范围<5cm的结肠或吻合口纤维性狭窄,可考虑经内镜的气囊扩张,一般3个月扩张一次,可能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经内镜下狭窄切开:适应症等同于内镜下气囊扩张,优点是不易复发,很少发生穿孔,易出血。
外科手术:手术切除狭窄部位并吻合肠管,注意避免术后再次出现肠管粘连和狭窄,术后恢复期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促进恢复肠管功能,避免肠管粘连。
局限于肛门的轻度狭窄可用扩肛治疗:用手指、肛门镜、直径不同的肛门扩张器扩肛,使肛门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