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媒体人
胡杨,江苏淮阳人,作家。
出版作品
遇见好命的自己》《感情经济学》《成品女人DNA》《姿态穿在身》《简约浪漫》《艳遇似鬼》《温柔风暴》等。
出版图书
简介
与邓世昌
公元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悍然挑起了大东海战,我北洋海军奋勇抗敌,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尽,舰体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为了保护主帅丁汝昌及旗舰定远舰,亲自驾驶致远舰,向敌舰吉野号冲去,致远舰不幸被敌舰炮火击沉,邓世昌以身殉国……凡是看过电影《甲午风云》的观众,对这段情节都记忆犹新。也正是这部电影,改变了一位少年以后20多年的人生历程。
英雄的壮举,打动了少年的心灵
39岁的胡杨,是江苏淮阳人,山东省威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威海市工商联执委。
当年看《甲午风云》电影时,胡杨12岁。那是他第一次从电影中看到了穿长袍、梳长辫的军人,而且是海军,他一下被吸引了。那时电影中的角色是很脸谱化的,好人和坏人一下就能看出来。看完这部电影后,胡杨的心中就记住了邓世昌这个人,他是个好人,而且还是个英雄。
两年后,胡杨14岁时,他学习的课本上有一篇关于甲午海战的课文。通过课文,胡杨对邓世昌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对他产生了一种崇拜,他就有意识地找来一些关于邓世昌的书籍看。书里关于邓世昌的两点,使胡杨非常震惊:一是就义的方式,二是就义的过程。为了保护的旗舰定远舰和丁汝昌,他亲自驾驶致远舰奋勇冲到旗舰前面狙击吉野号,而被敌舰炮火击沉,全舰250多名官兵死的死,伤的伤,一些活着的也在海面漂游。我方组织人马前来营救。邓世昌的随从——致远舰大副从救生艇上递过竹竿来说:邓大人,快上船,快上船……邓世昌摇摇头,摆摆手,不肯上船;他的随从又抛来一个救生圈,他把救生圈也推给了别人,因为临出征参战时,他曾立誓:要与战舰共存亡。即使战败,也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国人的觉醒,让日本人看看:我们中国人是不怕死的!所以他在战场上自沉大海,表现出一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随着从最初看电影《甲午风云》时的好奇,到以后对甲午战争知识和邓世昌有关史料的进一步了解,胡杨被强烈地震撼了,邓世昌这个名字,从此在胡杨心中扎下了根,并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
胡杨十七岁那年,高中毕业。农村的孩子要想闯世界,第一条路是考大学。胡杨第一年没考上,想第二年再继续考。在紧张复习时,他听说海军某部在他们那地方开始征兵了,他说服了父亲,马上去报了名。非常幸运也非常自豪地通过了各种体检、政审。1981年11月20日,他接到了入伍通知,当时心里特别激动。但那时不知道究竟分在什么地方。
胡杨当时对海军的向往,在潜意识里受电影甲午海战的一些影响。到部队后,部队首长为新兵们举进了欢迎大会。参加欢迎大会的有个李副参谋长,在会上,李参谋长说:你们知道威海是什么地方吗?威海是我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诞生的地方,那时还是清朝,它是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蝉这一些海军先烈在这里工作、学习,直到最后战死疆场的地方!胡杨一听非常激动,没想到我到了心中非常崇敬的邓世昌生前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晚上回到宿舍后,胡杨马上给家里写信,给他的同学写信。信中说:我来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是《甲午海战》电影拍摄和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邓世昌在这里工作的地方,我非常高兴。字里行间,一颗强烈的崇敬英雄之心怦然跳荡。
积攒30万元资金,去追寻一个梦想
第一次上北洋海军总部旧址刘公岛,胡杨把这个3.15平方公里面积里的所有遗迹都走了一遍。他当时抱着很大希望想看一看有关邓大人和北洋海军的一些遗迹,在他过去的印象里,它是北洋海军的司令部和大本营,他想象应该是非常非常宏伟的让人向往的一个建筑群。但他到岛上后,这个过去的北洋海军的提督署、丁公府,还有水师学堂等建筑群,已被做成部队的营房了,里面还住有部队家属。当时胡杨有个河北的战友说:这怪了,这个刘公岛是民族英雄邓世昌战斗的地方,直至他出海战死,他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的。怎么岛上没有一个有关邓世昌的纪念处呢?没有一个人纪念他,或者说怀念他,如果我们想办个展览的话,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呢?言为心声,当时胡杨就脱口而出说了句话:有朝一日我有能力的话,我要建一个邓大人的纪念馆。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一个暗暗立下的誓言,从此改变了胡杨的生活。于是从1985年退伍后,胡杨便开始走上了漫漫的建馆之路。
胡杨想建纪念馆,最主要的还要有一大笔资金。他的资金是从哪来的呢?从1985年10月到1994年,近10年时间里,胡杨应聘到广播局打过工、也曾经贩过粮食、玉米、小麦,还有面粉、大米,挣些中间的差价;还贩运过海带,后来成立一个信息部,还搞过接演出的团体……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到1994年时,胡杨已积攒了30来万块钱了——沉甸甸的30来万块钱!胡杨退伍时就两个箱子,一个箱子是铺盖,一个箱子是有关邓世昌的书籍,别的什么都没有。能积攒下30来万块钱,已确实是不错了。
这时,胡杨想:建邓世昌纪念馆是时候了。1994年,胡杨又上刘公岛,开始具体实施建邓世昌纪念馆的计划。
令人万分惊诧,英雄的故乡却不知英雄
1995年1月,胡杨到海军博物馆,找到了他的一个老首长邱殿荣,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邱殿荣说:你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这点资金也不行,你知道要用多大座房子?那么多的展品怎么收集?你还得到很多地方去了解、核对史实,还要征集一些材料、资料……
胡杨听了这番话后,就从1995年年初一起,一直到1997年,几年间,他去广东番禺、福州马尾、厦门、南京,北面的大连、旅顺,还有首都当时的北京图书馆,他都跑过;包括辽宁的丹东,就是甲午海战那个主战场,胡杨也去了。这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下广州,到中山图书馆查找有关邓世昌的一个非常详实的文字资料,所经历的一件事。因为中山图书馆是个很有影响的图书馆,胡杨想:里面的资料肯定非常齐全。可是他通过电子检索器一查:有关姓邓开头的书籍很多:邓小平、邓亚萍、邓廷桢、邓兆祥,包括邓肯、邓拓……但没有一本是关于邓世昌的,觉得非常遗憾。还有一件事,更使他感到诧异:在番禺,胡杨想通过史志办或地名办了解一些有关邓世昌的情况,可他们门口的工作人员愣是不让胡杨进。胡杨跟他们解释:我在部队服役时,在北洋海军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生活战斗过的刘公岛附近驻扎过,非常崇拜和景仰民族英雄邓世昌,我打算在那里建一个关于邓世昌的纪念馆,想来了解一下有关情况。而那些工作人员却愣是不知道邓世昌是何许人也。这两件事给胡杨的的想法太多了,甚至觉得像是受到了打击:番禺是英雄的故乡啊,英雄故乡的人竟不知道英雄的生平事迹;在英雄故乡所属的一个省级图书馆,想找些英雄的有关资料都没有,胡杨更加感到了建馆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他要通过他修建的邓世昌纪念馆,去激励后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的事迹。
经过3年艰辛而漫长的奔波,胡杨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行程数万公里, 走访调查,咨询请教,胡杨收集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照片以及珍贵的文物,为建馆做好了充分准备。胡杨建修建邓世昌纪念馆可说是万事具备了。胡杨在刘公岛,后来打听到刘公岛管委会有个下属企业叫桃园大酒店的,已倒闭好几年了,闲置了一套旧平房,灰色的瓦,灰色的砖,非常适合搞这种历史文化展览。胡杨去找他们的领导说明了来意,最后他们答应把这房子租给胡杨先用。
1998年3月,胡杨的邓世昌纪念馆开始动工了:装修,搞雕塑、布展……在岛上施工非常艰难,但胡杨觉得这些年风风雨雨走过了很多坎坎坷坷,如今总算能偿夙愿,邓世昌纪念馆马上就要建成了,每天都非常高兴,乐呵呵的。历尽许多艰辛困苦,由胡杨个人出资近百万元的邓世昌事迹陈列堂,凝聚了胡杨10余年的全部心血,终于在1998年9月17号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
他把梦想变成了震撼人心的立体事实
胡杨10余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胡杨感慨万分:我这么多年的努力,不是为了钱。我就觉得邓世昌的精神需要宣传,需要人们去瞻仰,教育下一代需要这么一个地方。胡杨想起江泽民主席有一句话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可悲的民族。但有了英雄,却不去爱这个英雄,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邓世昌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证明了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华夏神州千千万万的英雄之一。英雄的精神更需弘扬。修建英雄纪念馆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胡杨梦寐以求的。这件事,胡杨把它视作一个壮举。他一定要把它做成,并且这事本身也不是胡杨一个人的事。他觉得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关注这件事情。他希望有一天社会、政府能把他这件事情纳入到政府的规划系列中,那么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胡杨说,已经做好了一个,想在网络上面建邓世昌网站,让海外华人或者是外地的(游)客人,不用到刘公岛就能访问到邓世昌的一些事情。通过网络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那种精神,使更多的人们受教育。第二,胡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愿望,也许是一个梦想,就是想有朝一日参与打捞致远舰。致远舰还沉在海底,打捞致远舰的残骸,对建邓世昌与致远舰博物馆,这个设想也够宏大的了。胡杨想:如果我这一辈子能把它做成的话,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由于刘公岛整体规划,原邓世昌事迹陈列室已搬至新馆址,更名为邓世昌纪念馆。现正内部装饰,不久将正式对外开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09:11
目录
概述
出版作品
出版图书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