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
晚清金陵名园、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愚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鸣羊街胡家花园1号,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组成部分。愚园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愚园为晚清时期享誉两江的私家园墅之一,因园主为胡恩燮,故又名胡园,俗称胡家花园。
历史沿革
清朝以前
愚园属古凤凰台之地,在宋代叫“凤台园”,园内有著名的南轩与览辉亭。
明朝时,愚园为徐达后裔魏国公徐俌别业,称魏公西园或五府园。后其子徐天赐重修,并授予第三子徐继勋,称徐锦衣西园。该园水石极一时之胜,其中最负盛名之石为状元朱之蕃题名的“六朝松石”。石分二块,各名“紫烟”“鸡冠”。宋梅挚诸人刻诗于上。石旁有一栝子松(古柏),皆宋时物。古松相传为宋仁宗手植赐陶道士者。其后西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兵部尚书吴用先。吴用先罢官后购得西园,重新建造,“六朝松石”依然。园中有葆光堂、澄怀堂、海鸥亭、木末亭、荼轩、桃花坞、梅岭、菊畦、荻岸、桐舫、茆亭、南轩、云深处诸胜,时称吴中丞宅园、六朝园、吴家花园。
清朝时期
清朝时,六朝园逐渐败落。至清中叶,“松枯死,而石于清乾隆年间为有势者取去”。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南京,战火波及六朝园,吴家后人出逃。兵乱后,六朝园“榛芜蔽塞、瓦砾纵横,兵燹以来,杳无人迹”。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苏州知府胡恩燮从苏州返回南京,以其家产与原地主人交换,“再拓其地,西抵花盝冈,东至明扬街”,获得了这片明代徐氏西园故址之地,计划建造园林用来以颐养母亲。
清光绪二年(1876年),愚园正式营建。
清光绪四年(1878年),经两年构筑园区建成,胡恩燮奉母居住其中,并将该园命名为愚园。因园酷似苏州狮子林,故亦有金陵狮子林之称。当时的愚园建有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韵轩、延青阁、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馆、栖云阁、春睡轩、柳岸波光、课耕草堂、啸台、养俟山庄、在水一方、漱玉、小沧浪、竹坞、小山佳处、岸窝、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桥、渡鹤桥等三十六景,是愚园的鼎盛时期。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园主胡恩燮逝世,其嗣子胡光国继承愚园,成为愚园第二代园主。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愚园作为一处重要的景点被推荐给与会宾朋。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京成为战火之地,胡光国前往上海避难,愚园在战争中损毁严重。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张勋攻占南京,愚园又一次遭到战争破坏。
民国四年(1915年),胡光国开始重修愚园,他首先修缮了位于园林之西的孺慕亭。并拓地十余亩,引流种树,广植桑榆。至民国七年(1918年),胡光国重建的景观共34处,如怀白楼、爱月簃、双桂轩、具并社等。
民国十一年(1922年),军阀孙传芳激战南京,愚园再次遭到战争的毁坏。
民国十八年(1929年),胡光国辞世。其后,愚园事务交由胡昌期(胡恩燮侄孙)打理。但由于他薪资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在胡昌期管理期间,愚园日渐荒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南京市政府公报》刊载有《收买胡家花园为公园案》一文,计划由政府收买,将愚园辟为公园,以供市民游憩。后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不了了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军对南京实行大轰炸,愚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日军强占南京,愚园主人外出逃难。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胡昌期逃难归来。此时愚园已毁,树木凋敝,住宅仅存三进。《南京文物志》记载:“愚园经胡家后代变卖而逐渐解体。日军侵华时地面建筑遭到极大破坏。现假山全部被毁,仅存瓦屋数椽、垂柳数行、浅水一泓而已。”至此,胡氏跨越两朝,累计三代经营的胡家花园,在战争的破坏下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愚园由胡氏后人的胡君平夫妇勉强经营。愚园一度用作南京棉毛纺织厂的宿舍,并逐渐成为杂居区。
1957年,愚园的假山被陆续运至瞻园和白鹭洲公园等地,愚湖则成为附近居民的浣洗之处。不过,愚园建筑结构并大多没有大的改变,柱、梁、外墙都保留了旧时的痕迹。
1963年前后,南京市人民政府提议将胡家花园开辟为公园,并表达希望胡氏后人搬离园林的想法,后胡君平将自己掌管的房屋无偿上交国家。
1964年,愚园由南京市秦淮区园林部门接管。至此愚园收归国有。
1966年后,因“文革”之乱,愚园遭受惨重损失。仅存的一些书画、家具被洗劫一空,大门上的部分砖雕被捣毁,大门上“紫气东来”四个大字亦被凿去。年久的假山被推倒,园林的景观大部分消失。其间,愚湖的面积也一再缩小,房屋被大量民众肆意侵占,春晖堂、铭泽堂等多处建筑被分隔,愚园成为南京城南的杂居棚户区。
1984年,南京市秦淮区园林绿化管理所迁入愚园遗址,愚园脏乱的环境才有所好转。管理所首先对居民肆意侵占土地、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进行治理,而后又在愚园及周边保护区种植树木花草。
2004年,愚园复建纳入秦淮风光带总体规划,列入南京市政府老城改造项目。
2007年底,南京市政府开始启动愚园(胡家花园)地块保护与更新工作。
2008—2010年,为愚园复建的规划期间及协商期,主要解决此前胡氏后人将园内房屋变卖、出租,产权等相关问题。
2011年5月,愚园正式启动复建。
2016年5月1日,愚园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南京老门西片区乃至南京老城南板块代表性景点。
建筑布局
愚园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其中文物修缮(铭泽堂及容安小舍)约1266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
愚园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以山丘、愚湖为主,内园以假山、厅堂等建筑为主。愚园地势呈现东南高而北部、西部低,愚园建造者采用借景手法,秉承了《园冶》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理念。园林中整体按照客观环境而筑,借助愚园地势的特点,于东南高筑亭榭,在北部位置建筑房屋宅邸。借意指借景的组织手法,在园外,近靠凤台山远观钟山。园内景观与园外景观相互结合,如建在东南高处的建筑景观,以远处的景观作为背景,使得人们在低处仰视之时,让视觉空间得以延伸;在园内,景点构筑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使各景点能相互渗透和借取,以景衬景,增加了各个景点的观赏价值。愚园内荣安小舍内的百年枇杷树、树下胡家后人胡维辛先生所捐赠的石桌石凳,各建筑景点的立意,或以诗立意,或以画立意,或以人文典故立意。例如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和文人名士雅集的铭泽堂,奉养母亲报答养育之恩的春晖堂,还有以山石之玲珑精巧,垒石状若狮子而知名的内园假山等,使人不仅可以观赏到江南园林诸多的秀色美景,还可以体验领略到愚园特有的“愚”文化、“孝”文化、“善”文化和“雅”文化。
主要景点
铭泽堂
铭泽堂是愚园的正厅,是愚园内最大的建筑。铭泽堂坐北朝南,高墙大屋,宽敞明亮,三开间,七架梁,斗拱结构。铭泽堂内家具的摆设、字画楹联的布置体现了园主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情趣。铭泽堂的堂名取“铭泽”二字,代表父母及祖辈的恩情、朝廷的恩泽,铭心刻骨,永志不忘。铭泽堂是主人当年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平时不对一般来客开放。历史上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户部右侍郎温葆深、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荃、浙江粮储道薛时雨、体仁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之洞等都是当年铭泽堂的座上客。
清远堂
清远堂是愚园的正厅,为愚园主人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堂名为晚清状元宰相张之万所起。“清远堂”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远堂及其他同排屋宇自东向西呈“一”字形铺开,排列在愚湖和假山之间,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内园和外园两个部分,但同时又使内园外园自然的融为一体,是胡恩燮构建愚园思路之一。清远堂南北两面墙上的花格窗开合很大,装饰简洁精雅,可以从室内观赏到园内众多角度、水清石秀的景观。清远堂中有一条贯通东西的廊道,体现了空间的层次与通透感。廊道东侧还可以体验汉服妆造。
青山伴读之楼
青山伴读之楼坐落于愚园清静幽邃之处,楼名呼应着周围的景物。“青山伴读”出自唐寅的《青山读书图》“人家联络住青山,良朋好友时往还。读书比比不出户,柴门流水声潺湲。”胡恩燮建此楼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搜集与整理,也望通过读书、治学,惠施多方。
秋水蒹葭之馆
秋水蒹葭之馆是一个临水的榭,位于愚湖湖畔,临近愚园入口。“秋水蒹葭”这个馆名取自《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胡恩燮以秋水蒹葭作为馆名,意在渲染愚湖清秋之景,抒发对故友的怀念,寄托内心的忧思,馆名的立意与情爱并无直接关联。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是愚园主人胡恩燮营造的36景之一,景名也取自《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与秋水蒹葭之馆隔窗相望,互为对景。最初的“在水一方”是愚园的湖中方舟,胡恩燮化用诗意,将愚湖内的一只木船拟为伊人,借在水一方这一可望难即的诗境,以引发游人的联想,对求而不得的惆怅失落生产生共鸣。“在水一方”在光绪四年(1878年)完成的《愚园记》中并未有记载,故可以推定,此景是在”秋水蒹葭之馆”后增设的景点。“当下修复后的愚园,在水一方成为愚湖中心小岛上的亭子,其意在于对原景观意境的保留和诠释。
容安小舍
容安小舍中的房屋南北通透,一进套着一进,还有为增强通风而设计天花吊顶。愚园建立时,园主胡恩燮已到知天命之年,他感世道艰难,一生又历经磨难,思安心切,故以“容安”作为这片建筑的名称。“容安小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以易安。”胡恩燮遂取该句之意,将这房屋命名为“容安小舍”,意为提醒自己,要知足、静思、安心、释然。
延青阁
延青阁位于愚园内东南方的缓坡上,是愚园建成后四十年中最高的建筑。延青阁阁名来源于胡恩燮的诗作:“昔有割青亭,今为延青阁。我非王半山,敢延不敢割。”登临延青阁可以看到明城墙、紫金山、雨花台等远方景色。戴鸿庥为此阁撰写了两副楹联,其一为:“入帘草色含春雨;排闼岚光送晚晴。”其二为:“四围绿树浓宜画;一角青山淡入诗。”延青阁借山林美景,放大空间感受,丰富园林景致,是构园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
小沧浪
“沧浪”出自《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愚园园主胡恩燮在苏州生活多年,对苏州园林颇为喜爱和熟悉。而胡恩燮在苏州时常去沧浪亭,感《楚辞·渔父》中的意境,回南京后在愚园建立小沧浪聊以自慰。
啸台
啸台全台由石块垒砌,高处地面数寸,是园主胡恩燮崇先贤“长啸当歌”的风范而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其长啸之声可“与琴音相谐”,南京阮籍衣冠冢就在愚园西墙外。胡恩燮于园内特设啸台一景,其目的是既可以远眺钟山、明孝陵,又可以在缅怀阮籍的同时,用以吟诗抚琴,放歌长啸。
春晖堂
春晖堂处于内园中心位置,是园主及家人赏景娱乐的场所。胡恩燮老母亲常到春晖堂赏花饮酒,每当此时胡恩燮便抚琴奏曲,以博其欢。晚清名臣李鸿章敬重胡恩燮“筑园养亲,隐居不仕”之德行,取“寸草春晖之意”给位于愚园内园中心的主体建筑命名,并“书以赠之”,这便是“春晖堂”的由来。春晖堂的堂名,体现了园主雪窟救母的孝行,还彰显了园主建园奉养老母之初心。
课耕草堂
课耕草堂,为中式建筑中典型的轩廊,纯木制建材,半包围结构。这里是愚园主人胡恩燮及其子孙学习耕作农事的园地,也表达了胡恩燮“南亩看人耕,犁雨锄云皆事业;北窗容我卧,披风抹月总闲情。”归隐田园的思想意趣。因为田野农耕和绮丽的园林相互和谐结合,故而有人评价愚园的“课耕草堂”好似红楼梦大观园中的“稻香村”。
无隐精舍
无隐精舍是展示愚园主人的生平的展厅,讲述了愚园主人胡恩燮与胡光国,从修建愚园到加入洋务运动前往徐州开矿的历程,让游客了解晚清时期仁人志士实业救国的情怀事迹。
松鹤延年
“松鹤延年”是愚园内体现“孝”文化的景观之一,位于愚园大门入口处。该景观由太湖石和松树构成,代表了长寿、忠诚、友爱、吉祥、高尚品质和精神追求等多重含义,体现了园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城市山林
愚园的东南方山坡树木茂盛,愚园主人胡恩燮刻意在此营造出自然风光、田野情趣,表达其对城市山林之幽的追求和享有,他将愚湖东南小山坡的树木茂盛之处,命名为“城市山林”,达到不出城郭而感山林之趣的目的。
愚湖
愚园内有三池碧水,其主体是愚湖。愚湖南北长、东西窄。据《金陵胜迹志》记载,该池塘曾名“秋水”。是愚园内最开阔的空间。愚园外园的景观依湖展开,形成长长的视景线。平视、俯视、仰视皆可以看到佳景,沿湖绕行,步移景异。夏日的愚湖是胡家老小绿荷消夏之地。
历史文化
园名由来
胡恩燮修建的园林落成,胡恩燮的挚友提议以“愚”字命园,寓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之意,还表达淡泊名利、归隐于市之心,胡恩燮欣然接受,将宅园命名为愚园,表达“以愚名者,乐山水而自晦于愚也”之意。自此,愚园之名传扬金陵。而愚园又被称为胡家花园,则是大名与昵称的区别,“胡家花园”是民间的叫法,以园主的姓氏为名方便于日常的称呼,当下老南京人称呼起这座园林,依旧习惯使用“胡家花园”的叫法。
相关人物
胡恩燮(1825—1892年),字煦斋,晚年号愚园老人,祖籍安徽歙县龙潭里,为第一代愚园主人。清道光五年(1825年)胡恩燮随父辈移家金陵。他不仅是晚清金陵名园的缔造者,更是徐州近代化煤矿的奠基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做了多年候补官员的胡恩燮,为了奉养年事已高的母亲,放弃了赴京谋求官职的打算,修建了集山水、田园、山林、庭院诸种景色于一体的愚园。清光绪八年(1882年),已归隐愚园的胡恩燮带着多病之躯接受两江总督左宗棠的委托,担任利国矿“总办”。他所创办的利国矿便是现今的徐矿集团,故而胡恩燮也被称为“徐州煤矿近代化的奠基人”。
胡光国(1845—1929年),字碧澂,号灌叟,原姓王,为胡恩燮姐夫王一山之子,后过继给胡恩燮为子,为愚园第二代主人。胡光国自幼“胆气过人,遇事踊跃”,深为胡恩燮所喜爱。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光国担任“提调矿务”,协助胡恩燮办矿,他深知煤铁矿的开办是国家富强之基、抵御侵略之备,他急切盼望国家强大,倾心投入创办近代化煤矿的事业中。清光绪十年(1884年),胡恩燮年老体衰回南京养病,矿局业务就由胡光国负责,由他开启了百年煤矿—青山泉矿的历史。民国四年(1915年),社会局势稳定后,古稀之年的胡光国从上海回到南京,清理修缮愚园,并扩地十余亩,理水植树,添筑亭馆。经过胡光国的打理,愚园内景色越来越好,成为当时一些民间集会的场所,在社会上影响也越来越大。胡光国还组织雅集,再续具并文社,设寿星会、书画社,金陵及周边地区数十位耆宿英彦,盘桓愚园雅集。他们挥毫泼墨,赋诗作词,园记、游记、画作,并出版了不少诗集,方志学者也将愚园写进志书,愚园至此盛极一时,有着“清末民初南京第一私家花园”之称。
相关轶事
历史记载愚园的主人胡恩燮事母亲“尤以孝闻”,是晚清南京城内出了名的孝子,他雪窟救母的故事被记录于《清史稿》四百九十三卷。故事发生在清咸丰年间天平天国进攻南京时,当时胡恩燮化身清军密探间谍,装作卖柴人出入刀锋,往返南京城内外传递机密三十六次,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放心不下困于城内的老母亲。十二月的一天,大雪漫飞,他抓住机会托人救出腿脚不便的老母亲,藏于水西门外的早早挖下的芦苇窖穴中,并于深夜冒雪背着母亲一路奔逃至汤山附近,成功逃脱太平军追捕。后来皇帝了解这一感人事迹后,便敕胡家建孝子牌坊,以表彰他“雪窟救母”之举,世人皆称胡恩燮为胡孝子。
园主胡恩燮曾居苏州多年,愚园的饮食很多也具有苏州风味,特别是苏式茶点更是家里人人喜爱的美食,冬日里最值得说道的就是腊八粥和年糕。每逢腊八节愚园都要做腊八粥,原料有大米、糯米、红豆、红枣、莲子、荸荠、桂圆、山药等熬制,不仅家里人吃,而且用大木桶装上腊八粥,放在愚园门口赠送给路人品尝。
愚园主人胡恩燮是位爱琴之人,胡恩燮痴迷于琴艺在圈内友人中尽人皆知,每遇相知者来访,胡恩燮就会抚一曲《高山流水》,以表其情深意切。愚园最初的三十四景中有一处依琴拜石之斋,胡恩燮在此效仿古人拜石抚琴之风,“遇琴时一弹,见石每下拜”。胡恩燮家族第二代中的女子们,受胡恩燮抚琴奏曲的熏陶,亦心醉古琴,勤学苦练,“俱通琴理”。
艺文
愚园历来文风鼎盛,园内曾举办过大小百余场雅集,名流雅士载酒来游,分题选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古、近体诗和百余副楹联、数十幅匾额;愚园第二任园主胡光国整理了数十万字刊成《白下愚园集》《白下愚园续集》、《愚园诗话》《愚园楹联》等重要文献,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愚园记忆,也使愚园成为一座珍贵的文献宝库。
文物保护
1982年9月,愚园(胡家花园)被南京市文旅局公布为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底,南京市政府启动了愚园(胡家花园)地块保护与更新工作。委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薇教授,领衔主持开展该地块的保护及规划设计研究。
2011年5月,愚园启动复建修缮。在复建过程中,秉承全面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的理念,以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教授所著《江南园林志》中《愚园》手绘图为蓝本进行修缮保护。
2016年5月,愚园历时5年完成复建修缮保护,修复后的愚园内花墙、假山等处严格按照历史照片重建并根据现状遗存情况及历史信息分析,恢复了愚园三十二景。修复后的愚园总体保持了院内原有的结构布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全力还原了愚园历史风貌。
旅游信息
位置境域
愚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鸣羊街胡家花园1号。愚园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其中文物修缮(铭泽堂及容安小舍)约1266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夏季(5月—9月):9:00—18:00;冬季(10月—4月):9:00—17:00。
门票信息
外部交通
参考资料
愚园(胡家花园).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官网.
胡家花园曾是南京狮子林.新浪新闻.2006\u5e7410\u670827\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22: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