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黄
病名
胆黄,病名。又名胆疸。
书籍记载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此是胆黄。”治用黄芩汤。  ②惊恐胆虚而致的黄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胆黄者,面色青黄,多惊少卧,悲泣不定,嗔怒无恒,舌上生疮,唇口干燥,若喘粗不止者,难治。”《景岳全书·杂证谟》:“胆黄证,凡大惊大恐及斗殴伤者皆有之。”“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凡此数证,皆因伤胆。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选用甘温、酸涩、重镇等药,亦可用车前子散等方。
疾病简介
胆黄是因胆石、蛔虫、肿瘤、手术等阻压或损伤胆道,使胆汁排泄受阻,不能泄入肠道而淤积入血,溢于肌肤。以右胁下疼痛、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胆汁瘀积性黄疸。临床除胆疸作为病名诊断外,尚应有原发病的病名诊断。
诊断依据
1.可有胆石、蛔厥、胆瘅、脘腹部癌肿、胆道手术等病史,存在导致胆汁排泄受阻的证据。
2.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皮肤瘙痒明显,尿如浓茶,粪便呈浅灰色或如陶土,常伴有厌食油腻、腹泻、右胁下或上腹部疼痛等症。
3.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凡登白试验呈直接反应。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脂蛋白-X阳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尿中胆红素强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鉴别诊断
1.肝热病、肝瘟、肝癌等:有肝实质损害病史与病候,肤色浅黄或金黄
色,轻度瘙痒,尿色加深,大便色淡黄,血清中非结合和胆红素结合均中等增高,凡登白试验呈直接或双相加速反应,肝功能异常,B超等检查可资鉴别。
2.血疸、蚕豆黄、胎黄等:有导致溶血的原因,或食新鲜蚕豆史,肤色如柠檬色,无瘙痒,尿如浆油,大便色正常,病重者常见皮肤苍白,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18 15:02
目录
概述
书籍记载
疾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