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愚(1894年~1949年11月26日),字子嘉,字子嘉。云南罗平人。
人物生平
胡若愚,又名学礼,字子嘉,云南罗平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年时先入私塾就读,后转入罗平州两等小学堂毕业。
1910年7月,胡若愚考入云南陆军小学堂第四期。次年,云南
同盟会组织
新军等在昆明发动
重九起义,他参加了此次起义。1912年初,胡若愚离滇前往江西,任江西都督府警卫连连长。“
二次革命”前,因奔父丧回滇。1914年1月,胡若愚入
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校班(后称该校第六期)。结业后曾任补充队中队长、营长。
护国运动中,广东督军
龙济光在
袁世凯的指挥下,派兵经桂犯滇,一度占领
个旧。胡若愚参加迎战,克复个旧,被擢升为步兵第十一团团长。
护国运动后,滞留四川境内的滇、黔军与川军矛盾重重。1917年,
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增兵四川,胡若愚团奉令入川增援,终于打败了川军
刘存厚。1918年,胡若愚升任旅长。
1920年,滇、黔客军被川军
熊克武等部战败,滇军在
顾品珍指挥下离川回滇。1921年2月,顾品珍等起兵倒唐。驻扎云南大关县的胡若愚率兵援唐,军至昭通,为守备司令
蒋光亮等部所阻。胡若愚乃乘机响应孙中山北伐定桂的号召经黔入桂,广东政府派他为先遣军司令,令所部往击在桂林的
沈鸿英。胡部获胜,占领桂林。在桂林,胡若愚与出走至香港的唐继尧取得了联系。
1922年春,唐继尧率在桂滇军回滇逐顾,胡若愚任第二路司令兼前敌副总指挥。不久升前敌总指挥,率
张汝骥、
龙云两个梯团。经唐事先收买了土匪,里应外合,遂将顾品珍击毙在
陆良境内。唐继尧再次督滇,胡若愚调任滇中镇守使兼戒严司令,驻昆明,后改镇滇南,移防
蒙自。1923年,川军发生内战,唐继尧支持熊克武一方,派胡若愚率部经黔东入川,配合川军占领重庆。同年12月,另一方的
杨森等由涪陵反攻,川、滇军失败,同退贵州,胡若愚部西移
毕节。
1925年初,唐继尧与广东的
陈炯明并与驻广州的
杨希闵、
刘震寰等相勾结,派出南北两路滇军向桂、粤出动,企图搞垮广州政府。南路滇军龙云于2月底占领南宁,旋为桂军
黄绍竑和驻粤滇军
范石生部所围困。胡若愚奉命解围,兼程由毕节赶至南宁。杨希闵等人的叛乱很快被平定,桂军向南聚集。7月,胡若愚等不得不放弃南宁回云南。
由于唐继尧排斥胡若愚等非嫡系势力,广西战败后又以裁军为名削弱他们的实力。1926年秋,在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形势下,时任蒙自镇守使的胡若愚,与昭通镇守使张汝骥、昆明镇守使龙云、大理镇守使
李选廷达成了反唐协议。1927年2月6日,胡若愚等四镇守使在蒙自发出讨唐通电,并齐集
宜良,准备进兵昆明,唐继尧被迫下台。3月8日,胡若愚就任云南省政府省务委员会主席。
“二六”政变后,胡若愚接受广州国民政府的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军长,但拒绝广州国民政府派人到云南任职。唐继尧倒台后,四镇守使因权力之争矛盾十分尖锐。胡、张等联合,于同年6月14日夜突向驻昆龙云部发起攻击,龙部不敌,辗转退至下关。龙云在住所受困,被缴械囚禁。7月23日,龙部
卢汉等师反攻获胜,胡若愚只得弃城挟龙云退出昆明。行至昆明以东二十公里的大板桥,胡若愚为了摆脱龙部的追击,与龙云签订了《板桥协定》,将龙云释放回昆明。
但是,双方并不打算实行这个协定。胡若愚率部退到昭通,急欲卷土重来,乃通过与四川的刘文辉和贵州的
周西成签订的《金沙密约》,共同组成滇川黔讨龙军。10月,胡、张两部与周西成派出的中路黔军在陆良会合。12月,龙云在打败并收编了唐继尧余部后,迎击并将胡、张部和周西成部黔军围困在曲靖城中。1928年1月,胡若愚等突围,溃不成军。黔军左路也失败于陆良马街,川军一旅进至寻甸中途退回。胡、张在云南不能立足,胡若愚前往川南依附
刘文辉,张汝骥东至贵州投靠周西成。
1929年春,蒋、桂战争发生。为了夹击
桂系,
蒋介石通过刘文辉、
刘湘,劝说胡若愚、张汝骥与龙云化除前嫌,入黔合击附桂的周西成,并委胡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二师师长,张为第十三师师长。但胡、张却在川南会合了戍守昭通且已叛龙的师长孟坤,以胡为靖滇军司令进攻昆明。7月,靖滇军与龙部在昆明西郊的碧鸡关发生大战,双方伤亡各在数千人以上。胡若愚等失败,西撤至滇、康结合部一带。
1930年初,胡若愚率部分文武官员经
康定到成都,随刘文辉积极响应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的讨蒋行动。刘文辉给胡若愚一个旅的编制,以其所带军官为基础招兵成军。9月,反蒋活动失败,胡若愚被通缉,乃潜往上海租界。他托人向蒋介石疏通,获准出国。蒋要胡至京晤面。胡恐自投罗网,思虑再三,终不敢前往。
1931年,粤、桂等各方借蒋介石囚禁
胡汉民为由,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通电反蒋。胡若愚取道香港至穗,参与反蒋。
李宗仁令胡恢复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的番号,驻防
百色。1932年,龙云多次借口胡部在百色对云南有威胁,要求将他调走,否则云南大烟将不经广西出口。李宗仁乃改胡部为独立师,移防
梧州。不久,胡师并入桂军,胡若愚接受李宗仁所给出国费,于1933年赴德学习军事。云南人杨杰率领的国民党政府军事代表团到欧洲,经杨杰请准,胡若愚以随员身份去过法、苏等国。
1936年夏,胡若愚经日本回国,在香港编写出版过《大军统帅》、《现代陆军的编制》等书。1937年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任中将参谋。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若愚被派往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代理参谋长。1938年1月,调任
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在
鲁南参加过对日作战。此后,在
程潜的第一战区任过高参。1939年后,改任参谋部所属军训部部附、军委会校阅委员会第二组组长。1942年,出任兰州军官学校校长。
抗战胜利后,胡若愚退役。1948年4月,他作为罗平县的国民大会代表,极力在云南代表中奔走活动,为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争取选票。
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仍不断拼凑新兵团。1949年2月,第五十八军军长
鲁道源升为第十一兵团司令,归华中“剿总”
白崇禧指挥,鲁荐胡若愚为该兵团副司令。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鲁兵团南逃衡阳。9月,白崇禧的桂系主力在
衡宝战役中被歼,鲁兵团奉令改为左右两个纵队向广西撤退,鲁道源为右纵队司令,领兵三个师,继任第五十八军军长;鲁元为左纵队司令,领兵六个师。后鲁道源患病住院,胡若愚接任其职。10月中,广州解放,人民解放军疾速西进,围歼国民党军残部,桂系余部纷纷夺路南窜。11月下旬,胡若愚率部逃至桂东南的
岑溪、容县一带,26日被人民解放军歼灭,胡若愚中弹身亡。