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疆锋,现任职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首批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副主任,《文化研究》丛刊副主编。长期跟踪研究网络文艺、青年文化,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专著《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啄木鸟杯”优秀文艺评论著作,专著《制度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中国现代文论史》第三卷)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人物经历
2002.2-2004.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
2004.9-2007.7,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2007.7-2009.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14.9-2015.8,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
2009.7至今,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16),院长助理,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常务副主任。
2023年04月,被聘请为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首批)。
科研成果
著作(含译著)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2009,北京大学出版社,胡疆锋 / 陆道夫翻译
《触摸理论――文学概论课程读书报告选》,2010,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亚文化读本》,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陶东风 / 胡疆峰 / 主编 / 胡疆锋
《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通过仪式抵抗:战后英国的青年亚文化》,2015,中国青年出版社, 孟登迎 / 胡疆锋 / 王蕙翻译
《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2016,中国电影出版社
《媒介 、政治与资本:当代大众文化案例分析》,2017,万卷出版公司,陶东风 / 胡疆锋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2017,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制度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体制构型》,201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世界城市视野下的北京青年文化建设研究》,2021,河南人民出版社
论文
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青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担任教育部人文发展报告《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执行主编(2011-2018),论文《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文化发展的辩证法—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青年文化回顾》《中国青年文化的当代版图》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2020、2021)等转载。
课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教材
2009-2021年先后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宣部重点教材《文学理论》(修订版)课题组和《西方文学理论》(初版、修订版)课题组的核心专家和“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论史》的外审专家,多次参加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的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