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
胡海波,1956年12月生,吉林大学哲学博士,师从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79年—1983年,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读本科,获哲学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列部攻读哲学硕士学位,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2年—1996年,于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博士学位,获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5年—1979年,在吉林省洮儿河农场下乡知青;
1983年至1984年,吉林省浑江市第二中学教师;
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教师,助教;
1989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任政治系副主任,主管科研工作;
1997年晋升为教授;
1998年—2008年任政法学院副院长,主管学科建设工作;
1999年—,兼任哲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2000年—2005年,先后兼任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哲学系主任;
2001年1月—2001年5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访问与研究;
2001年5月至2001年6月,被中山大学“和田讲座教授计划”聘为讲座教授;
2003年10月—2004年1月,教育部派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进行学术合作研究;
2000年—,政法学院教授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
2005年—,教育部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6年4月—,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委员会委员;
2008年10月—2013年2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013年2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0万,2014年,主持。
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0万,2008年-2011年,主持。
3.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50.0万,2008年-2011年,主持。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万,2008年-2011年,主持。
5.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03年-2005年,主持。
6.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7.0万,2003年-2005 年,主持。
7.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哲学与社会学研究,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会董事会、香港浸会大学与大陆高校学术研究合作计划,2001年2月-2001年6月,主持。
8.中国与俄罗斯当代哲学观转变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与俄罗斯合作学术研究,2002年7月-2003年12月,主持。
9.社会文化震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教育部,系与我校教育科学院张向葵教授合作的跨学科研究重大课题,2003年- 2005年,参加。
10.中国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转变的比较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6万,2003年-2005年,主持。
11.当代中国研究生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3年-2006年,主持。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东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基金,2004年-2006年,2.5万,主持。
13.《哲学基础理论教程》基础课教材规划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基金,2.0万,2005年-2008年,主持。
14.《哲学概论》网络课程项目,东北师范大学,2.0万,2002年-2004年,主持。
1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15万,东北师范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子项目,2007-2011,主持。
论 文
1.胡海波,中国哲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人生态度,《江苏社会科学》,2015(2) 。
2.马军海,胡海波,儒家的修身传统及其精神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4(10)。
3.胡海波,精神生活、精神家园及其信仰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14(1)。
4.胡海波,马军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自我,《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2013(6)全文转载。
5.张群,胡海波,马克思哲学提问方式的转变与哲学思维变革,《学术交流》2013(5);《新华文摘》2013(19)论点摘编。
6.胡海波,《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二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7.张群,胡海波,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物化能力”与“人化需要”,《理论月刊》,2013(1)。
8.张群,胡海波,马克思“美的规律”的形上指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9.胡海波,追寻价值的本真,《吉林日报》,2012(11-3)。
10.孙戬,胡海波,和谐道德观的规范性来源,《现代哲学》,2012(4)。
11.张杰,胡海波,论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价值自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12.孙戬,胡海波,论行为的道德价值,《学术交流》,2012(4)。
13.张杰,胡海波,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社会公平为分析视角,《理论探讨》,2012(2)。
14.张群,胡海波,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历史考察及价值述评,《学术交流》,2011(8)。
15.肖永辉,胡海波,“人的个性”的前提性问题,《现代哲学》,2010(3)。
16.胡海波,转变发展方式是思想解放的重大主题,《吉林日报》,2010(4-12)。
17.肖永辉,胡海波,消解价值相对主义——从康德的观点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8.胡海波,解放思想的关键是突出其实践性,《吉林日报》,2010(1-23)。
19.胡海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现代哲学》,2009(3)。
20.曲波,胡海波,马克思社会学的理论结构与当代价值,《社会科学论坛》,2009(4)。
21.胡海波,荆雨,汉代的盛世伦理及其当代意义,《道德与文明》,2009(2)。
22.涂良川,胡海波,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现代哲学》,2009(2)。
23.常江,胡海波,论“为政以人”的政治哲学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哲学观,《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24.魏书胜,胡海波,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的内在契合,《社会科学战线》,2009(2)。
25.涂良川,胡海波,论马克思交换正义的人本内涵,《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26.常江,胡海波,马克思的“人的观点”的政治哲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兰州学刊》,2008(11)。
27.胡海波,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8.胡海波,赵德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历程与观念——由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兴起引发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1)转载。
29.胡海波,曲波,中华民族生成“思想自我”的西方哲学向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0.胡海波,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高清海先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立场与方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
31.胡海波,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9);《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哲学动态》论点摘编,《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32.胡海波,孙璟涛,反思“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4);《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3(3)。
33.胡海波,尊重教育的人性真谛,《光明日报》,2001(1-1)。
34.胡海波,魏书胜,从“和合”文化传统到“和谐”社会理想,《社会科学战线》,2005(5)。
35.胡海波,哲学的生命与生命的哲学,《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36.庞立生,胡海波,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个性化问题的前提反思,《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37.庞立生,胡海波,哲学的个性与当代哲学发展的个性化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4(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8.李树铭,胡海波,觉解西方“类”哲学理念的中国方式——从费尔巴哈的“类”概念谈起,《理论探讨》,2008(5)。
39.赵德江,胡海波,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长白学刊》,2008(2)。
40.赵德江,胡海波,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社会科学战线》,2006(4)。
41.丁立卿,胡海波,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革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研究,《新视野》,2007(3)。
42.丁立卿,胡海波,论人的“本质交换”——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一种视角,《理论探讨》,2008(1)。
43.涂良川,胡海波,论马克思哲学视阈中的正义,《贵州社会科学》,2007(2)。
44.涂良川,胡海波,论马克思的正义观,《兰州学刊》,2007(1)。
45.常江,胡海波,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理论探讨》, 2007(1)。
46.常江,胡海波,论“文化自觉”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学习与探索》,2006(5)。
47.胡海波,魏书胜,反思“非典”疫病的“生命问题”,《长春社会科学》, 2003(4)。
48.胡海波,当代人类的生命问题,《吉林日报》,2003(5-1)。
49.胡海波,魏书胜,人类教育理念的当代转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
50.胡海波,魏书胜,破除小农意识的束缚,《吉林日报》,2002(2-1)。
51.胡海波,中国市场经济与中国人的自由个性,《长白学刊》,2002(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2(4)。
52.胡海波,《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3-1。
53.胡海波,市场经济的人性本质与形上价值,《长白学刊》, 2001(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1(4)。
54.胡海波,追求人类本性的“类哲学”,《吉林大学学报》,1998(2)。
55.胡海波,正义、正义观与正义理论,《求是学刊》,1998(3)。
专 著
1.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学术专著。
2.胡海波:《正义的追寻》,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学术专著。
3.胡海波,郑弘波,孙璟涛:《哲学与人性的观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学术专著。
教 材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编写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胡海波,崔秋锁,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3.胡海波,庞立生,魏书胜:《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胡海波,魏书胜,庞立生:《哲学导论》,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获奖记录
1. 胡海波,精神生活、精神家园及其信仰问题,获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
2. 胡海波,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人民政府,2006年。
3. 胡海波,赵德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历程与观念——由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兴起引发的思考,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年。
4. 胡海波,庞立生,魏书胜,《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纲》,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5年。
5. 胡海波,魏书胜,庞立生《哲学导论》,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5年。
6. 胡海波,孙璟涛,反思“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论文),第六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4年。
7. 胡海波,庞立生,魏书胜,涂良川,哲学概论(网络课程),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网络资源类),2004年。
参考资料
胡海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胡海波.中国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1 08:1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