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宏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家
胡春宏,1962年4月30日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市,籍贯浙江省慈溪,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人物经历
1962年4月30日,胡春宏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市,籍贯浙江省慈溪。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就读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治河系河流泥沙工程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3月—1989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7月,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工作。
1991年—1992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室主任。
1992年—199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助理。
1994年—2000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副所长。
1997年—200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所长。
200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3月9日,胡春宏院士工作室签约仪式在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胡春宏建立了江河水沙调控理论、模型与技术体系,解决了黄河口流路稳定与治理、黄河下游萎缩性河道治理与塑造中水河槽、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调整与降低潼关高程、黄河上游水库调控与河道减淤、长江三峡水库及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治理与输水堤防建设、官厅水库疏浚整治与恢复向北京市供水等江河治理中的工程技术难题。开展了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演变及其调控,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等重大问题的研究。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胡春宏先后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
根据2021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网站显示,胡春宏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八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及省部级项目等80余项。
根据2021年6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胡春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
人才培养
胡春宏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60周年时的访谈及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党课上的讲话中表示:青年人要做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联系实际和持续坚持。他认为:真正的科学研究应该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一些工作。特别是年轻人,至少要集中精力,在5年甚至10年内真正扎扎实实地从事一些基础性研究,打好基础,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到实践中去调研、考察。例如要研究西南河流,我到西藏进行了10多天的实地考察。如果没有去过长江源头、黄河源头那些地方,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只看书本上的内容就做研究,容易出现偏离。要多到实践中去,多和实际相结合,了解把握好实际需求和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持续坚持下去,不要受外界影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好像看起来什么都懂,但实际上什么都做得不深,什么问题都没有深入了解,也没有真正深入到最核心的地方。这也是当前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能贪图大、贪图多。要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对一件事持续不断地做下去,一辈子可能就做这一件事,把它做好、做深、做扎实,这才是真正做事情。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胡春宏是中国泥沙学科带头人,致力于中国江河湖库治理,特别是黄河治理的工程科技工作,在众多的江河治理工程中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程泥沙技术走向国际,促进泥沙学科进步,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评)
胡春宏心系水利,潜心化解黄河泥沙之困;人如水清,专注探寻江流疏浚之道。治水治江治河,爱党爱国爱民。他,以一腔热血搏动江潮澎湃,从黄河到塔里木河,凭累累硕果守护河清海晏。他,用炎黄子孙的智慧力挽狂澜,从武大走向全世界,凭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泥沙学科的发展。(武汉大学第八届杰出校友颁奖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6:2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