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
哈罗德·品特创作戏剧
《背叛》是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创作的戏剧作品,讲述了剧中的三个人物对婚姻家庭的背叛。
内容简介
剧本开始于妻子爱玛和她的情人杰瑞在酒吧会面的场景。两个人曾经有过7年的私情,并且一起购置了一套公寓,精心的布置装饰见证着他们甜蜜且彼此依赖的生活。但当他们这次相见时这种关系已经结束了两年了。两年的时间,让这对昔日的情人变得陌生,他们一个在竭力的寻找话题,唤醒逝去的感情,一个尽量回避,试图用遗忘来抵抗。可以说,他们现如今的隔阂,是对曾经亲密感情的一种背叛。在谈话中,爱玛坦言之所以再次约见杰瑞是因为她的婚姻己经无法挽救。其中一个片断发生在四年前,那时她和丈夫一起旅行,而她心里记挂的全是情人,当作旅游纪念品购买的一块精致桌布也是用来装饰和情人一起生活的公寓。不仅是爱玛,如今她发现,丈夫罗伯特背着她也有情妇:情夫杰瑞的身份也是另一个女人的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父亲。因此剧中这三个人都背叛了各自的婚姻,这是第二种意义的背叛。爱玛在谈话中,还透露了一个让杰瑞震惊的消息,那就是她将所有的一切都在昨天晚上向丈夫坦白了。这不仅是对杰瑞的背叛,同时也揭示出了另一种背叛形式—朋友之间的背叛。杰瑞之所以震惊,不简单的因为他和爱玛的旧情,而是因为他是爱玛丈夫最好的朋友。
在他作为这对夫妻婚礼上的伴郎而被邀请的那一天,他却毫无保留的向朋友的新婚妻子表示倾慕之情,继而成为她的情夫。另一方面,罗伯特也背叛了他的好朋友,因为他早已经知道了这些私情,但几年来一直装作毫不知情。这对“最好的朋友”彼此隐瞒了最可怕的背叛。
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正是剧中第九场景杰瑞与爱玛发生婚外情的时间。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有关婚姻、性、爱与自由等方面的伦理观念为剧中人物婚姻出轨、追求享乐欲望的产生提供了伦理环境,也就是说在客观上形成了引发剧中人物发生婚外情时自由意志及非理性意志失控的特殊条件。在这样特殊的性伦理氛围中,人们将性自由与其他自由的观点联系到了一起,彻底颠覆了传统性道德观念,推进了享乐主义的发展同时还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情爱规则”,那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成年人之间你情我愿的性关系并没有不道德。基于这样的伦理环境,爱玛的丈夫在得知妻子与好友的婚外情时态度豁达也就不难理解了。罗伯特认为:“我对这件事情毫不在意。是的,我打过爱玛一两次,但那不是为了捍卫一种原则。我不是从某种道德立场出发来干这种事的。”原来罗伯特打爱玛的原因,是因为背叛行为伤了他的自尊,而非不守妇道。这种态度正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的体现。结合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背叛行为来看,婚外情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中是很普遍的。以上这些情节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伦理氛围和人们对于性自由及忠诚的误解。
《背叛》也来源于作者真实的感情生活。1962-1969年,品特曾与BBC电视台的记者琼·贝克威尔有过一段长达7年的婚外情,这段感情经历后来被品特写进《背叛》(1978年)一剧。
人物介绍
杰瑞
杰瑞作为罗伯特的好友,又是罗伯特和爱玛结婚的傧相,在婚礼的当夜就向爱玛“吐露爱慕之情”。此后是七年的情侣生涯和最后无所谓的分手。
罗伯特
罗伯特作为爱玛的法定丈夫,自己始终就“另有外遇”,更严重地,是他对于妻子与好友的“背叛”行为发自内心地持无动于衷的态度。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在《背叛》一剧中,对于婚姻的“背叛”行为,无论是杰瑞还是爱玛,都是因“欲”而起,他们之间逾越婚姻的“激情之爱”体现出其自由意志的失控。自由意志又称自然意志,“是兽性因子的意志体现。自然意志主要产生于人的动物性本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人的不同欲望,如性欲、食欲等人的基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
“罗伯特与爱玛在威尼斯度假”的第五场景一直被认为是该剧最关键的一场戏。剧评家鲁比·科恩曾评论说:“这部戏以一段历时九年的婚外行为的结束开始,又以那段婚外故事的开始而结束本剧。尽管这九场戏像时光镜头那样扫过过去的九年,它们基本上以发生在伦敦以外的那场戏(第五场)为轴心,很对称地安排着”。在这场戏中,罗伯特发现妻子与好友杰瑞偷情行为,道出了这部剧的主题:背叛。
欲望激发下的情感是无法长久维持的。杰瑞在追逐这段不伦之爱之时,其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最终受到理性的控制。激情过后,自由意志的力量渐渐减弱,理性的回归就成为必然。
对家的眷念使得杰瑞无法轻易地摆脱来自各方的伦理制约,他无法隔断与家庭、孩子之间的伦理关系。由此,他最终选择结束与爱玛的婚外之情,回归家庭。他的归家选择是其伦理意识回归的表现,其间,理性意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背叛》中杰瑞与爱玛的婚外情充分展现出了自由意志、非理性意志和理性意志的伦理冲突。这些意志冲突通过“倒叙”的叙事结构呈现,清楚地展示出了剧中人物自由意志的发展及理性控制的艰难。应该说这一叙事结构的采用,与婚外情主题及该剧创作的伦理环境密切相关。倒叙的表现手法将剧中故事开始的时间倒退至上世纪60年代,而戏剧第一场的结局部分及上演时间却发生在70年代后期。这两个不同时代背景的伦理环境完全不同。而《背叛》中发生婚外情的原因正是形成于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伦理环境之中。
艺术特色
《背叛》在内容和结构上达到了艺术的统一:两者都是扭曲的、破碎的,从而传达了一种嘲弄的荒诞和无助的不可言说性。
《背叛》以颠倒的方式表现了一场三角的通奸。剧本开始于偷情者的分手,结束于最初的勾引。观众在这部九幕剧中以时光倒流的方式见证了这场感情纠葛。但是,《背叛》并不仅限于时间倒置,更复杂的是顺序的不连贯。第一、二幕发生在1977年,爱玛和杰瑞在婚外情结束两年后重逢;第三幕的时间是1975年,五、六、七幕依次发生在1973年,第八、九幕分别在1971和1968年。整个剧本结构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自由移动。在某种意义上,该剧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例如,幕与幕之间的时空转换和电影的闪回相呼应。
作品争议
1978年,该剧在伦敦首演。演出后遭到了包括迈克尔·比林顿在内多名剧评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这部戏剧除了在形式上略有创新之外,顶多只能算是一部滥情的肥皂剧,是一部完全不人流的戏”。而剧评家们作出此等评断主要原因正是源于当时社会伦理背景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戏剧创作的“第二次浪潮”在英国剧坛蔓延。这一期间剧作家大多都以揭露社会问题为目的进行创作,希望通过戏剧方式对社会风气予以改良,这些作品因此成为了当时各大剧场的主流演出剧目。显然,《背叛》中“婚外情”主题与当时伦敦剧场的主流话题极不相符,那么其饱受非议和批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者简介
哈罗德·品特,出生于1930年10月10日,是英国当代戏剧作家,创作了32部戏剧和24部电影剧本,另有不少的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看房者》(1960)、《生日晚会》1958)、《归家》(1965)。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4 15:2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